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今年的主题所说,在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防治过程中,科学有效的管理胆固醇水平至关重要。当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无法完全控制胆固醇水平时,使用药物治疗就成为了十分必要的手段。
众所周知,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的首选药物,而且相对比较安全。虽然和其他药物一样,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但发生率都比较低。我们把服用他汀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称之为“他汀不耐受”。在临床使用中,只要严格遵循适应证,注意识别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潜在人群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笔者通过查阅《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几点内容,昨天和大家分享了规范使用的部分,今天继续分享不良反应的内容,仅供参考。
一般认为他汀类药物存在的不良反应可归纳为4类:肝功能影响、肾功能影响、肌肉症状、和糖代谢异常。此外,有报道称,他汀类药物还可引发记忆和认知障碍。
1肝功能影响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大型临床试验显示,其发生率在1%—3%。但多数情况下仅表现为轻度升高,即不超过正常上限(ULN)的3倍;少数情况下肝脏转氨酶可严重升高。这种不良反应属于他汀类药物的类效应,各种他汀均可能发生。如果伴随出现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甚至凝血机制异常的情况,则提示肝脏发生器质性损害。
年,FDA认为,他汀类药物所致的严重肝损害仅罕有发生,且不可预测,因此常规监测肝酶似乎不能发现或预防严重肝损害。所以建议删除他汀类药物原有说明书中关于“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需常规定期监测肝酶”的规定,推荐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前进行肝酶检测,此后只有当临床上需要时才检测肝酶。
但目前国内的做法,一般是仍建议在接受他汀治疗前以及他汀治疗4—8周后检查肝脏转氨酶。若无异常,以后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他汀类药物有肝酶异常的副作用,但是肝功能异常并不是他汀使用的禁忌症。
2肾功能影响虽然有报道称他汀治疗可能导致肾脏损害,但在大型随机化临床试验中并未发现,只有瑞舒伐他汀常可致微量蛋白尿,故临床使用中无需特别白癜风治疗医院北京市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