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人们便注意到,不论是在马拉松或者铁三运动当中,绝大部分运动员都采用前掌跑这一技术动作,相关科研人员也针对前掌跑做了大量研究,很多结果表明前掌跑对节省体能,避免损伤有极大的帮助。
但前掌跑虽然有很大的优势,但是至今对于非专业运动认识是否应该采用前掌跑任然存在很大争议。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做一个深入的剖析。
什么是前掌跑法?
顾名思义,前掌跑法就是在跑步过程中,脚落地时前脚掌最前接触地面(注意不是脚尖,而是脚底中间靠前的脚掌区域)
如今,随着大部分跑鞋对足底的缓冲保护技术不断提高,特别是足跟部位。因而使得人们足跟着地的感觉优于前掌着地的感觉,且前掌跑法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所以绝大部分人在跑步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后跟跑法。
后跟跑法与前掌跑法分别有何优势与劣势?
后跟跑法优势在于:因着足跟直接着地,小腿三头肌和跟腱的以及足底肌群几乎不参与缓冲工作。因此以上三个部位的疲劳程度很小,不易劳损。
但其不足之处在于:
1.用后跟着地,由于脚底刚好和运动角度相对,着地瞬间足底对于地面其实是“刹车”(想象一下你在减速的时候,通常是足跟着地,而加速则是前掌着地),因此将会有不少做功在“刹车”的过程中白白损失掉,会使你跑的很费力,但往往大家都很难察觉。
2.由于足跟直接着地,地面将以人体自重1.5-2倍左右的反作用力直接作用于你的踝关节和膝关节,并传导至你的髋关节、脊柱。要问为什么很多人跑着跑着脚踝、膝盖和腰椎莫名的痛,这便是原因之一。
3.足跟着地时足尖需要抬起,这是你的胫骨前肌收缩产生的结果,那么每跑一步胫骨前肌都要收缩一次,再加上胫骨前肌的放松往往很容易被忽略。长期累积将导致小腿前部疼痛,严重者可能会发生胫骨疲劳性骨折等
前掌跑法的优势在于:
1.步伐相对后跟落地跑法稍小,步频稍高,对肌肉总体负荷小,对心肺能力要求稍高
2.上半身左右摆动幅度较小,髋部(或上半身)相对地面的水平位置上下波动幅度不大。脚掌落地时如同轻轻放在地上一样,随着缓冲效应足底肌和小腿后部肌群被拉长,积蓄弹力,并随着人体重心前移以及脚的蹬伸,释放弹力。把无用功减至最低,节约能量。
3.前掌落地充分依靠人体足部结构这个最强大“减震器”,有效降低对膝盖和踝关节的冲击,降低运动伤害。
但是前掌跑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1.构成“减震器”的足底肌群、跟腱和小腿三头肌将会承受更大的负担。如果你的减震器不够强大或者体重较大,那么以上三个地方很容易受伤、劳损。
2.前掌跑法是一门“技术活”,需要通过不断摸索、调整、改进才能获得最大收益,比较有难度。技术够不成熟也可能会导致身体其他部位因为一直重复错误动作而受伤。
最后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开始采用前掌跑法对你的小腿三头肌、跟腱、足底肌都将会是很大的考验,所以为了避免损伤
1.请不要上来就跑5公里、10公里,建议先从短距离开始训练。想要在比赛中运用前掌跑的技术,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渐进训练,不可急于求成。
2.主动加入针对相关肌群的力量、稳定性训练。
3.在训练结束放松的时候需要对它们有格外的“关怀照顾”,使之得到充分的放松!
跑法介绍:脚跟先落地,整只脚弯曲然后前脚掌按压地面
适合人群:日常跑者都适用,严重的内八字不建议使用此种跑法
适用场合:慢跑、上坡跑、耐力跑、10千米和马拉松
优:这种跑步方式降低了身体重心,能够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劣:脚跟着地缓冲较小,产生的震动较大,尽量挑选缓震性能较高的跑鞋,减少震动对膝关节造成的伤害
跑法介绍:全掌落地,弯曲整只脚后前掌按压地面
适合人群:轻微内八字的跑者、及马拉松竞技比赛跑者也适用
适用场合:耐力跑、马拉松
优:此种跑法将骨骼受力分配得更均匀,加大脚着地的面积来增强稳定性
劣:由于此种跑法的跑者脚步重,起步慢,脚的外缘负荷过度,要注意脚腕关节的保护
跑法介绍:脚跟先落地,整只脚弯曲然后前脚掌按压地面
适合人群:日常跑者都适用,严重的内八字不建议使用此种跑法
适用场合:慢跑、上坡跑、耐力跑、10千米和马拉松
优:这种跑步方式降低了身体重心,能够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劣:脚跟着地缓冲较小,产生的震动较大,尽量挑选缓震性能较高的跑鞋,减少震动对膝关节造成的伤害
赤足情况下,前掌和后掌着地分别受力大小的差异:
▼赤足后跟着地
▼赤足前掌着地
赤足后跟着地,在后跟接触地面到落实的0.秒过程里,整个腿部受到的冲击力迅速从0升为1.8倍体重。
而赤足前掌着地有效抵消了这种冲击,使整个受力过程呈现出平滑上升的曲线。
(文章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