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2日,由中国卒中学会免疫分会与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联合举办的年“卒中与免疫—中国行”(上海站)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主席由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刘学源教授担任。同时,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主任委员、医院神经病学前任主任胡学强教授,全军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丁素菊教授,上海市疼痛学会委员、第二医院疼痛科许华教授等多位专家作了精彩报告。大会吸引近50名专家学者参与,就神经内科、疼痛科与神经内科MDT结合的常见疾病进行讨论。
胡学强教授首先就多发性硬化(MS)的研究进展进行授课。他指出该病症好发于青壮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其流行病学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发病率呈现自南向北逐渐增高,一旦发病,从青年到老年都处于疾病的威胁状态下,危害性极大。治疗的目标从过去的降低患者复发病率提升至逆转患者的神经功能残疾,以达到“无病状态”。在MS中,常出现认知障碍、便秘、抑郁、疲劳、疼痛、痉挛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特别是痉挛,90%的MS痉患者经历痉挛。一项多中心、双盲实验中,初次使用替扎尼定6mg,2周内增加至24mg/天,之后以最佳剂量维持6周后,发现88%患者表示耐受性良好,被《原发性和继发性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等指南的一致推荐。
胡学强教授作报告,指出指南推荐MS使用替扎尼定
丁素菊教授随后作卒中后认知障碍授课。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在卒中这一临床事件发生以后出现的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强调了卒中与认知障碍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以及两者之间临床管理的相关性。根据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时间轴关系,可分为五种类型:静态型、进展型、反复卒中加重伴痴呆进展型、卒中前进展性卒中后痴呆型、及卒中无关型。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与病损部位、大小及次数有关,会出现认知障碍、执行功能障碍及情感障碍,如:焦虑,忧郁等。目前常用疗法有:胆碱疗法、胆碱酯酶抑制剂疗法、神经保护剂、脑代谢赋活剂等方法。
丁教授作汇报分享
最后,医院许华教授,作替扎尼定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享。从神经内科与疼痛科角度阐述MDT治疗方法的优势性。指出替扎尼定是通过激活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脑干和脊髓水平抑制肾上腺素,减少脊髓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降低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作用,减少多突触脊髓反射,增加节段性抑制,使屈肌和伸肌肌张力降低,解除肌肉痉挛;通过抑制脊髓后角伤害性信息的传导,易化(强化)抑制性神经元的作用,减少伤害性神经元的放电,达到镇痛作用。可用于慢性头痛、慢性颈背部疼痛、慢性腰腿疼痛、术后慢性疼痛及其他慢性疼痛状态如癌痛等。在颈源性头痛研究中发现颈源性头痛患者比单纯颈部疼痛患者压力-机械痛阈降低,冷热痛觉痛阈,即肌肉张力增加是头痛发病的重要机制。美国头痛指南推荐替扎尼定作为治疗TTH二线用药,预防CTTH一级用药。
许华教授作分享,并指出美国《头痛》指南推荐替扎尼定用于头痛患者
许教授还分享了一位上位颈神经后支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使用替扎尼定2mg每晚维持用药5月,睡眠疼痛改善非常满意的案例,指出替扎尼定复合微创治疗慢性头痛疗效佳,为神经内科联合疼痛科MDT案例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
许教授作案例分享
会议期间,诸位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就凯莱通(盐酸替扎尼定片)的临床应用经验等进行了交流。
凯莱通其肌松、镇痛和胃保护的作用优势受到了众多专家的好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