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丘,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郄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一说在“外踝上六寸”(《循经考穴编》)。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肌支。主治头项痛,胸胁痛,腿痛,脚气,下肢麻痹,胆囊炎,肝炎,坐骨神经痛等。

外丘穴位置

外丘穴位于小腿外侧面,外踝尖上七寸,腓骨前缘凹陷处。当阳陵泉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与阳交相平。

穴位解剖:在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布有腓浅神经。

穴名解析

外丘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

穴义: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飘扬于胆经外部。

附注:胆经郄穴。

名解:

1、外丘。外,胆经之外也。丘,土丘也。该穴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由此飘扬于胆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势弱缓行并吸热冷降,随阳热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则飘散于胆经之外,故名。

2、胆经郄。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上行而至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势弱缓行,外传阳交穴的气血弱小,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胆经郄穴。

功效与主治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横传于阳交穴。

功能作用:传递风气。

主治病症:颈项强痛,胸胁痛,疯犬伤毒不出,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胸。

现代常用于治疗下肢瘫痪、腓神经麻痹、颈项强痛。

穴位配伍

配腰奇、间使穴、丰隆穴、百会穴治癫痫。

配环跳穴、伏兔穴、阳陵泉穴、阳交穴治下肢痿、痹、瘫。

配陵后、足三里穴、条口穴、阳陵泉穴治腓总神经麻痹。

长按识别







































北京白癜风治疗选择哪家好
最好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