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没有意义的问题
正确的跑步姿势固然重要
胫骨筋膜炎——最常见的跑步姿势错误导致的后遗症。尤其在跑步过程中后半段常会出现,钻骨子里的撕裂头疼痛感令人难忘换,啊~好爽~
真的很痛
讲真,对于我们增肌的人群,是很少跑步的,会损失辛苦练起的来的肌肉,其实减脂人群,我也建议不要玩命去跑步,与有氧器械运动结合,对于减脂的效果会更好,当然,你还可以选择椭圆仪啊,HIIT啊(文章:HIIT20分钟比跑一个小时还要有效?),至于这样做的原因,可以翻阅文章:如何减肥?这篇文章。
如果你有这个症状,可以选择冰敷,拉伸,护具,肌内效贴布等缓解,严重者则停止去找白衣天使。如果你问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的话,只能回答原因很多,(这个问题等同于我为什么肚子疼,病源也很多),跑步时的地面情况,穿的鞋,活动水平,跑步的速度,和骨骼肌肉固有情况以及跑步方式都会是造成胫骨筋膜炎的原因。
一:关于脚掌着地的问题
主要的跑步方式分为前脚掌着地(forefootstrike),足中部着地(midfootstrike)和后脚掌着地(rearfootstrike)三种。首先要声明的是没有哪一种跑步方式是绝对的对或是绝对的错,只有适合不适合。人的结构太复杂根本无法用量化方式来研究出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到底哪种跑步方式是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伤病的是无法轻易下定论的,学界也都还在争论。在运动医学领域希望大家不要轻信任何所谓的结果,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最重要。
回到正题上,其中前脚掌着地是有可能比较容易患上胫骨筋膜炎的跑步方式
具体原因分为以下几条:
1、前脚掌着地意味着脚跟和地面没有接触,此时对比两种跑步方式,前脚掌着地时的触地反冲力(groundforcereaction)是后脚掌着地时的3倍还要多。前后脚掌着地时的触地反冲力的差别在于,前脚掌着地时触地反冲力较大,而后脚掌着地时触地反冲力的速率较快。在后脚掌着地的时候,脚与地面接触的时间(stancetime)要长于前脚掌着地时,时间的加长意味着地面接触力峰值(peaknormalforce)减少,后脚掌着地的跑法在这方面有可能比前脚掌着地更有优势。
2、另一个前脚掌着地会增加患病风险的原因是前脚掌着地时足内翻的现象明显减少。足内翻(在适当的范围内)是一个很重要减少跑步时地面反作用力的人体天生的机制,因为它增加了脚和地面接触的时间。如果一直都是前脚掌着地跑,5公里下来无形当中就比后脚掌着地的人减少了很多脚与地面接触的时间,再加上本身前脚掌着地的反作用力就大,就可见其后果。
3、最后一个前脚掌着地会增加胫骨筋膜炎患病风险的原因是,前脚掌着地时小腿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大部分这些肌肉都附着于小腿骨内后方,在长期紧张状态下不断拉扯着和骨头连接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好多人觉得疼起来像骨头疼一样的原因。而且,一般有胫骨筋膜炎的患者,都会有小腿酸痛的症状,很难讲不是因为错误的跑步姿势引起的。
不足的髋膝运动幅度:
我们知道由胫骨筋膜炎有可能会导致应力性骨折,而加速这个过程的很致命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跑步过程中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运动幅度(尤其是屈曲)不足。所谓膝关节屈曲就是弯小腿,髋关节屈曲就是提大腿。好比说身体各部位情况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跑步时脚蹬踏的力量也完全一样,髋膝屈曲度较小的人受到的来自地面的反冲力就会比较大。有专家表示,用比较大幅度的膝关节屈曲动作来跑步,可有效减少下肢收到的地面垂直作用力,并且教授躯干和头部收到的冲击。
小腿前后肌肉力量悬殊:
大部分人正在进行的包括市面上流行的训练小腿肌肉的教程都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