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在颈椎病的发生过程中,长时间低头工作是致病原因,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颈椎病发病率不断提高,患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

中医怎么看待颈椎病?1.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散见于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方面论述。痹者,闭也。是阻塞不通的意思。痹证是指外邪侵袭,痹阻络脉,而致周身肌肉关节疼痛,肿大,沉重一类的疾患。书中《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又有从筋,骨,脉,肌,皮分为五痹者。这全是从邪气的性质或中人的部位浅深不同而定的。

颈椎病根据中医骨伤科分类----1.神经根型颈椎病2.脊髓型颈椎病3.椎动脉型颈椎病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5.混合型

其发病原因,风寒湿夹杂,邪气趁虚而入,局部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或后天肝肾不足,营卫不和,关节筋肉失养,气血不畅,不荣则痛。

颜德馨认为“中焦气虚,痰浊内停,清阳不升。”是发病根本。《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灵枢:经筋》:"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类证治裁》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风寒湿乘虚内侵。正气为邪阻……久而成痹。"

李家庚认为”盖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流注,经脉充注,环周不休,自无一息之停。设或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之气,气机偶愆,机能失调,导致气血不和,经脉失利。“

临床治则案例---脆弱的脖子

1.神经根型颈椎病

由于脊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逐渐出现颈部单侧痛,麻木或痛从颈部向手指放射。治则:益气和营祛风胜湿蠲痹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总有效率80%,研究同时设有英太清对照组,有效率70%,明显低于蠲痹汤组。方药组成: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当归,川芎,乳香,木香,甘草。

治则: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复方治疗,其主要成分为:穿山甲,血竭,麝香,乳香,没药,冰片,红花,儿茶,朱砂。例经10天治疗后,临床治愈例,显效15例,无效0例,治愈率95.9%。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独活寄生汤内服3个月与牵引疗法3个月后对比结果,使用独活寄生汤的患者改善率为82.22%,颈椎牵引疗法改善率为75.93%

2.脊髓型颈椎病,此类患者多有椎管狭窄,加之前后的压迫因素而发病。该型是颈椎病中较严重的类型,如果不及时治疗将引起肢体不全瘫痪等后遗症。

治则:益气化瘀补肾

用益气化瘀补肾中药治疗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对于轻中度患者,有一定远期疗效。主要药物:炙黄芪,党参,丹参,三七,川芎,补骨脂,肉苁蓉,鹿角片,知母。

四肢肿胀加葶苈子,汉防己,炒白术,下肢笨拙,则加入软柴胡,炒白芍,炒枳壳等疏肝药物,四肢麻木明显,则加入全蝎,蜈蚣,鸡血藤,胃脘不适,加制香附,九香虫,刺猬皮等理气制酸和胃等药物。

治则:益气养阴祛瘀利湿以益气养阴,祛瘀利湿为治疗大法,用黄芪太子参等益气,生地,熟地,玉竹,山萸肉,石斛,桑葚子,龟板胶等养阴。丹参,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祛瘀。苍术,白术,茯苓,薏苡仁等健脾利湿。

并以体质或兼证加减,湿热加知母,黄柏,栀子。痰浊加半夏,陈皮,白芥子等。阳虚加桂枝,细辛,巴戟天,鹿角胶淫羊藿。

血虚加制何首乌,鸡血藤,当归,白芍。项强加葛根。

头晕加珍珠母或石决明。腰腿酸软,加千年健,牛膝,狗脊,枸杞,木瓜,杜仲。

麻木甚加地龙,僵蚕,全虫,蜈蚣,白花蛇,或蕲蛇。采用中药加牵引治疗脊髓型颈椎20例,三十天,有效率达80%。3.椎动脉型颈椎病,头颅旋转引起眩晕发作是本病特点。

治则:解肌舒筋,调和营卫

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颈椎病,41例,总有效率90:20%,高于对照组,78.05%(p0.05)效果显著,对椎动脉血流改善明显。方药:桂枝,葛根,炒白芍,丹参,川芎,秦艽,独活,威灵仙,炙甘草。

治则:平肝熄风,清热凉血,补益肝肾天麻钩藤饮加葛根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风上扰证21例。治则:气血两虚葛根汤合升陷汤治疗4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治疗后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白芍,葛根,威灵仙,桂枝,炙甘草,黄芪,升麻,桔梗,当归,白术。

治则:湿化痰活血化瘀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椎动脉颈椎病3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药物:姜半夏,白术,天麻,甘草,陈皮,丹参,砂仁(后下),僵蚕

加减:气虚明显加党参,黄芪,痰郁化热加柴胡,郁金,恶心呕吐加代赭石,竹茹,伴失眠多梦加夜交藤,远志。

4.交感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交感神经而引起头痛或偏头痛,伴有恶心,呕吐,或前区疼痛,心跳过速,头晕等一系列症候群。

治则:补益气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痹祺胶囊4粒,口服,日3次,总有效率%

药物:马钱子(调制粉)地龙,党参,川芎,丹参,三七,牛膝等

治则:补肾通络降浊

补肾通络降浊汤治疗颈椎病眩晕观察,选88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95.46%,对照组有效率77.27%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药物:川芎,泽泻,茯苓,天麻,山萸肉,熟地,菟丝子,鹿角胶,清半夏,白术,甘草。

耳鸣加怀牛膝,磁石。恶心加生赭石,旋覆花。肢体麻木加桃仁,鸡血藤。

治则:补益心阳潜镇安神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柴胡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以心悸,胸闷,烦躁,眩晕为主效果显著。

以上这些,都是归纳一些临床治疗案例。颈椎病虽分为5种类型,但用药规律可以用虚实来概括。

1.针对气血虚的常用药有:黄芪,甘草,白术,白芍,当归,熟地

2.针对肝肾虚的常用药有:淫羊藿,杜仲,续断,石斛,山萸肉,桑椹子,补骨脂,肉苁蓉。

3.针对邪实,如痰湿常用药有:半夏

4.祛风湿的药物有:威灵仙,独活,羌活,桑枝

5.活血化瘀药常用的有:川芎,姜黄,鸡血藤,桃仁,红花,丹参

熄风止痉的药常用的有:全蝎,蜈蚣,地龙

6.解表药常用的有:葛根,桂枝,防风,羌活

其中解表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较为多用。这与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病机认识是一致的。

身心灵角度--二十四节气与人体二十四节脊椎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颈椎病是低头工作引起,电脑,手机,ipad,无一不成为罪魁祸首。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

人类脊柱发育过程的运动力学决定结构力学——腰椎决定颈椎

中医天人合一和整体观、系统观和动态观的思维,从达尔文进化论研究人类脊柱的形态发现,人类在胚胎发育三个月抬头呼吸出现的颈胸弯曲是所有四足哺乳动物共有的。

新生儿脊柱没有腰椎向前的弯曲(简称“腰曲”),也没有颈椎向前的弯曲(“颈曲”),与四足哺乳动物脊柱一样的。人类儿童在出生后6—7个月开始坐,腰曲出现;一周岁后站立行走,由于腰曲已形成,站立时为维持中轴平衡,在前后纵韧带作用力下,颈曲开始形成。表明是腰曲带动颈曲。而脑瘫的儿童不能坐,不能站立行走,只能爬,则无腰曲、无颈曲。所以说,颈曲、腰曲不是遗传的,而是由运动力学决定。人类脊柱的腰椎比颈椎大,是人类站立后承重力作用。

这些都表明人类脊柱腰曲是运动力学、结构力学的基础,腰曲决定了颈曲,是人类脊柱后天运动力学形成的自然系统。

久坐导致腰曲改变,颈曲也紊乱

腰椎不正,胸椎反应;胸椎不响,颈椎甭想。说的就是颈椎病源于腰椎椎曲紊乱,而腰椎曲紊乱,又是源于久坐所致。

避免久坐,及时发现颈椎亚健康和正确练功是预防颈椎病有效方法

有条件的坐1小时后应站起来走走。实在没有条件,也应在坐位上伸伸腿,或盘腿(似和尚打坐式)同时挺挺腰(即半仰坐,把腰腹往前挺10—20下),目的是激活双侧腰大肌对腰椎的向前拉伸力,避免椎曲改变。

误区:颈椎病源自久坐导致腰椎椎曲紊乱,但为什么很多人患了颈椎病而并没有腰痛呢?

腰椎椎体大,腰大肌、竖脊肌丰厚。更重要的是,腰椎管比颈椎管相对宽,而且内涵的是马尾神经,马尾神经从椎间孔穿出来之前还有一段距离;而颈椎内涵是脊髓,且颈神经紧贴椎间孔,颈椎1—6横突有横突孔,是颈椎动脉的通道。

所以,腰椎轻度旋转、椎曲变小或消失,不一定刺激到脊神经,所以没有症状。而颈椎则不同,颈椎稍微有旋转,首先刺激神经根,出现颈背麻痹痛,如果椎曲变小、变直,椎动脉供血障碍,脑供血不足,头晕、头痛就出现了。

不要一味的追求灵丹妙药,其实妙药就在您的体内,您不知道取用而已,正是捧着金饭碗,四处讨饭吃。健康养生第一步,不是追求灵丹妙药,而是释放被囚禁的心灵。

唯有真正从改变生活方式习惯做起,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开始,你才能从依赖灵丹妙药的阴影中走出来。

这是一个为避免大家养生及治疗过程中被非专业人士忽悠导致陷入错误养生陷阱而开展出的专业性质的“身”“心”“灵”调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