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较为常见的几种他汀相关不良反应当中,可以引起明显症状的当属肌肉相关不良反应。这些症状可以表现为肌肉无力、肌肉疼痛等不适,是最为常见的与他汀相关的临床表现。

一些观察性医学研究发现,有高达5%-10%的患者在使用他汀以后,可能会出现肌无力或肌痛等症状。

那么,在服用他汀类药物以后,一旦出现了这些症状,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理?哪项指标需要尽快去查一查?以及,如果医生要求继续服用他汀,还能不能正常开展运动锻炼?

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就会有答案了!出现肌肉症状先查“肌酸激酶”

在服用他汀以后,如果出现了肌无力、肌痛等症状,先不要自行停用他汀!因为,并不是只要出现了这些症状,就一定要停药或者把药减量的。

这个时候,医院去找医生,着重解决两件事情:

第一,要找医生帮忙分析一下,这些肌肉症状有没有可能并不是他汀所引起的。像肌肉拉伤、过量运动、维生素D缺乏、甲状腺疾病甚至感染等因素也都有可能引起肌肉不适。只有排除了这些原因以后,才考虑肌肉症状是由他汀所引起的。

第二,还要找医生开具一项检查---抽血查“肌酸激酶CK”。

肌酸激酶这种物质在我们人体当中的骨骼肌与心肌细胞里较为丰富,而在其他组织器官当中的含量较低。因此,医学上,多通过检测血清当中这项指标的水平来看肌肉组织是否存在损伤。

一般来说,骨骼肌或者心肌存在损伤的时候,血清里面肌酸激酶的水平会明显上升。

如果怀疑肌无力、肌痛等症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有关,那么,往往肌酸激酶这项指标并不是只查一次就可以了!

比方说,第一次查这项指标结果正常,但肌肉相关症状只要仍然存在的话,那么,过一段时间就还需要再复查一下这项指标。目的是动态观察这项指标有没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假如有,那也提示肌肉存在损伤。

再比如,第一次检查就发现这项指标升得很高,并且因此而停药的话,那过一段时间仍然要复查这项指标。目的则是确认这项指标有没有因为停药而逐渐回落。

所以,大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这个指标只用查一次就够了。很多时候,医生让患者下次再来复查一下,结果很多患者都没有来,这样其实是存在风险的。肌酸激酶升高他汀还吃不吃?

一般来说,如果仅仅只有轻微的肌无力、肌痛等症状,但肌酸激酶水平没有进行性升高的趋势,那么,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不应该受到影响。

但是,假如检查发现肌酸激酶确实有升高,那么,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就需要做出调整了!调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尝试改换其他类型的他汀;二是停用他汀,改为非他汀类降脂药。

那么,到底如何判断还能不能继续吃他汀呢?这就要看肌酸激酶这项指标升高的程度了!

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是目前血脂领域最新的权威医学指导文件,其中就明确指出:如果肌酸激酶的升高程度没有超过“正常值上限ULN”的4倍,那么,建议先停用当前正在使用的他汀,等肌酸激酶降回正常以后,再尝试换用一种不同代谢途径的他汀类药物。

但是,假如肌酸激酶的升高程度已经超过了“正常值上限ULN”的4倍,那么,在停用他汀以后,就可能需要考虑使用非他汀类的药物来控制血脂了。

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简单来说,肌酸激酶的升高程度决定了未来还能不能继续使用他汀。原则上,只要肌酸激酶不是升高得特别高,还是应该尽量争取继续使用他汀的。

有时候,换用一种其他类型的他汀,从小一些的剂量开始吃起,还是有可能避免肌肉不良反应的。毕竟,他汀在心血管保护方面的价值,不是其他药物可以轻易替代的。

不停用他汀还能正常运动吗?

有很多出现过肌肉不适的患者,最终仍在继续服用他汀。不过,不少人从此多了一份担忧,担心开展运动锻炼会加重这些肌肉不适,又或者引起肌酸激酶的超标。

那么,这种担心是否必要?为了预防肌肉相关不良反应,就需要从此放弃开展运动锻炼了吗?

近期,在心血管领域的世界顶尖医学期刊《JACC》上就发表了研究论文,证明吃他汀以后,即便存在肌肉不适等症状,也仍然可以安全地开展较长时间的中等强度运动锻炼。

也就是说,正在服用他汀的朋友们,即便有一些轻微的肌肉不适症状,也依然可以正常地开展适度的运动锻炼,这对于改善血脂指标,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都是很有帮助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