北京哪些皮肤病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jc/160306/4781490.html
                            

蜱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常通过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4-10月为蜱活跃期,人被蜱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蜱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以及动物体表,人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或打猎可能会与蜱密切接触,在院子或社区里也会接触蜱。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如黄豆大小。经蜱传播的疾病早期常有以下症状,发热、发冷是最常见症状,其次是瘙痒、头痛、乏力和肌肉酸痛,有的会出现关节疼痛、皮疹等。

小小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其中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最为常见,每年4-10月份是我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季节。

1.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以蜱为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俗称“蜱虫病”。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般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疲劳乏力、厌食、恶心、肌痛、腹痛、呕吐、头痛、淋巴结肿大等。

通过及时规范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结膜充血、休克、呼吸衰竭等,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也可导致感染。

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区、森林等地区从事生产、生活的居民、劳动者及赴该类地区旅游、户外活动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5.市民应如何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做好个人防护。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应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等,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防止蜱叮咬。

(2)规范清除蜱虫。一旦发现有蜱附着在皮肤上,应尽快清除蜱,可用酒精喷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干净的细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必要时,及时向医务人员咨询。

(3)控制媒介密度。定期清理住家周围的杂草,打扫禽畜圈舍,必要时可对家畜采取灭杀蜱虫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接触传播的风险。

(4)及时主动就诊。有蜱虫叮咬或野外作业史者,如在暴露后的2周内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肌肉酸痛、腹痛、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5)谨防院内感染。在抢救或护理危重患者,尤其是患者有咯血、呕血现象时,医务人员和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患者血液、体液直接接触。

原标题:《已进入蜱虫活跃期,市民务必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