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指:局部肌肉疼痛,同时伴随激痛点(triggerpoint;Trp)产生。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又被称为:纤维性肌炎(fibromyalgia)、纤维炎(fibrositis)……。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不同名称,主要是因为:在过去我们对疼痛的机制不是很清楚,许多肌肉疼痛的病症类似,不易区别比较,除了肌肉疼痛外,患者通常伴随着其它的病症,使诊断更加困难。年,Travell提出激痛点观念:激痛点和压痛点(tenderpoint)并不相同。一般情况,压肌肉某一点会痛,但没有疼痛扩散的现象,该点称为压痛点;压肌肉某一点会痛且疼痛会扩散、甚至出现局部弹跳反应(localtwitchresponse),则该点称为激痛点。年和年的国际研讨会上,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被提出讨论,此时才对其有较完整的观念和明确的定义,研讨会上也对常混淆的名称纤维性肌炎、纤维炎……略做区别。
定义正如先前所提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一种疼痛症候群--指身体局部的肌肉疼痛,同时有激痛点出现。在触摸激痛点时可以感觉部分特殊现象,称为激痛点现象(Thetriggerpointphenomena),包括:压激痛点会出现局部疼痛(localizedtenderness)、顺着肌纤维生长方向触诊可以发现带状条索称为紧带区(tautband)、用力压激痛点会出现局部弹跳反应,甚至传导痛(referredpain)。
处置:热敷、电疗、低能量激光、肌肉按摩,以及冷凝喷剂或冰块按摩配合肌肉牵拉运动等,也都是康复科常用来治疗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有效方法。
此外,治疗师会根据不同的肌肉,教导患者各种不同的姿势做牵拉运动,来解除肌肉的疼痛及紧绷状态,只要患者能配合勤加运动,疼痛常常能有明显的改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产生,经常是合并并它的问题而来的,例如前面所提到脊椎椎间盘的问题或姿势不良所造成;必须把这些潜在的问题一并解决,否则疼痛容易再发。
长按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