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七十二、什么是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组织炎,这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50岁左右的人比较常见。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肩部的肌肉韧带处在紧张状态,故50岁以下人中也不少见。中医认为肩周炎由肩部感受风寒所致,又因患病后胸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好像冻结了一样,所以称“冻结肩”、“肩凝症”。
七十三、肩周炎病因与形成机制?
肩周炎常常起因于创伤或是腱鞘炎、滑囊炎,也可能由中风引起。不过,任何可以引起胳膊或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都可能发展成为肩周炎。其关节囊较松驰,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挤压,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形成原发性肩周炎。继发性肩周炎是继发其他疾病发生的肩关节周围炎。如: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等;肩袖断裂,韧带断裂等均需要对肩关节进行较长时间的固定。上肢创伤,特别是肱骨骨折也需要对肩关节进行长时间的固定。肩关节长期的固定,会造成肩关节囊粘连,挛缩而发生肩周炎。另外,颈椎病,腰背部疾病也可影响肩关节活动,导致继发性肩周炎。
七十四、肩周炎的症状有哪些?
1、肩痛:早期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而且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4、后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七十五、目前常用治疗肩周炎的几种方法及不良反应?
1、西医对本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口服消炎痛等药物控制疼痛症状,但不能根治,同时这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大,如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等。2、局部封闭疗法:激素类药物进行局部封闭注射治疗。长期使用激素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和药物依赖。
七十六、艾灸治疗肩周炎?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止痛消炎的功效,治疗肩周炎有比较好的效果
艾灸调理肩周炎选穴:阿是穴、肩髎、天宗、臂臑、肩髃、外关、曲池
1、阿是穴:即局部疼痛部位
2、肩髎(liao):
取穴位置: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主治:荨麻疹,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后遗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3、外关:
取穴位置: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
主治:头痛、偏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热病;胁肋痛,上肢痹痛,肘部酸痛,手臂疼痛,肋间神经痛;瘰疬。
4、肩髃(jianyu)
取穴位置: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主治: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
5、臂臑[bìnào]:
取穴位置: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处。功能主治:肩臂痛,颈项拘挛,瘰疬,目疾。单用此穴灸,可以改善麦粒肿。
6、天宗:
取穴位置:位于背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左右各一。正坐或俯伏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当上、中1/3交点,与第四胸椎棘突下间平齐,与臑俞、肩贞成正三角形。
功能主治: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肘臂外后侧痛、上肢不举、颈项颊颔肿痛、乳痈、胸胁支满、咳嗽气喘、乳腺炎。
7、曲池:
取穴位置: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功能主治:手肘疼痛、眼疾、牙疼;上肢瘫、麻、痛;高血压、贫血等;咽喉肿痛,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
?
七十七、如何预防肩周炎的发生?
1:注意防寒保暖肩部受凉是肩周炎的常见原因,由于寒冷湿气侵袭机体,可引起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组织的代谢减慢,从而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久则引起肌细胞的纤维样变性,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而引发各种症状。因此,在口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避免肩部受凉,对于预防肩周炎十分重要。2:纠正不良姿势经常伏案、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群是肩周炎的高发人群,因此,这类人群应注意调整姿势,避免长期的不良姿势造成授性劳损和积累性损伤。3:加强功能锻炼肩周炎的锻炼非常关键,要注重关节的运动,可经常打太极拳、太极剑门球,或在家里进行双臂悬吊,使用拉力器、哑铃以及双手摆动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量,以免造成肩关节及其周围钦组织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