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每个人都有的感受,WHO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给疼痛下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方面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实际上的或潜在伤害联系着的,或者说疼痛是患者从受伤害的角度进行描述的一种症状。疼痛经常是主观的"。所以说疼痛是主观上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而且疼痛是一种很重要的感觉,是继心率、呼吸、血压、体温之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医院都开设了疼痛门诊,证明了医学界对疼痛的重视。疼痛门诊治疗疼痛的新理念是:讲疼痛治疗作为理想医疗服务的一部分;7分(0-10分)以上疼痛按急诊处理。重视疼痛的诊断、评估和治疗;要倾听、尊重、理解、关心疼痛病人。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疼痛和睡眠的关系。众所周知,疼痛会影响睡眠质量,一部分疼痛患者会有“疼醒了”的体验,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睡眠不好会使人对疼痛更敏感,也就是说,本来不引起疼痛的感觉,当人睡眠不好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疼痛;而且本来疼痛的感觉会因为睡眠不好而感觉到疼痛的程度加重。我这里有一份年发表于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官方期刊《PAIN》的研究报告,结果是,有失眠或其他睡眠问题的个体痛觉灵敏度增加。意思是,失眠可以增加患者临床疼痛的风险与严重度,就是说失眠患者的痛觉灵敏度增加,而且痛觉灵敏度随失眠频率及严重度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因素或部分促成了睡眠问题与疼痛间的关系。认知行为疗法被证明可分别有效改善疼痛问题及失眠。
疼痛是天然与睡眠相关的。我们了解一下疼痛的分级,按语音测定评分分为4级——0级:无痛;1级(轻度):虽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入眠浅,易疼醒,要求服用止痛剂;3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服用止痛剂,睡眠受到严重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大家看到,2级以上的疼痛都对睡眠有影响,那么,有了疼痛怎么治疗、找哪个科的医师治疗呢?这就需要我们对疼痛分分类。疼痛可以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通常都有身体受到伤害这类明确的原因。慢性疼痛是指疼痛持续存在超过通常的急性疾病过程或合理的损伤愈合时间一个月以上;以及疼痛伴有导致持续性疼痛的慢性病理过程或疼痛每隔一段时间复发一次。
慢性疼痛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叫做“躯体化症状”,“躯体化”症状的疼痛是医学难以解释的,比如,纤维肌痛、慢性盆腔疼痛、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医院看病,但是经过常规体检和必要的实验检查难以发现有任何器质性病因,或即使有一定的器质性变化或病理改变,但难以解释其症状。这类疼痛往往是模糊的、多变的,很难具体描述,但临床相当常见,比如我们有的患者说“头蒙着疼”“胃堵着”“后背烧”等等。美国躯体化障碍每年所消耗的卫生保健费用大约为亿美元。医院门诊患者中大约有15%可被定义为躯体化症状,比较多见的有喉头及胸部缩窄感、头痛、颈痛、背痛,这类疼痛更多地可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出现疼痛时,需要找不同的医生帮助。急性疼痛通常有明确的部位和原因,比较明确,患者自然知道该找那个科的医生。慢性疼痛如果能确切描述、有明确部位的建议大家去疼痛门诊寻求疼痛专科医师的帮助,他们可能用药物治疗,神经阻滞,介入治疗,中医疗法,物理治疗等方法来帮助患者;但是模糊多变、难以具体描述的“躯体化症状”的疼痛就需要寻求精神科专科医师的帮助了,精神科医师会用一种有效的方法——心理治疗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炜,精二科(失眠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失眠症、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和青少年心理成长障碍、家庭情感问题的家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