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年-年,随着免疫疗法的兴起,与其相关的副作用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哈佛大学医院综合癌症中心意识到,需要组建一个专门的团队,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KerryReynolds博士就是团队中的一员。
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原理
来源:摄图网免疫疗法具有很好的优势,在了解其潜在的副作用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免疫疗法的作用原理。目前癌症的免疫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癌症疫苗溶瘤病毒细胞因子治疗过继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下面主要讲解一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源:摄图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过去十年间发展蕞快的一种疗法,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疗效很好。以黑色素瘤为例。年以前,治疗该疾病还仅限于化疗,但是化疗的有效率是有限的,仅为5%-20%,并且起效时间久、持续有效时间短。如果黑色素瘤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期只有1年左右。如果出现了肺转移,只能存活大约8个月。如果出现了脑转移,可能只能活4个月左右。年,好消息出现了,免疫治疗药物伊匹单抗(Ipilumumab)获批上市。接受该药物治疗后,患者的总生存期提升为4-5年。后来又有了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单抗(Nivolumab),以及伊匹单抗联合纳武单抗,疗效更佳,40%以上的患者能够生存达6年以上。该联合疗法疗效强大,可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的适应症就多达85项。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患者群体可以受益于该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的作用原理是:人体的免疫系统每天都在工作,主要作用在于识别各种有害物质。当识别到有害物质时,会判断是来自外界还是人体自身,比如外界的有害物质细菌、病毒,人体自身生成的肿瘤细胞等。免疫细胞具有非常复杂的分子结构,即蛋白结构。比如说和T细胞相连接的蛋白,用于激活T细胞。当有外来物入侵时,人体收到信号后,便会开始激活免疫系统。与此同时还需要另一个条件,就是蛋白的参与,例如CD28蛋白。T细胞被完全激活后,就会释放很多信号,使人体的整个免疫系统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来源:摄图网但免疫系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需要激活,一方面又不能过度活跃,不然就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或组织。这里就有了一些“刹车”装置,包括TCR、CD28、CTLA-4、PD-1等。癌症患者需要激活免疫系统对抗肿瘤,因此需要将这些“刹车”装置给拆掉,于是就有了免疫治疗药物,通过与TCR、CD28、CTLA-4、PD-1等受体结合,使其失去抑制效果,就能成功去除“刹车”功能,激活免疫系统,从而可以攻击肿瘤细胞。目前大约有11种已经获批上市的免疫治疗药物,分别是:PD-1抑制剂:
CemiplimabDostarlimabNivolumabPembrolizumabRetifanlimabPD-L1抑制剂:
AtezolizumabAvelumabDurvalumabCTLA-4抑制剂:
IpilimumabTremelimumabLAG-3抑制剂:
Relatlimab二、
免疫治疗各种副作用表现及管理
来源:摄图网接受免疫治疗后,患者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一方面可以对抗肿瘤,另一方面还可能引发身体各个器官的免疫炎症反应。当然,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相关的副作用,只是都具有潜在的风险。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种、两种甚至多种并发症,有的患者可能一种都没有。副作用的表现程度也有所不同,从轻度到重度,每一个患者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应对。免疫治疗比较常见的炎症有结肠炎、肝炎、肺炎、内分泌疾病、心肌炎、肾炎、关节炎、皮肤炎、神经相关疾病、葡萄膜炎、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如何发现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了并发症?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蕞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疲劳。患者疲劳可能与肿瘤本身有关,也可能与免疫治疗引发的副作用有关,因此需要谨慎对待。例如:心脏方面出现问题,可能是心肌炎;内分泌出现问题,可能是垂体炎、甲状腺炎、1型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肝脏出现问题,可能是肝炎;出现风湿病相关症状,可能是多肌痛、巨细胞动脉炎;出现神经方面的问题,可能是肌肉病和神经肌肉疾病。免疫治疗相关的副作用是进行分级的:1级为轻度,2级为中度,3级为重度,4级为危及生命,5级为导致死亡。一般到了3级和4级就会比较严重,患者通常就需要住院治疗。不同的免疫治疗药物,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双免疫联合,还是免疫联合化疗,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如果做好管理,死亡率一般只有不到2%。如何更好地应对副作用?需要多个学科的综合管理。来源:摄图网总结:
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很多癌症的标准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的成功促使相关联合方案不断获批。一部分患者借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收获了长期的疗效。也应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