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是蔷薇科杏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学名为Prunusmume。梅花通常在冬春季节开放,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国画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重多。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受到人们的赞美和爱戴。
秋季至冬季开放的花。梅花的同类植物。花姿和芳香带来春的气息。
添加义项
梅花-蔷薇科杏属植物编辑词条修改义项名所属类别:
植物
梅花是蔷薇科杏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学名为Prunusmume。梅花通常在冬春季节开放,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国画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重多。梅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受到人们的赞美和爱戴。
秋季至冬季开放的花。梅花的同类植物。花姿和芳香带来春的气息。
折叠编辑本段生长习性梅花[2]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在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条件下能较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耐寒,怕积水。适宜在表土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底土稍黏的湿润土壤上生长。
喜温暖和充足的光照。除杏梅系品种能耐-25℃低温外,一般耐-10℃低温。耐高温,在40℃条件下也能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6-23℃地区生长发育最好。对温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气温达-5-7℃时开花,若遇低温,开花期延后,若开花时遇低温,则花期可延长。生长期应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若处在庇荫环境,光照不足,则生长瘦弱,开花稀少。冬季不要入室过早,以11月下旬入室为宜,使花芽分化克分经过春化阶段。冬季应放在室内向阳处,温度保持5℃左右即可。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范围折叠自然分布我国有关梅的文献历史悠久。但对生产梅的记载要比栽培品种记述晚得多。公元6世纪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梅实生汉中川谷”。《花镜》中有野梅产地之记载,称梅本出于罗漂、含稽、四明等处。《台湾岛植物名录》中论述在台湾二柜、合欢山川及新竹等地采得野梅标本,上原敬二在《树木大图说》中记载台湾大甲溪上游、大安溪上游雪花坑等地有野生梅树。
19世纪初,英国人Clack在中国广东省一带国有关梅的文献历史悠久。但对生产梅的记载要比栽培品种记述晚得多。公元6世纪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梅实生汉中川谷”。《花镜》中有野梅产地之记载,称梅本出于罗漂、含稽、四明等处。《台湾岛植物名录》中论述在台湾二柜、合欢山川及新竹等地采得野梅标本,上原敬二在《树木大图说》中记载台湾大甲溪上游、大安溪上游雪花坑等地有野生梅树。
19世纪初,英国人Clack在中国广东省一带采到梅树标本,梅花
20世纪初,英国人E.H.Wilson在湖北西部采到野梅标本。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采到梅树标本,梅花20世纪初,英国人E.H.Wilson在湖北西部采到野梅标本。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植物学工作者先后在贵州、福建、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省采得野梅标本。在云南、四川省很多地方也采集到大量野梅标本。
近年来,我国园艺工作者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在云南洱源、嵩明、德钦、泸水、剑川、祥云、云龙、宁蒗、宾川等县市也有野梅集中分布。此外,在湖北罗田、咸宁,江西景德镇,安徽黄山,云南建南平、广西兴安小区和那坡山区、陕西域固、甘肃文县及康县等地也发现梅的自然分布。
由此可见,梅在我国自然分布范围很广,北界是秦岭南坡、西起西藏通麦、南至云南、广东,共有16个省、或地区有梅的自然分布。在此范围内,川、滇、藏交界的横断山区是梅的自然分布中心与变异中心,该区域内有较多的大片野梅林,且变异类型较多。
折叠栽培分布梅的栽培分布区域远较自然分布区域大,除自然分布梅的栽培之外,在北京、山东、河南以及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梅有梅的栽培。此外,我国海南省也有梅的栽培。都杜甫草堂等。近年来,随着梅文化的不断传播和普及,北方赏梅景点逐渐增多,南方也有许多栽培梅花以及少数的野梅花,如:广东、广州等地。有许多梅园已建成或正在筹建中北方栽培地区绝大多数是以栽培观赏的梅花为主。但中国赏梅最为集中的地带为长江流域。在此区域内,建成的梅花精园甚多,且有一此梅园建园历史较长,在国内外已形成一定影响,如武汉东湖梅园、无锡梅园、南京梅花山等。
梅花——中国国魂,拥有坚韧不屈的品质,无论雪有多大,它都不会向严寒屈服。
折叠编辑本段外表形态株高约5~10米,干呈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叶片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锯齿。花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于早春先叶而开。梅花可分为系、类、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等。系下分类,类下分型。梅树为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色,小枝细长绿色无毛,叶卵形或圆卵形,叶缘有细齿,花芽着生在长枝的叶腋间,每节着花1~2朵,芳香,一般花瓣为5枚,白色至水红,也有重瓣品种。
折叠茎梅花是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米,枝常具刺,树冠呈不正圆头形。枝干褐紫色,多纵驳纹,小枝呈绿色或以绿为底色,无毛。
折叠果核果近球形,有沟,直径约1~3厘米,密被短柔毛,味酸,绿色,4~6月果熟时多变为黄色或黄绿色亦有品种为红色和绿色等;味酸,可食用,可用来做梅干、梅酱、话梅、酸梅汤、梅酒等,亦可入药。梅花酒在日本和韩国广受欢迎。其味甘甜,有顺气的功能,是优良的果酒。话梅在中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话梅是将梅子与糖、盐、甘草在一起腌制后晒干而成的。话梅还可以用来做成话梅糖等食品。
折叠花梅花可分为真梅系、杏梅系、樱李梅系等,每节1~2朵,无梗或具短梗,直径1~3厘米,萼筒钟状,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种呈淡粉红或白色,栽培品种则有紫、红、彩斑至淡黄等花色;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子房密被柔毛,罕为2~5(离心皮)或缺如,子房上位,花柱梅花长。
梅花的总品种达多种。适宜观赏的梅花种类包括大红梅、台阁梅、照水梅、绿萼梅、龙游梅等品种。观赏类梅花多为白色、粉色、红色、紫色、浅绿色。中国西南地区12月至次年1月,华中地区2~3月,华北地区3~4月开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终花15~20日。
梅花属于长寿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经常可以养到十年以上。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梅花梅花虽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但土质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为佳。幼苗可用园土或腐叶土培植。梅花对水分敏感,虽喜湿润但怕涝。若盆土长期过湿会导致落叶黄叶。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长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度的温度。梅花以嫁接繁殖为主,播种、压条、扦插也可。砧木以实生梅苗或杏、桃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胶病、干腐流胶病等。蚜虫对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乐果杀虫,其会对梅花产生药害而导致落叶。此外,还有一种梅花盆景,名为梅桩。
折叠编辑本段种类介绍折叠综述1、品字梅型:
典型的一花三果品种,现仅1种。即品字梅。
2、小细梅型:
花小至特小,白、黄或红色,径7~22mm,单梅花瓣,偶无瓣,果小,叶亦小。
小细梅型的梅花品种有北京小梅、磨山小梅、梅州小梅、黄金梅等。
3、江梅型:
花单瓣,呈红、粉、白等色,萼绛紫色或在绿底上洒晕。
主要品种有江梅、雪梅、六瓣、六瓣红、星湖小花、长蕊单粉、单粉、淡寒红、日寒红、粉寒红、福寿梅、雪月花、芳流阁等。
4、宫粉型:
花复瓣至重瓣,呈深红或浅之粉红。
主要品种有大羽、扣瓣大红、老人美大红、小欧宫粉、复瓣小宫粉、粉皮宫粉、粉朱、粉羽、粉晕宫粉、蔡山宫粉、曹溪宫粉、川西小粉、重瓣粉口、台阁宫粉、傅粉、黄岩粉、虎丘晚粉、玉露宫粉、金殿粉、晚碗宫粉、清明晚粉、淡桃粉、龙潭粉、潮塘宫粉、重瓣粉朱、红艳宫粉、华南宫粉、华农宫粉、华农晚粉、徽州台粉、江砂宫粉、莲湖粉、莲湖淡粉、绿枝宫粉、泉州宫粉、雪海宫粉等。
5、绿萼型:
花单瓣、复瓣或重瓣,白色或初开时为淡绿色,萼绿色,小枝青绿而无紫晕。
主要品种有变绿萼、台阁绿萼、长蕊变绿萼、二绿萼、复梅花瓣绿萼、六绿萼、小绿萼、金钱绿萼、米单绿、长蕊单绿、单瓣绿萼等。
6、玉蝶型:
花复瓣或重瓣,纯白色。
主要品种有北京玉蝶、扣子玉蝶、华农玉蝶、徽州檀香、紫蒂白、素白台阁、青芝玉蝶、小玉蝶、三轮玉蝶、荷花玉蝶、徽州白玉蝶、吴阳玉蝶、玉台照水、紫蒂白照水等。
7、朱砂型:
花单瓣、复瓣或重瓣,花紫红色,萼酱紫色,木质部浅暗紫红色为其主要特征。
主要品种有乌羽玉、常熟墨、骨里红、舞朱砂、台阁朱砂、徽州骨红、铁骨红、多萼朱砂、千瓣朱砂、南京红须、粉红朱砂、细枝朱砂、水朱砂、白须朱砂、江南朱砂、早种朱砂、单瓣朱砂、淡晕朱砂、骨红照水、红千鸟、几夜寝觉、千台朱砂、桃红朱砂、银边飞朱砂、银边台阁朱砂等。
8、黄香型:
花复瓣或重瓣,淡黄色或近白色,花心微黄,萼绛紫色。
主要品种有黄山黄香、曹王黄香、单瓣黄香、南京复黄香等。
9、洒金型:
花单瓣、复瓣或重瓣,一树上有红、白两色或水红色条纹斑点的花朵。
主要品种有昆明小跳枝、晚跳枝、复瓣跳枝、单瓣跳枝、米单跳枝等。
折叠品种种类梅花相传到现在,已是花繁品茂,主要分为两种,一为花梅、一为果梅;梅花以观赏为目的,经陈俊愉教授研究,年时已有个品种,而且还在不断创新中,按其生长姿态分有直脚梅类、杏梅类、照水梅类、龙游梅类;按花型花色分,有宫粉型、红梅型、玉蝶型、朱砂型、绿萼型梅花和洒金型等。其中宫粉型梅最为普遍,品种最多。玉蝶型别有风韵,绿萼型香味最浓,尤以成都的“金钱绿萼”为好。果梅-主要采其果实即梅子食用,花较小,可分青梅、白梅、花梅、乌梅等。台湾地区梅花分布以嘉义县梅山乡梅花最著名、南投县栽植之梅树,以采摘青梅,制成各类梅子畅销各地。
梅是中国的特产。她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0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脯梅”、“元梅”已有年的历史。公元前2世纪引种到了朝鲜,8世纪便引种到了日本。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也有有志之士在栽培研究。
梅按种型分为三个种系,分别为真梅种系、杏梅种系、樱李梅种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为五个大类。
第一类叫直枝梅类。枝直上或斜生。这是梅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成员最繁茂的一类,下分品字梅、宫粉等9种。
第二类名为垂枝梅类。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
第三类名为龙游梅类。枝天然扭曲如龙游,仅1类(龙游梅类)1型(玉蝶龙游型)。
第四类名为杏梅。乃梅与杏(山杏)之种间杂交,宋代的范成大在《梅谱》中首次对它进行了记载,花、叶、枝居于梅杏之间,’杏梅类’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肿大。下有单瓣杏梅型及春后型。
第五类是樱李梅类,乃紫叶李与宫粉梅之人工杂交种,紫叶红花,重瓣大朵,抗寒。
梅花又名“五福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以一种鲜花来寓喻某种情怀,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种共有的现象。但用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这在世界民族大梅花家庭中是绝无仅有的。
梅花原产中国,现在中国已栽培应用的梅花品种有个以上,并仍有野梅分布于山间。野梅以西南山区,尤其是滇、川两省为分布中心,井东延至鄂西地区。梅花品种及变种很多,其品种按枝条及生长姿态可分为叶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龙游梅等类;按花色花型可分为宫粉、红梅、照水梅、绿萼、大红、玉蝶洒金等型。其中宫粉最为普遍,花粉红,着花密而浓;玉蝶型花紫白;绿萼型花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为好。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价值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梅花;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梅花冰清玉洁,纯贞高雅,是冬春之季观赏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丛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环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果子入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树皮还可制作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材料。
折叠编辑本段梅花特点折叠花期是在寒冬季节每到梅花缤纷怒放的时候,它的花瓣娇小玲珑,红色花色如烈焰般艳丽、白色花色如洁白的羽毛、绿色的花色如白色盘中碧绿的玉石,一片梅花林仿佛是一个人间仙境。如此娇艳的花朵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只有在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时才会有的景象,竟然会有一种花可以忍受住冷冽的寒冬为人们绽放出如此绚烂的花朵,为世界增添如此美丽的一景。
折叠用途广泛梅花是寒冬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人们冬季重要的观赏植物,梅花在很多的园林、庭院、公园等地方被广泛种植,园林中搭配岁寒三友——松柏和竹子与梅花相互映衬,成为很多地方布景的重要的一个手法。梅花已经被广泛用于美化城市、开发旅游的一种重要的资源。梅树的果实可以食用,它晾晒干后可以制作成就是我们平常食用到的话梅。另外梅子还具有药用价值,能化痰止咳,它的酸甜可以增加进食。另外梅树还可以作为雕刻用的木材。
折叠象征我们的民族精神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绽放,象征我们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斗、不畏艰难的可贵品质。都在它身上得到很好地体现。我们古代就有诗人咏诗歌颂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的花种。另外梅花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是依然快乐的绽放,表达了一种迎接希望的乐观的性格。
折叠日本人自古以来就非常喜爱梅花,它动人的花姿让人们感受春天的来临。古代常说的赏花基本上都是指赏梅。日本全国都有梅花种植的名胜景点。有观花的品种也有食果的品种。[3]
折叠编辑本段相关分类折叠按观赏性分类品系
(一)三大系:1、真梅系;2、杏梅系;3、樱李梅系。
(二)五大类:1、直枝梅类;2、垂枝梅类;3、龙游梅类;4、杏梅类;5、樱李梅类。
(三)19个型别:1、直枝梅类分品字梅型、小细梅型、江梅型、宫粉型、绿萼型、玉蝶型、朱砂型、黄香型、洒金型;2、垂枝梅类分粉花垂枝型、五宝垂枝型、残雪垂枝型、白碧垂枝型、骨红垂枝型;3、龙游梅类分玉蝶龙游型;4、杏梅类分单瓣杏梅型和春后型;5、樱李梅类分美人梅型。
折叠按生态学分类中国境内有一些历史悠久、比较为人所知的古梅:其中有代表的是楚梅、晋梅、隋梅、唐梅和宋梅,有五大古梅之说。
楚梅:在湖北沙市章华寺内。据传为楚灵王所植。如此算起至今已历余年,可称最古的古梅了。
晋梅:在湖北黄梅江心寺内。据传为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所栽,距今已有余年。冬末春初梅开两度,人称“二度梅”(还有一个说法,因整个花期历冬春两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原木已枯,现存为近年後发的新枝。
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内。相传为佛教天台寺创始人智者大师的弟子灌顶法师所种,距今已有1多年。
唐梅:现在有两棵古梅并称“唐梅”。一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内,相传种於唐朝开元年间。一在云南昆明黑水祠内,相传为唐开元元年(公元年)道安和尚手植。
宋梅:在浙江超山报慈寺。一般梅花都是五瓣,这株宋梅却是六瓣,甚是稀奇。
折叠按原产地分类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地区,其中台湾省以台南县楠西乡梅岭风景区、南投县信义乡最多。为落叶乔木。梅喜温暖气候,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mm或稍多地区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阳性树种,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为长寿树种。长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在四川、湖北、广西等高海拔地区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梅花在黄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经杂交育种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获成功,梅花喜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喜阳略耐荫,不畏寒,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长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宋代诗人陆游《咏梅花》诗:“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梅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梅子)或花(梅花),学名为Prunusmume。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又从日本传播到西方国家,而梅花的学名实际上是日语的发音,这个发音据说是来自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对梅花一词的发音。
此外,梅花与蜡梅是两种完全没有关系的植物。梅花属蔷薇科,腊梅属蜡梅科。蜡梅高最高仅三米,且花多为黄色。果为瘦纺锤型,这与梅花都是不同的。蜡梅为黄颜色,而梅花为白色、粉红色、红色。蜡梅在初冬开放,而梅花是开在初春,两者相差一个季度。蜡梅香味浓烈,而梅花香味清甜。此外,蜡梅的“蜡”质感很强,梅花的“纸”质感很强,简单说就是蜡梅的花瓣比较硬,梅花的花瓣比较软。
Ume(梅)是亚洲梅树(蔷薇科李属)的日本名称。作为赏花树种被广泛种植,果实可以食用。虽然被称为梅,但实际上在分类上更接近於杏属。还有一种日本梅被称做sumomo。
在日本,梅的花期在晚冬,也就是一月下旬及二月份,先花後叶。花五瓣,直径1~3厘米。花野生型为白色,有玫瑰红及深红等人工变种。叶在花落之後很快抽出。叶椭圆型,叶尖箭形。果实于初夏成熟,也就是日本的六月。因为果实成熟时期恰逢中国江南雨季,所以这种时期又被称为梅雨季节。果实圆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浅槽。果皮绿色,采摘后逐渐转黄,并可能呈现红色,此时表明果实已经成熟。果肉呈黄色。
日本:4世纪伴随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在日本广有种植。
西方:除新西兰略有分布外,欧美少有种植。
折叠编辑本段栽培方法折叠综述梅花,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梅花冰清玉洁,纯贞高雅,是冬春之季观赏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丛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环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果子入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入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树皮还可制作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材料。
折叠栽培史梅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花果,已有0多年的历史。《书经》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礼记·内则》载:“桃诸梅诸卵盐”。《诗经·周南》云:"摽有梅,其实七兮!"在《秦风·终南》、《陈风·墓门》、曹风·鸬鸠》等诗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书的记载说明,古时梅子是代酪作为调味品的,系祭祀、烹调和馈赠等不可或缺东西至少在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家梅-梅花--果梅。年,中国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说明早在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观赏梅花的兴起,大致始自汉初。《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这时的梅花品种,当系既观花又结实的兼用品种,恐属江梅、官粉两型,而在梅子一边洒上红晕。西汉末年扬雄作《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约在年前,梅已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
到了南北朝(公元~年),艺梅、赏梅、咏梅之风更盛,“梅于是时始以花闻天下”(南宋杨万里《和梅诗序》)。《金陵志》载:宋武帝(即刘裕,公元~年在位)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此时文人咏梅、写梅的甚多,如宋代的鲍照有《梅花落》诗,梁代的萧纲(简文帝)有《梅花赋》,何逊有《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等诗,阴铿有《咏雪里梅》等诗,陈代的苏子卿、北周的庚信,也都有咏梅之作。
隋(~年)、唐(~年)至五代(~年),是艺梅渐盛时期。
据说,在隋唐之际,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主章安大师(~年)曾于寺前手植梅树。唐代名臣宋景作《梅花赋》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等贷语。而李(白)·杜(甫)、柳(宗元)、白(居易)等,也多有咏梅名诗。根据诗文记载来看,隋、唐、五代时的梅花品种,主要属江梅型·官粉型。在四川,唐时始有朱砂型品种出现,当时称"红梅"。《全唐诗话》载:"蜀州郡阁有红梅数株"。今日崇庆县(即古蜀州)朱砂型品种既多且好,显然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宋,元年(~年),是中国古代艺梅的兴盛时期。除梅花诗词及梅文外,梅画·梅书也纷纷问世。同时,艺梅技艺大有提高,花色品种显著增多。宋代梅诗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方回《瀛奎律髓》中,别出"梅花"为一类。梅词也多佳作。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号称梅妻鹤子"。其梅花诗词甚多,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的诗句,更是传神佳句。余如北宋的苏轼、秦观、王安石等,南宋的陆游、陈亮、范成大等,皆多梅花诗词传世。商宋范成大著《梅谱》(约年),搜集梅花品种12个,还介绍了繁殖栽培方法等,这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书中除介绍江梅型、宫粉型、朱砂型外,还介绍了前所未有的"玉碟型"(即"重叶梅")"绿萼型"、"单杏型"。属杏梅花梅系杏梅类)、黄香型(即百叶湘梅,属黄香梅类)和旱梅型(花期特早,国内已不多见),等等。此外,周叙《洛阳花木记》(年),记载了朱砂型(红梅)等品种。而张磁的(功甫)《梅品》(年)与宋伯仁《榜花喜神谱》(年)等,则为有关梅花欣赏与诗、画的专著。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画梅成癖的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画、诗,皆远近闻名。赵孟頫、杨维桢、谢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诗咏梅。现昆明温泉对岸的曹溪寺内有一株多年前生的元梅·老态龙钟,虹曲万状,仍年年开花、结实。
明、清时;艺梅规模与水平续有进展,品种也不断增多。明王象晋的《群芳谱》(年),记载梅花品种达19个之多,并分成白梅、红梅、异品3大类。刘世儒的《梅诸》,汪怠孝的《梅史》,皆记梅花,资料甚丰。明代咏梅之风有增无减,杨慎、焦宏、高启、唐寅诸名家,俱有梅花诗;徐渭、姚涞、刘基等,则均有梅花文赋。清陈昊子的《花镇》(年),记有梅花品种21个,而其中的‘台阁’梅、‘照水’梅,均为前所未有的新品种。当时苏州、南京、杭州、成都等地,以植梅成林而闻名。龚自珍(~年)的《病梅馆记〉云:"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重修成都县志》(年)记载‘旱梅’、白梅、官春梅、‘照水’梅、‘朱砂’梅、‘绿萼’梅等甚详。当时,咏梅的书、文、画,争相出世,"扬州八怪"中咏梅、画梅的名家,如金农、李方膺,为世人知晓。
折叠栽培技术1.栽植
在南方可地栽,在黄河流域耐寒品种也可地栽,但在北方寒冷地区则应盆栽室内越冬。在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为提高成活率,应避免损伤根系,带土团移栽。地栽应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方。盆栽选用腐叶土3份、园土3份、河沙2份、腐熟的厩肥2份均匀混合后的培养土。栽后浇1次梅花透水。放庇荫处养护,待恢复生长后移至阳光下正常管理。
2.光照与温度
喜温暖和充足的光照。除杏梅系品种能耐-25℃低温外,一般耐-10℃低温。耐高温,在40℃条件下也能生长。:在年平均气温16~23℃地区生长发育最好。对温度非常敏感,在早春平均气温达-5~7℃时开花,若遇低温,开花期延后,若开花时遇低温,则花期可延长。生长期应放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若处在庇荫环境,光照不足,则生长瘦弱,开花稀少。冬季不要入室过早,以11月下旬入室为宜,使花芽分化克分经过春化阶段。冬季应放在室内向阳处,温度保持5℃左右。
3.浇水与施肥
生长期应注意浇水,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偏于状态,既不能积水,也小能过湿过干,浇水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一般天阴、温度低时少浇水,否则多浇水。夏季每天可浇2次,春秋季每天浇1次,冬季则干透浇透。施肥也合理,栽植前施好基肥,同时搀入少量磷酸二氢钾,花前再施1次磷酸二氢钾,花施1次腐熟的饼肥,补充营养。6月还可施1次复合肥,以促进花芽分化。秋季落叶后,施1次有机肥,如腐熟的粪肥等。
4.整形修剪
地栽梅花整形修剪时间可于花后20天内进行。以自然树形为梅花主,剪去交叉枝、直立枝、干枯枝、过密枝等,对侧枝进行短截,以促进花繁叶茂。盆栽梅花上盆后要进行重剪,为制作盆景打基础。通常以梅桩作景,嫁接各种姿态的梅花。保持一定的温度,春节可见梅花盛开。若想“五一”开花,则需保持温度0~5℃并湿润的环境,4月上旬移出室外,置丁阳光允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养护,即可“五一”前后见花。
5.花期控制
盆栽梅花一般为家庭观赏。冬季落叶后置于室内,温度保持在0~5℃,元旦后逐渐加温至5~10℃,并日充分接受光照,经常向枝条喷水,水湿应与室温接近。
折叠园艺学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在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溥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氨基酸,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取最佳的观赏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
人工栽培
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应于阳坡或半阳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长期间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饼肥堆肥、厩梅花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长后(6月底至7月初),适当控制水分并施肥,促进花芽分化。梅花适作盆景栽培。将地栽培数年后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软松肥沃,栽前栽后均要整形和修剪。
盆栽梅花春天开花
在冬季过去以后,梅花在春天苏醒过来。当盆栽的梅花土壤是潮湿的环境下就浇水,并且胡乱施无机肥和农家肥,立刻移到尚不温暖室外,这样是不能在春天花开的。
春节前20天开始逐渐增加温度至15一25℃,并需要光照充足,空气良好。控制浇水,盆土不干不浇,湿度太大易导致生长过急,花芽齐放,影响观赏。每天往枝干上喷水1一2次,以防干梢。当花蕾含苞未放时,可根据需要,视花苞的实际发育情况,开花太快,可移人低温处控制慢开;开花太慢,赶不上用花时间,又可适当地增加温度促使早开。
梅花的抗旱能力较差,要经常向植株周围喷水,如果湿度不足,叶片容易变黄皱缩,直接影响开花。适时施肥入冬后,石斛要少施肥,且宜施磷、钾肥及适量氮肥,可促进开花。
折叠病虫害梅花病害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白粉病、缩叶病、炭疽病等。
(1)白粉病。此病常在湿度大、温度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发生。早春三月,梅花萌芽时,嫩芽和新叶易受病菌侵染,受害部位会出现很薄的白粉层,接着白粉层上出现针头大小的黑色或黄色颗粒,后期叶片变黄而枯死。
(2)缩叶病。可喷洒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治,亦可喷洒1%波尔多液,每隔一星期喷一次,3~4次即可治愈。
(3)炭疽病。病发初期可喷70%托布津倍液或喷代森锌倍液防治。发现其他各种病时,喷洒上述两种药液亦可见效。
危害梅花植株的害虫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有梅毛虫、蚜虫、介壳虫。
(4)梅毛虫。梅毛虫头部蓝灰色,有两个黑斑,背上有梅花黄白色背线,身体两侧各有2条黄色纹,身上有许多黄白色长毛,一般有5厘米长。幼虫常在小枝上吐丝,食害梅花新芽、嫩叶,长大后分散在全株,蚕食叶片,严重时树叶会被全部吃光。防治梅毛虫可在其幼龄时喷洒倍杀螟松。
(5)蚜虫。蚜虫主要危害梅树嫩茎及嫩叶,吸食植物营养。梅树受害部位常出现粘液,叶片变色、皱缩反卷、枯萎,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死亡。可喷40%的氧化乐果倍水溶液防治,也可用80%敌敌畏兑倍水进行喷杀,喷洒2次~3次即可消灭。
(6)介壳虫。介壳虫又称介虫或球坚蚧,成虫体近球形,初时介壳质软,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体表有许多黄白色、黑褐色相间的横纹。介壳虫在初春开始活动,吸取植株汁液。受害病株叶片发黄枯萎、脱落。同时,介壳虫排泄的糖液还能诱发其他病害。可用人工刮除和喷施药物结合防治。药物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剂兑倍水喷洒,也可用60%的可湿性乐果粉剂兑倍水喷洒。
折叠适合在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场所生长。在地面种植的最佳时期是11~12月左右,在深耕整地时多加入一些腐叶土。可通过嫁接繁殖。[3]
折叠编辑本段具体价值折叠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首先指出梅的药用价值:“梅实味酸平,主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蚀恶肉。”梅果因加工方法不同,成品有白梅、乌梅之分。后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即记载了这种加工方法。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作乌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认为:乌梅能“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白梅则“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牙关紧闭者,取梅肉揩擦牙龈,涎出即开。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由此可见梅的药用范围很广。近代医学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乌梅肉具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梅花主含挥发油,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乌梅主含柠檬酸、谷甾醇,成熟后含氢氰酸。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伤寒、副伤寒、痢疾、结核等杆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能减少豚鼠蛋白质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发生。
此外,梅花可提取芳香油,据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澄人善蒸梅及蔷薇露,取之如烧酒法,每酒一壶滴露少许便芳香。”古人根据芳香油与水的沸点不同,利用分馏技术,将芳香油提取出来,用作食品的添加剂。
药用梅花主要是:
FlosMume
(英)PlumBlossom
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梅花c.的花蕾。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小枝多绿色,枝端尖刺状,无毛,叶互生,宽卵形至卵形,长4~10cm,宽3~5.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下面色较浅,嫩时两面有毛,老时仅下面脉上有柔毛;叶柄有毛,托叶早落。花1~2朵簇生,先叶开放,有香气,萼片5,常带紫红色,花后常不反折;花瓣5,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的重瓣;雄蕊多数,心皮1,密被短柔毛。核果近球形,两边扁,有纵沟,直径2~3cm,熟时黄色,有短柔毛。花期3月,果期5~6月。
全国有栽培。
折叠观赏价值梅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趋向、情感脉络和道德标准。梅花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国时期被尊为国花,理所当然。梅花自身的形态之美引起人们注意的首先是事物的外貌形态,梅花的色、香、形三方面,个性明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中国美学又十分强调“以形写神”、“神采为上”,因此总有浪漫的想象与精妙的比喻,使之神采活现。
色
梅花色彩众多,而人们偏爱白、红、黄三色。尤其白色梅花,冰清玉洁与冰雪相和谐。“冰花”、“寒玉”和“白雪”等比喻应运而生:
“冰花个个团如玉”。
“姑射仙人冰雪肤”。
“一枝寒玉澹春晖”。
香
梅花的香,有“清”、“幽”的特点:
“天与清香似有私”。
“风递幽香去”。
而中国人以其细腻、微妙和丰富的审美感受,浮想联翩,将嗅觉的感受转向视觉、味觉和触觉。“孤”“暗”、“酸”乃至“冷”的感觉纷至沓来:
“孤香粘袖李须饶”。
“暗香浮动月黄昏”。
“一点酸香冷到梅”。
折叠编辑本段食用价值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梅花果为核果,味酸,可食用,可用来做梅干、梅酱、话梅、酸梅汤、梅酒等,亦可入药。梅花酒在日本和韩国广受欢迎。其味甘甜,有顺气的功能,是优良的果酒。话梅在中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话梅是将梅子与糖、盐、甘草在一起腌制后晒干而成的。话梅还可以用来做成话梅糖等食品。
梅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花果,已有0多年的应用历史。《书经》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礼记·内则》载:“桃诸梅诸卵盐”。《诗经·周南》云:"缥有梅,其实七兮!"在《秦风·终南》、《陈风·墓门》、曹风·鸬鸠》等诗篇中,也都提到梅。上述古书的记载说明,古时梅子是代酪作为调味品的,系祭祀、烹调和馈赠等不可或缺东西至少在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开始引种驯化野梅使之成为家梅---果梅。年,我国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商代铜鼎中发现了梅核,这说明早在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折叠编辑本段观梅圣地折叠四大梅园南京梅花山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江苏无锡梅园和武汉东湖磨山梅园并称为“中国四大梅园”。
梅花山梅园:梅花山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外的钟山南。始建于年,植梅面积余亩,共有个品种的10余株梅树,有“梅花世界”之称,被称为“中国第一梅梅花山梅园花山”和“天下第一梅花山”,为四大梅园之首。梅花山以品种奇特著称,“半重瓣跳枝”,一朵花上竟然有三四十片花瓣,仅为此山独有。一株“蹩脚晚秋”名梅,花色红中泛白。还有,“朱砂梅”满枝绯红,“玉蝶梅”素静雅洁,“宫粉梅”著花繁茂,“龙游梅”舒展飘逸。山上建有“观梅轩”,登轩观梅,一山梅花尽收眼底。
淀山湖梅园:淀山湖大观园梅园是上海市最大的赏梅胜地,占地亩,植梅多株,有品种40来个,其中不少为百年以上的古梅。
无锡梅园:梅园在无锡市西南浒山上,面向太湖。始建于年,占地81亩,有梅树0多株,盆梅余盆。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形高低,结合梅树特点,以梅饰山,依山饰梅,别具特色。目前,梅园扩展面积为亩,40多个品种。著名的有素白洁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浓艳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等。还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悬、枯树老干、疏影横斜的梅桩艺术盆景。
东湖梅园: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是我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创建于年,占地多亩,有个梅花品种,株梅树,建立了世界上品种最优最全的“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是梅品种国际登录的重要基地。另有全国唯一的梅文化馆——一枝春馆。
折叠赏梅胜地中国赏梅胜地较多,除了南京梅花山外,其他著名的有以下几个:
超山梅花超山位于浙江省余杭县,素有“超山梅花天下奇”之誉。梅林之中,有两株古梅尤为名贵。
灵峰梅花灵峰位于杭州植物园东北角的青芝坞内。从前曾与孤山、西溪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如今已汇集有江、浙、皖梅花珍品45个品种,有梅园亩,腊梅园20亩,植梅多株,已成为西湖赏梅胜地。
淀山梅花淀山湖梅园是上海市最大的赏梅胜地,占地亩,植梅多株,品种40多个,其中不少为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梅。
磨山梅花武汉东湖磨山梅园是中国四大梅园之一,又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磨山梅园环岭环湖,环境十分优美,植梅00余株,品种有个。
罗岗梅花驰名中外的羊城八景之一的“罗岗香雪”,罗岗梅花位于广州市30多公里外的东郊罗岗。罗岗山四面环山,中央谷地十余公里遍植青梅荔枝,每年小寒前后梅花盛开,漫山遍野,仿佛置身于“梅海”之中。此外,还有成都草堂寺、重庆南岸南山、昆明黑龙潭、歙县多景园梅溪、闽西十八洞等,都是闻名遐迩的赏梅胜地。
香雪海江苏邓尉山上方圆近十里植梅数十万株,位于江苏吴县光福乡邓尉山,距苏州城西南30公里处。崇山前抱,太湖后绕,独得地利。梅开时节,满目香雪,人称“十里香雪”,有“邓尉梅花甲天下,望中无地不栽梅”之称。康熙六下江南数度于此驻跸,乾隆也曾六至邓尉访梅,于是声名大盛。邓尉梅花历史人文气息浓厚,有“登楼观梅、入园探梅、进廊揽梅、登山赏梅”四大景点。且名品荟萃,栽有白梅、红梅、绿梅、墨梅等。最佳赏梅处:半山腰的“梅花亭”,举目四望,弥漫数十里,正是“遥看一片白,雪海波千顷”。每当二月,梅花吐蕊,势若雪海,满山盈谷,香气醉人,香闻数里。“香雪海”三字声名远扬。
西山林屋梅海太湖西山梅园以林屋山为中心,环山数千亩梅林连绵不断,面积之大,梅种之多,密度之高堪称全国之最。这里有红梅、绿梅、白梅等各个品种,尤以白梅最多。每年梅花盛开之时,太湖西山梅园景区都将举办盛大的“中国苏州太湖梅花节”活动。“林屋梅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赏梅及梅文化研究、活动基地。
十梅庵十梅庵公园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老虎山北麓山坡上,处在李沧区的交通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同时它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崂山西部山脉的延续山地,总占地面积公顷,最高海拔.3米,最低处39.8米。园内冬隔朔气,夏纳凉风,山石嶙峋,重岩叠嶂,松柏苍翠,青山绿水,槐花飘香,相益相容,实为现代都市中心的世外桃源。据民间传说,昔日天上十位梅花仙子因思慕此地的灵山秀水,而下凡在此,十梅庵因此得名。该景区是十梅庵村投资兴建的山林公园,园内有人工建筑三处:中为十梅庵碑廊,又名“青岛碑林”;东部为禽鸣苑;西为“青岛梅园”,引种各种梅花余株。每年春季举办赏花会。
折叠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白癜风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