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7日,由医院疼痛科主办的首届中韩国际疼痛技术交流会暨第二代低温等离子椎间盘射频消融技术培训班在金陵古都之医院会议室内顺利召开!医学专家们用炽热的求学之心,点燃了冬日学术的"盛焰"。参会嘉宾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参与了实体操作,大大加深了此次学习班的知识吸收。医院的"第二代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也犹如冬日初升的暖阳,将温暖更多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
此次会议为第二代低温等离子的专题会议,“低温等离子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也是疼痛科核心技术之一。以其微创、恢复周期短、迅速见效、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为广大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解除了痛苦,提高了生活和工作质量。同时,该项技术的开展,医院疼痛科、骨科等相关科室拓展了业务范围,提高了技术水平,减少了手术并发症,降低了潜在医疗风险。
年,“第二代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在韩国问世,年国内开始推广该项技术。由于采用了可弯曲、可调节刀头的手术系统,对中央型突出、椎间盘脱垂、盘源性疼痛等难治性椎间盘病变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上午8时,来自韩国及国内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们整齐落座,汇聚一堂。首先由医院的副院长陈明教授为此次会议致欢迎辞,致辞中讲道:近年来,医院发展迅速,外科技术不断更新进步,尤其是微创技术已经是外科治疗的主要趋势,医院间不断推广应用,也必将大力带动江苏、安徽等地该技术的发展!随后,刘志勇主任与医院疼痛科主任孙岩军教授及韩国L’DISQ第二代低温等离子厂家的韩国代表共同开启医院作为“中韩等离子技术培训基地”的揭牌仪式并集体合影留念,此基地为国内首家。
8:30分,医院的鲍红光教授主持本次会议,宣布会议正式开始。东南大学医学院的朱建宝教授率先讲解了脊柱相关解剖这一课题。对于长期开展外科手术的医生们来讲,脊柱解剖属于基础知识,也是必备知识。朱教授的课题从脊柱的组成以及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血管神经、椎管等六大层次,再次深入系统地为大家讲解。借用朱教授的一句话:温故而知新,精益求精!为接下来医院疼痛科孙岩军教授讲解的《脊柱穿刺技术暨第二代低温等离子介绍》这一课题以及下午的实体操作做了知识疏导及铺垫。
孙岩军教授讲解的《脊柱穿刺技术暨第二代低温等离子介绍》课件中,系统分析了低温等离子在脊柱穿刺手术中的优势:等离子工作温度在40-70度,低温安全;不开刀创伤小、最大限度保护纤维环壁;能有效地切除组织;术后所致间盘退变小;对脊椎稳定性影响小,椎间盘再次突出率低;对神经根干扰小;从而减轻组织的损伤,并能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缩短康复的周期。
课件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直棒形等离子刀头与韩国L’DISQ第二代低温等离子相比较,从穿刺点与消融点进行对比,明显突出韩国L’DISQ第二代低温等离子具有可弯曲、角度可调的软刀头,对后方的突出物,在不改变穿刺入路和角度的前提下,能施行满意的靶点消融的优点。
随后孙教授与参会学者们分享了几例具有代表性的手术案例,并具体分析穿刺入路及步骤、体表骨性标记确定进针点及方向、CT扫描确定位置等手术流程,给在场的部分开展手术量尚不够多、手术经验欠缺的年轻学者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分享,学员们如同雨后春笋般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在孙教授课题讲解结束后,不少医生学者还参与互动,提出问题,对于所有的提问,孙教授都给予了耐心的解说,为每一位学员尽心尽力的解惑答疑!
韩国专家李成洙向参会者们展示了疼痛科新技术靶点导向第二代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减压术的新进展,主要分析了韩国L’DISQ第二代低温等离子相较于第一代等离子刀头具有可弯曲、角度可调的软刀头新优势。
课间休息时间,学员们移步至产品展示区域,用现场展示的韩国L’DISQ第二代低温等离子刀头在脊柱模型上模拟穿刺,互相讨论。工作人员们也在现场给予耐心的讲解并做相关模拟操作演示。
上午的学术分享结束后,学员们满怀期待地迎来了下午的实体操作环节。因大家学习热情高昂,报名参加实体操作的人员达30余人。会务组将参加实体操作的人员分为3组,分批次引导至医院介入手术室,并发放安排好手术衣、手套等,在孙岩军教授的亲自指导下,开展实体操作。实体操作从中午一点钟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多。
下图为学员们相聚一起,激烈地讨论CT片。
全天会议结束后,学员们的面庞上均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纷纷夸赞:本次培训班侧重实用,提供了尸体操作机会,将理论结合实际,在接受了专家们的理论知识讲解后,还能有幸得到孙教授的亲自指导,实际穿刺操作,实属难得与荣幸!不少学员们还咨询会务组人员:下次何时再开展第二次类似的培训课程?表示将更积极的参与第二代低温等离子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的相关课程。医院后,会努力提升自己在第二代低温等离子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方面的技能,积极开展手术,为疼痛科添砖加瓦,为患者们祛病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