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炎又称“腰背肌损伤”、“腰背部纤维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是指由寒冷、潮湿、急性和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腰背部筋膜、肌肉出现水肿、缺血、渗出及纤维性病变的一类疾病。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
病因:
1、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急性外伤史,腰背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日久所致。
2、不少患者虽没有明显急性外伤史,但因长时间“坐”班而少活动,或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的特定姿势,或工作紧张,持续性负重,过度劳累,天长日久形成慢性劳损。
3、寒冷潮湿是诱因,或盛夏贪凉,露卧当风,或剧烈活动后,迫不及待地吹风、冲淋,或长期从事水下、野外作业,或冒雨涉水,处所阴暗潮湿,或期后变化无常,冷热交错,不慎衣着等,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严重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积年累月,引起肌纤维变性。
4、与患者体弱,棉衣功能不强有关,或腰骶椎先天变异(畸形)所致,也常与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质增生)交织在一起。
症状:
腰背肌筋膜炎易发于筋膜、腱鞘、韧带、骨膜、肌肉起止点等处。背部好发于背部菱形区域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的肌性组织及筋膜组织。腰部好发于腰背筋膜、棘上和棘间韧带、骶部及髂后上棘旁,髂嵴及横突尖端等基金莫附着处。
该病疼痛有隐痛,或酸痛不舒,腰背板结,沉重、乏力、局部皮肤麻木、粗糙或僵硬,感觉较迟钝,并有广发的压痛点。有的患者自己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有的不能明确地指出疼痛位置。疼痛有牵引性反射传导现象,有的背部疼痛反射前胸胸廓,有的反射到臀腿部。腰背肌长期紧张痉挛,病变部位按之较硬,并有颗粒型、条索样或块状等多形态的痛性结节。
不少患者起病较突然,有的夜间翻身困难,凌晨3-4时疼痛加重,在变换体位,或推拿、捶击患部后,疼痛可减轻。有的晨起后疼痛加重,稍加活动,疼痛也能缓解。有的白天疼痛较微,傍晚加重。有的参与劳动不受影响过劳后症状加重。有的阴雨天病重,遇到温暖病情减轻。该病除过分劳累、疲劳歪,抑郁、受惊及受挫折时病情也会加剧。
治疗治则:疏筋活血,温经通络,解除挛缩,化瘀止痛。
取穴:肾俞、肝俞、脾俞、腰阳关、足三里、隔俞、筋缩、夹脊、肩井、八髎以及病变局部压痛点(阿是穴)。
手法:揉、压、拨、拿、搓、叩等。
操作:
1、患者俯卧,医者用掌或大小鱼际,以轻缓的力度在病变部位及周围,做揉、搓、推、摩等法,约五分钟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
2、用叠掌或掌根以稍强的力度,在病变部位及周围揉按约三分钟,使局部肌肉充分放松。
3、点按局部穴位,每穴约一分钟,以通畅气血,缓解疼痛。
4、用拇指或背关节,以较强的力度,在病变部位反复拨、按、推约五分钟,对条索隆起、僵硬、增粗、结节硬块等阳性反应物,可作为重点施治,顺着肌筋的循环方向,左右拨动,来回按揉,上下推捋,以理顺肌筋,消除瘀滞。
5、双手拇、食、中三指提拿、弹拨肌筋三至五遍,可起到剥离粘连,缓解痉挛之效。
6、用掌摩、揉、搓,双空拳来回叩击病变部位约五分钟,以进一步疏通经络气血,缓解麻木、挛缩等症状。
总结
1、腰背肌筋膜炎非骨质性病变,属软组织风湿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肌痹。腰背肌筋对人体动静态活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担负着不同程度支持力学负荷,若无腰背肌筋的参与,脊椎不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腰背肌筋膜是协助肌肉产生动力的结构,具有保护和辅助肌肉活动的作用。寒冷、潮湿和劳损所引起的肌筋长期紧张痉挛,血供不足,营养和代谢障碍,肌纤维性变、增厚、挛缩,这是腰背肌筋膜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医学认为该病是由正气偏虚,腠理空疏,或素体虚弱,劳逸不当,卫外不固,外邪乘虚侵袭,使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抓住病变本质和病机发展的关键,采用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手法,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2、腰背肌筋膜炎属无菌性炎症,根据经络学说经筋理论,它属筋病,病在经筋。经筋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等组织结构。经筋病征多表现为肌肉、肌腱、筋膜、关节、韧带等组织在感觉、运动方面的机能失常。《素问·皮部论》说:"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该病传变途径是先皮毛、腠理,后络脉、经脉,即外邪从表浅的皮部和经脉之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入体内。如果皮部卫外功能坚实,外邪就不能得逞。外因是条件,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正如《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血气形志》篇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因此,首选推拿按摩治疗该病是无可置疑的。中医学认为按摩主要是在病位循经按压经穴,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除阻滞,缓解挛结,剥离粘连,化瘀止痛。手法得宜,也是取得疗效的重要环节。应因人、因时、因病制宜。中医用药之秘,在于量。推拿之巧,在于力度,要恰到好处。对病史短、病情轻、疼痛明显、体质弱者,力度需适当轻柔缓和些;对病史长、病情重,患部麻木不仁,身体较健者,力度需加强,直达病所,力求深透,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作者:康复科欧锐堃专家介绍车伟军,康复科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现担任中山市医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副主任委员。年于广州暨南大学毕业,从事脊柱关节、脑卒中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年,是中山市较早从事现代化新兴康复医学科的人员之一。医院、北京康复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一附院进修,率先在中山市开展神经肌肉电诊断技术、关节松动术、痉挛肌治疗、运动再学习疗法、吞咽功能障碍治疗、言语矫正、冲击波治疗、小针刀治疗等,擅长采用正骨整脊、针灸推拿、穴位埋线治疗多种脊柱相关性疾病、运动性损伤及神经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扭伤、手外伤、脑卒中、肥胖症、失眠、乳腺疾病等,曾被多次委派参与世界级及国家级多种运动大赛的抢救保健工作,如曾为邓亚萍、姚明等国家级运动员的比赛担任一线保健治疗。主持中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穴位埋线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曹洪铭,主治医师,中国针灸学会会员。年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医院进修。从事工作以来,擅长运用中国传统疗法,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作出专诊治。曾师从黄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黄又岐名老中医。在运用针灸推拿、穴位埋线、无痛腹针、耳穴疗法、整脊疗法及中医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膝关节疼痛、慢性胃肠炎、肠易激综合症、哮喘、习惯性便秘、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失眠、内分泌失调、神经官能症、癫痫、肥胖症等疾病有独到之处。主持和参与厅局级立项3项。
陈增,康复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并先后师从针刀名家王文德,新九针传人祁越教授。擅长运用小针刀、微针刀、刃针、新九针、物理因子等疗法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头痛、颈肩腰腿痛),各种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退行性关节炎、强脊炎、肩周炎等),以及擅长运用醒脑开窍、醒脑通督等针法治疗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等多种疾病。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并参与省市科研立项3项。
Hello,伙伴们长按白癜风老牌名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