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髎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治疗腰痛、月经不调、痛经、遗精、下肢痿痹等作用。次髎穴的位置: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详见本文图解次髎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位于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俯卧位取穴。

皮肤→皮下组织→竖脊肌→第二骶后孔。浅层布有臀中皮神经。深层有第二骶神经和骶外侧动、静脉的后支。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次,与上髎穴相对为次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疏导水液,健脾除湿。

腰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遗精、小便不利、下肢痿痹,及坐骨神经痛,盆腔炎。并可用于催产,引产等。

次髎穴,补益下焦,强腰利湿。

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神经痛、腰骶关节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性功能障碍、泌尿系感染等病证。

次髎穴配血海穴治痛经;配三阴交穴、中极穴、肾俞穴治疗遗尿。

《甲乙经》:“女子赤白沥,心下积胀。”《铜人》:“治疝气下坠,腰脊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坚胀。”

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次髎穴最好采用叩击,将手握一个空拳,用拳背这个位置去叩击腰骶部,双手可以同时叩击,叩击的力量一定要大点,有明显的声音出现,刺激它,才可能通过骶神经孔,传递到盆腔里面去,来刺激里面的脏腑。

次髎穴,一般直刺1-1.5寸。具体应用:1、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骶部;2、直刺2寸左右,使小腹内有热感,用以治疗经带诸疾;3、直刺2寸左右,使针感向会阴部放散,以治疗遗精,阳痿;4、直刺2寸左右,使针感向尾骶部放散,以治疗肛肠疾患。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