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凉、劳累、锻炼不当是引起肌筋膜炎(术语: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TrPs,旧称扳机点)的主要原因。过度劳累,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这时血管会渗出很多组织液,在局部形成炎性反应,引起腰背疼痛。特别是初秋,昼夜温差大,夜间不注意保暖受了凉,腰背部肌肉很容易痉挛疼痛。“不少人都是一觉睡醒,发现疼得不能动了。”
独居在汉口香港路的向婆婆今年69岁,突然腰背痛,婆婆以为旧疾复发,又是去公园撞背锻炼,医院按摩治疗,谁知越按越痛,一觉醒来竟然“瘫了条”,腰疼得连床都下不了。
上周二她在整理换季衣物时,发现衣服有股霉味。趁着天气好,她把衣柜里的冬衣都搬到顶楼去晾晒。折腾了两天,她的腰开始隐隐作痛。以为是疏于运动,第二天一早,向婆婆跑到宝岛公园里去撞树锻炼,谁知回家后疼得更厉害了。
向婆婆平时有椎管狭窄的旧疾,以往每次腰痛发了,医院去做按摩,效果还不错。让她始料不及的是,这次按摩,来的时候还可以走路的,可做完按摩回家的路上,每走几步就疼得要坐下来歇会儿,15分钟的路程走了近2个小时。次日清早醒来,向婆婆发现自己腰背疼痛难忍,连翻个身都难,根本无法下床。
戴着尿不湿在床上躺了2天,疼得越来越厉害,向婆婆这才打电话让女儿就近把医院。疼痛科主任赵文辉接诊后,告诉她这是劳累过度加上锻炼不当引起的“肌筋膜炎”。经过两次神经阻滞治疗后,向婆婆的腰背痛很快好转。
错误的锻炼方式和治疗方法会加重肌筋膜炎的病情。已经有组织液渗出的情况下,再去撞树和按摩治疗,会加重组织水肿渗出,就疼得越厉害。特别是年纪大的人,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变差,锻炼的动作幅度稍微大一点,肌纤维就会断裂,形成局部水肿。门诊中,因锻炼方法不当造成肌筋膜炎的人最多,10个病人中有6个都是这个原因。
专家提醒,跟颈腰椎病不同的是,肌筋膜炎不治疗,过段时间可能自己也会好,但据国外文献报道,自愈机率非常低。因此,很多人得了肌筋膜炎后,因为疼痛还能够忍受,根本不会就医,结果拖成了慢性。医院治疗,效果也不会特别好,最好能在半个月内接受治疗。
肌筋膜炎,又名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扳机点、激痛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作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TrPs)”的专业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临床教授JanetTravell在年提出的,可分为潜在MTrPs和活化MTrPs。一般状态下,骨骼肌上会存在一些因慢性损伤而引起的潜在MTrPs,这些MTrPs长期处于隐性状态,并不会引起疼痛或只有轻微局部疼痛。但是它们可以被某些致病因素活化转变成为活化MTrPs,例如:创伤、疲劳、抵抗力下降、反复感冒、某些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这些活化MTrPs在骨骼肌上会出现异常挛缩结节样的病理性肌纤维,而且活化MTrPs常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并可激发局部或远处牵涉痛,针刺和触压这些MTrPs时会引发肌肉局部抽搐反应。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是一种很常见的疼痛症状,几乎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饱受它的折磨。Sola等对名未筛选、无症状的年轻受试者调查中发现,54%的女性和45%的男性上肢带肌肉中存在隐性MTrPs。Couppé等对20名慢性紧张性头痛的患者调查发现,活化MTrPs和隐性MTrPs在上斜方肌出现的概率分别为85%和15%。Bron等对72名单侧非创伤性肩痛的受试者进行调查发现,MTrPs均可以在受试者骨骼肌上被找到,且活化MTrPs在冈下肌和上斜方肌的发生率分别为77%和58%,隐性MTrPs在大圆肌和三角肌前束的发生率分别为49%和38%。Roach等对26名髌股关节疼痛患者调查发现,隐性MTrPs在其臀中肌和腰方肌中出现的几率达92%以上。
此外,Partanen等一项临床研究表明,至少40%的骨骼肌疼痛为MTrPs活化所致。在美国,30%~85%的疼痛人群被诊断为患有MTrPs症状。Bonica指出,美国每年因慢性疼痛而丧失劳动力造成的损失数以十亿计。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计算机的普及,MTrPs引发的慢性疼痛人群更是趋于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MTrPs的病理机制研究和治疗方式的选择不得不需要引起全世界人们的重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