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压迫神经和(或)血管的原因有异常骨质,如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第1肋骨或锁骨两叉畸形、外生骨疣、外伤引致的锁骨或第1肋骨骨折、肱骨头脱位等情况。
.斜角肌痉挛、纤维化、肩带下垂和上肢过度外展均可引起胸廓出口变狭窄,产生锁骨下血管及臂丛神经受压迫症状。
3.上肢正常动作如上臂外展、肩部向后下垂、颈部伸展、面部转向对侧以及深吸气等也可使肋锁间隙缩小,神经和血管受压迫的程度加重。
临床表现因神经、血管或两者是否受压及其程度不同而表现各异。
神经源性症状主要由压迫臂丛神经引起,较血管受压的症状常见。绝大多数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和麻木感。运动无力、小鱼际肌及掌间肌萎缩约占10%,症状表现为尺侧神经支配的前臂和手的内侧、第5手指和第4手指的侧面。疼痛发生在颈肩部,也可累及前臂和手。疼痛和麻木可因过度用力,伴上肢外展和颈部过伸体位时出现或加重。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部分患者前臂和手内侧感觉异常和麻木,小鱼际肌和掌间肌萎缩,出现第4、第5手指挛缩。在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上臂型,臂丛的C4、C5神经受压迫,疼痛发生在三角肌和上臂的侧面。疼痛的症状应除外由于颈椎间盘脱出产生的症状。累及臂丛的C7、C8,引起正中神经在示指和中指的症状。在胸廓出口综合征病症中,颈肋可以产生C5、C6、C7、C8、T1受压的各种不同程度的症状。
部分患者疼痛不典型,累及前胸部和肩周区域,出现假性心绞痛的症状。这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当尺神经传导速度低于48m/s时,提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诊断。而肩部、上肢、手部的症状可以提供诊断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线索。
动脉受压的症状包括:上肢和手部皮肤冷、疼痛、无力或易于疲劳,疼痛的性质呈弥漫性。部分患者出现雷诺现象,常为单侧。因上肢过度外展、头部旋转和手提重物引起,不同于雷诺病的双侧和对称的发作。此外,雷诺病多因冷和情绪激动而诱发。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患者对冷敏感,突然感到一个或几个手指冷和发白,慢慢变为发绀和持续麻木感。血管受压症状是动脉永久性血栓形成的先兆。动脉闭塞常发生在锁骨下动脉,手指表现为持续发冷、发绀、发白。在肩胛区扪及明显的动脉搏动,提示锁骨下动脉有狭窄后的扩张或动脉瘤形成。
少见症状为静脉阻塞或闭塞的症状,表现为臂部疼痛、疲劳,伴肢体肿胀、发绀和水肿,可出现肩周前胸侧支静脉扩张。体格检查时,存在静脉血栓。可见腋静脉张力中等程度增高,在静脉走行中可见网状结构。侧支循环建立后,逐渐消退,侧支循环不能充分代偿时,症状可以重复出现。
检查1.上肢外展试
上肢外展90°、°和°,手外旋、颈取伸展位。使锁骨下神经血管紧束压在胸小肌止点下方和锁骨与第1肋骨间隙处,可感到颈肩部和上肢疼痛或疼痛加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下降.0kPa(15mmHg),锁骨下动脉区听到收缩期杂音。
.Adson或斜角肌试验
在扪及桡动脉搏动下进行监测。病人深吸气、伸颈,并将下颌转向受检侧,如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发现。
3.尺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分别测定胸廓出口、肘部、前臂处尺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胸廓出口为7m/s,肘部55m/s,前臂59m/s。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的胸廓出口尺神经传导速度减少至3~65m/s,平均为53m/s。
4.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光电流量计检测
作为估计胸廓出口综合征的血管受压检查方法,并非特异性检查方法,可排除血管疾病。根据术前和术后血流情况,估计手术疗效。
5.选择性血管造影
用于严重动静脉受压合并动脉瘤、粥样斑块、栓塞和静脉血栓形成,以明确病变性质和排除其他血管病变。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胸部和颈椎X线片和尺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应与颈椎病、臂丛或上肢周围神经疾病、血管疾病,心、肺、纵隔等疾病相鉴别。疑有心绞痛时需作心电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本病是指臂从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在肋锁间隙、斜角肌三角、胸小肌等胸廓区域,由于各种不同的解剖变异因素,造成不同程度受压而产生的上肢和颈肩部疼痛、麻木、乏力、感觉异常等一系列症候群。
症状和体征:
·下干受作型:患肢酸痛、无力、怕冷,手部麻木。检查见患肢肌力稍差,手尺侧特别是前臂内侧针刺痛觉明显改变,大鱼际和小鱼际可有萎缩。
·上干受压型:肩外展、屈肘无力,肌力减退,常伴有肩颈部疼痛不适,但被动活动正常。
·全臂丛受压型:为上、中、下干均有受压的表现,肩颈部疼痛不适,手麻痛。
·肩胛背神经受压型、交感神经刺激型、锁骨下动静脉受压型等,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特殊检查:
·肩外展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扪及患者腕部桡动脉,令前臂旋后,肩外展90°~°,屈肘90°,桡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为阳性。
·Adson或斜角肌挤压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扪及腕部桡动脉,肩外展30°,略后伸,并令患者头颈后伸,逐渐将下颌转向受检侧,桡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为阳性。
·Roos试验:双上肢放在肩外展试验的位置上用力握拳,再完全松开,每秒1次,45s内不能坚持者为阳性。
影像学检查:
·X线片:排除颈肋、第7颈椎横突过长、锁骨、第1肋骨畸形或其他骨性病。
·血管B超、血管造影。
电诊断。
物理治疗:
·休息体位:臂交叉抱于胸前,并略高于双肩,此姿势有利于臂丛神经处于放松位。
·颈部练习:患者坐位,上肢自然下垂,挺胸,腰伸直。
1)颈部侧弯。
)颈部旋转。
3)顶部前屈。
肩部练习:
1)耸肩运动。
)弯腰提拉小杠铃,再直腰使肩向后并带动肩胛骨一起向上。
3)仰卧于治疗床,推杠铃向上并使肩部升起离开床面。
4)患手爬墻练习。
·热疗:红外线等。
·物理因子冶疗。
·牵引疗法:部分患者有效。可能由于牵引体位时颈部肌肉放松减轻了臂丛神经的压迫。
·针灸、推拿疗法。
生活方式的调整和改变
·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调整姿势,肩部不应有上抬或下沉感。
·避免过多地、频繁地作肘臂向头上方举起的活动及过度外展的活动,以免加重胸廓出口变窄。
·睡眠时颈部可用项软圈保护,调整枕头的高度。
·凡有肌肉萎缩及无力者应加强肩胛带肌肉锻炼。
·如患者症状过于严重无法忍受保守治疗或保守治疗失败则宜进行手术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什么药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