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抗痛风药
1、分类和作用特点
抗痛风药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1.抑制粒细胞浸润,选择性抗急性痛分性关节炎药(秋水仙碱-用于痛风的急性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和预防);2.★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为黄嘌呤氧化酶XOR抑制剂,是目前常用的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3.促进尿酸排泄药(丙磺舒、苯溴马隆);4.促进尿酸分解药。
2、典型不良反应
(1)抗白细胞趋化药(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的相关性,口服较静脉注射安全性高。
长期应用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
(2)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
长期服用可出现黄嘌呤肾病和结石。
(3)促尿酸排泄药(丙磺舒)
少见尿频、肾结石、肾绞痛、风团、皮疹等;
偶见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类磺胺类过敏反应。
3、用药监护
坚持按痛风的分期给药
谨慎选用秋水仙碱
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禁用抑酸药
依据肾功能遴选抑酸药或排酸药
★按分期用药:1.急性发作期应控制关节炎症和发作抑制粒细胞浸润和白细胞趋化或减少细胞坏死、缓解疼痛。常用药秋水仙碱;2.缓解期在关节炎症控制1~2周后开始抑酸药别嘌醇治疗;3.慢性期应长期抑制尿酸合成,并促进尿酸排泄(丙磺舒、苯溴马隆);4.当急性发作期、病情突然加重或侵犯新关节时,应及时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
1.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和长期口服秋水仙碱;2.长期服用可致可逆性B12吸收不良
别嘌醇本身无抗白细胞趋化、抗炎或镇痛作用,在急性期应用无直接疗效。
痛风早、中期宜选择排酸药为主,中晚期以选择抑酸药或促尿酸分解药为主
4、主要药品
别嘌醇★★
适应症:用于具有痛风史的高尿酸血症,预防痛风关节炎的复发。
年真题—B型题
A.感冒发热
B.痛风
C.心律失常
D.高血压
E.风湿性关节炎
1.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应用
2.别嘌醇的临床应用
AB
本题考查的是解热、镇痛、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及抗痛风药(别嘌醇)的适应症,对乙酰氨基酚用于中重度发热;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肌痛、痛经、关节痛和癌性疼痛等。为轻中度骨性关节炎的首选药。别嘌醇用于具有痛风史的高尿酸血症,预防痛风关节炎的复发。
年真题—A型题
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但升高尿酸水平而易导致肾结石的抗痛风药是
A.秋水仙碱
B.别嘌醇
C.丙磺舒
D.呋塞米
E.布洛芬
C
考查丙磺舒的不良反应:1胃肠道症状如恶心或呕吐等,见于约5%的服用者。偶可引起消化性溃疡。2.能促进肾结石形成,应保证尿pH值≥6.5。大量饮水并同服碱化尿液的药物,以防肾结石。3.本品与磺胺出现交叉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皮肤瘙痒及发热等,但少见。4.偶引起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及肝坏死等少见不良反应。
年真题—A型题
在痛风发作的急性期,应当首选的抗痛风药是
A.秋水仙碱
B.二氟尼柳
C.苯溴马隆
D.别嘌醇
E.阿司匹林
A
按痛风的分期给药:
(1)急性发作期选择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及水杨酸钠禁用)和秋水仙碱
(2)缓解期在关节炎症控制后1-2周开始抑酸药别嘌醇治疗。
(3)缓解期尽快排酸和抑制尿酸合成
(4)慢性期应长期(乃至终身)应使用抑制尿酸合成、并用促进尿酸排泄药(促使尿酸通过肾脏排泄的苯溴马隆和丙磺舒)
目前+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