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蛋白药物可以针对多种疾病和多种治疗靶点,并拥有更多变的治疗机理,在临床也表现出了更好的治疗活性。尽管蛋白药物在临床上如此多的优点,然而他在临床也有其独特的风险,这便是:免疫原性。方永亮博士将通过一系列文章将给大家介绍一下蛋白药物的免疫原性的概念、因为免疫原性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能够降低蛋白质免疫原性带来的安全风险。

近年来,蛋白药物(therapeuticproteins)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生物医药行业的核心增长驱动力。蛋白药物可以针对多种疾病和多种治疗靶点,并拥有更多变的治疗机理,在临床也表现出了更好的治疗活性。如图1根据统计,年-年,在美国最畅销的5个药物中有4个是蛋白药物!当年蛋白药物的市场增长率为18.2%,而传统的小分子化药的市场增长率仅为2.5%[1]。

尽管蛋白药物在临床有如此多的优点,然而他在临床也有其独特的风险,这便是: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蛋白药物的免疫原性是指其刺激机体后形成特异性针对药物的抗体,并导致形成体液或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理论上所有的蛋白药物都会有免疫原性,而在临床上因为免疫原性导致的主要不良反应有:

过敏反应(anaphylaxis);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releasesyndrome);

与内源性蛋白产生交叉反应导致各种生理变化等[2]。

通过体内的免疫系统,蛋白药物会诱导产生抗药抗体(anti-drugantibodies,简称为ADA),进而产生中和蛋白药物的治疗活性(neutralizingeffect),影响蛋白药物在体内的清除、血浆半衰期和组织分布,改变蛋白药物在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体内产生有毒的免疫复合物(imm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