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于8月8日发表的一篇新闻文章,标题为“中外研究者:中国发现新人畜共患病毒‘琅琊’,已知35例感染”,竟然使用“琅琊”词语用于某一类新发现病毒的称呼,这是在哗众取宠吗?
实际上正确的称法是“狼牙病毒”,虽说“琅琊”与“狼牙”谐音,但生物病毒命名要有一定严格规则的,不是你想怎样命名就怎样命名的,另外作为一定影响力、规模、资质的新闻媒体,岂可不加规范地、不加识别地任意谐音而了事呢?
说说“狼牙病毒”。“狼牙病毒”的全称是,狼牙亨尼帕病毒(Langyahenipavirus,LayV)。这是一种新的亨尼帕病毒,同属已知的有亨德拉病毒(Hendravirus,HeV)和尼帕病毒(Nipahvirus,NiV)。年8月,在山东和河南两地发现35例狼牙亨尼帕病毒感染者。
中医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刘玮教授、方立群教授、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王林发教授及其他学者在研究中指出:“一种新发现的、可能来自动物的亨尼帕病毒与一些发热性病例有关,这些感染者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咳嗽、厌食、肌痛、恶心等。”
狼牙亨尼帕病毒的基因组。LayV由个核苷酸组成,其基因组组织与其他亨尼帕病毒相同,在系统发育树上,发现该毒株属于新毒株,进化关系上,与之前在云南墨江发现的亨尼帕病毒最相关。
LayV的遗传与流行病学特征
据他们研究发现,在中国山东和河南两地发现35例急性LayV感染患者,其中26例仅感染LayV(未检测到其他病原体)。这2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发热(%)、乏力(54%)、咳嗽(50%)、厌食(50%)、肌痛(46%)、恶心(38%)、头痛(35%)、呕吐(35%),并伴有血小板减少(35%)、白细胞减少(54%)以及肝功能受损(35%)和肾功能受损(8%)等。
宿主很可能是鼩鼱。在对家畜血清学研究中发现,山羊(3/[2%])和狗(4/79[5%])血清抗体呈阳性。在研究的25种野生小哺乳动物中,主要在鼩鼱体内检测到LayV的RNA(71/[27%])。鼩鼱占比如此之高,其他山羊和狗占比均在5%以下(包括5%),显然鼩鼱是狼牙亨尼帕病毒的宿主的可能性更大。
未确定人传人。调查中发现,与9例狼牙亨尼帕病毒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均未检测有狼牙亨尼帕病毒及相关症状。说明暂未确定人传人,但也可能是样本不足的原因。
亨德拉病毒最早于年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本市近郊的亨德拉小镇发现的,有21匹马及3人感染,其中1人死亡。后又于第二年离亨德拉小镇英里麦克镇,一位农民因与亨德拉患病马儿接触感染而发病死亡。两次爆发共引起15匹马及2人死亡。其病死率大概为50%~75%。主要传播的动物是狐蝠。
尼帕病毒。年在马来西亚猪农中爆发。年5月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爆发,之后,印度卫生部门对其统计报告共19例尼帕病毒感染者,其中就有18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7例死亡。病死率估计在40%~75%。狐蝠中的果蝠是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
亨德拉病毒与尼帕病毒的病死率估计均在40%以上,不过目前对于LayV感染者的统计中未有严重病症及死亡病例发生,不必恐慌。但有可能样本局限性及短期性,实际发病严重性及病死率的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再做判定。
我们接下来说说“琅琊”。琅琊,是我国的某种地域、人文文化象征的名词。比如:临沂市的古称谓就是琅琊;地域所属分封名称,秦有琅琊郡(郡治在山东青岛琅琊镇,当时临沂为其所属),西汉有琅琊国(治所在开阳,即今临沂市区);家族文化,三国时期的琅琊诸葛氏,
西晋的琅琊王氏,
均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家族门楣。可见,“琅琊”在中国极富文化意味和内涵。
我们最后来看一下国际上关于生物病毒的命名规则。一般规则:(1)病毒的分类和命名应是国际性的,应普遍适用于所有病毒。(2)通用的病毒分类系统采用目、科、亚科、属和种的等级制度,在种的命名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许多病毒可用国际通用的俗名。(3)ICTV不统一规定病毒种以下的分类和命名。关于血清型、基因型、病毒株、变异株等的命名由公认的国际专家组决定。(4)对人工产生的病毒和实验室杂交株不予分类考虑,这些病毒的命名也同样由公认的国际专家组决定。(5)当代表成员病毒经过充分鉴定并在发表的文献上描述后,才能建立一个类,以便与相似的类区别。同样,命名一个病毒时,该病毒必须经过充分鉴定并在文献上发表以明确区别于相似的病毒。(6)不使用人名。(7)类和病毒的名称应便于使用,容易记忆,最好使用听起来悦耳的名称。(8)新名的选用应考虑国家或民族敏感性问题。(9)属名应是一个以“virus”结尾的单词。亚科名应是一个以“virinae”结尾的单词。科名应是一个以“viridae”结尾的单词。目名应是一个以virales”结尾的单词……可以看出国际上对于生物病毒的命名,既要科学性、规范性,也要考虑国家和民族性,如果将病毒名称与我国的某种地域文化混淆在一起,显然是不妥的。
综上所述,澎湃新闻盲目地引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琅琊”之词,也可能翻译或杂志印刷错了,但不管是哪种,国际上对于生物病毒的命名有它的一套科学性、规范性,这个要知道吧,还有一个我国的“琅琊”文化,作为中国人,更是要清楚地了解吧。如此不认真、不细心地发出一篇生物病毒新闻的文章,且涉嫌污蔑中国的琅琊文化,太不应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