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形成粘连的部位:1.头部、面部、颈肩2.肩、肘、腕、手、手指3.椎体、肋间隙、肩胛骨4.骶骼关节、骶骨、尾骨5.跨部、膝、骨腓骨间隙、腿外侧6.脚腕、跟骨。人体的很多部位都有可能形成粘连,特别是以骨关节部位为核心,最易产生粘连,粘连周围组织发生变化。如肩背痛,是颈椎、胸椎、锁骨、肋骨与肩胛骨之间的复杂的粘连造成的。他们之间有重叠的骨结构、有相邻的骨结构,椎体本身又有着复杂的小关节,这个部位由于骨结构非常复杂,所以最容易形成粘连。
骨骼要运动、要伸展,弯曲。这时骨骼间隙必然增大,重叠骨之间会有错动;回缩时,间隙缩小或闭合。这些复杂的骨胳运动是依靠软组织的运动带动和配合的。所以在运动时,软组织由于过伸、疲劳、僵硬,很容易使骨与软组织的运动速度不一致,使肌筋膜组织挤压在骨缝里,或者筋膜软组织自身出槽。这样的粘连点,会带来了以后重复的粘连。
这些粘住的组织使相关的软组织产生了动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相关组织变形,形成新的粘连。这样反复粘连就会产生大面积的软组织粘连,从而形成大面积的组织硬化、萎缩。粘连使骨胳肌的受力不均衡,特别是椎体所承受的力不均衡,造成椎体变形、错位。
骨病的病理模式:
粘连的点----粘连的线----粘连的面-----粘连得体-----筋结-----软组织钙化----软组织骨化----造成应力不平衡----骨结构的生物力学平衡被破坏----造成骨病。
严重情况下在椎体上、在锁骨上、在椎体与肩胛骨之间的缝隙、塞满硬硬的粘连组织,这就阻碍了径络运行和正常的组织代谢,影响椎体附近的血管和神经的传导。根据病位的不同,会引起诸如运动、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交感神经等系统的功能。出现如:头疼、头晕、耳鸣、脑供血不足、心肌缺血、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眼痛、血压异常、胸闷气短、哮喘、胃痛、胃胀、胆囊炎等等疾病。如果是腰椎、骶椎出现粘连,还会引起泌尿、腰痛、腹泻、便秘、痛经、月经失调等多种疾病。在粘连初期时,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有的人感觉抻了一下、扭了一下或摔、碰、搽了一下无所谓。殊不知,身体的筋膜是有储存记忆功能的,这些小伤小痛会储存累积下来,从而引发日后的粘连、挛缩、硬化、钙化、骨化。所以,肌筋膜劳损诸如项背疼痛,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