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絮语今天是冬至日,自此之后,一阳始生。对于古人来说,冬至是个很重要的节气。在养生方面又有什么讲究与注意事项呢?医院的熊霸主任将为我们娓娓道来。

冬至是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经度开始,是我国农历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故说“冬至一阳生”,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时节,患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1

在日常起居方面敬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防寒保暖

  在气温骤降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冬至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饮食上以温补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外出时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尽量少出门,适度保暖、适量运动。

合理调节饮食

  冬至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多饮豆浆,多吃萝卜、胡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番茄、荸荠、藕、白菜等。

  寒冷的冬天,除了饮食的进补,还有从吃水果来补。在这个冬天把自己的生理机能调整到最好,同时也能吃出一份健康美丽。冬天寒冷干燥,使人觉得鼻、咽部干燥和皮肤干燥、容易上火,因此每天能吃点水果不仅能滋阴养肺、润喉去燥,还能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如梨、猕猴桃、甘蔗、柚子等都是比较适宜的水果。

冬至是进补的好时节,不少人关心冬至养生吃什么这个问题,冬至养生少不了六大传统食物,如饺子、汤圆、羊肉等,逐一和大家作解析

羊肉冬天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为立冬,一为冬至。羊肉中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钙、铁、磷等营养成分,有着益肾养肝、御寒祛湿的功效。因而苏州人坚信,一碗羊汤带来的温暖,足以抵挡一冬的严寒。羊肉经过炖制以后,更加熟烂、鲜嫩,易于消化。煮过肉的汤是滋补身体的佳品。如果在炖的时候再加上合适的中药或营养上能起到互补作用的食品,滋补作用会更大。不过羊肉虽好,但也不能吃太多。吃羊肉时,最好同时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如白菜、土豆等,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对于热性体质的人来说,羊肉不宜食用。孙思邈所创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可作为气血亏虚、阳气不足的患者很好的养生汤,笔者稍作修改:羊肉1斤,当归20克,生姜5小片,红枣10个,可酌加适量黄酒和桂圆肉,以此比例烹制,如服用后感觉温燥感,可酌加少量绿豆同煮以清热滋阴。汤圆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的皮就是糯米粉制成,糯米粉白色,可养肺,适合“白色养肺”的五色进补。最好采用热水煮来吃,亦可使用花茶来煮味道更新鲜,放些低热量的蜜糖增加口味;而有馅料甜汤圆本身已具有甜味,可以不需要额外放糖。另外,可使用红糖及姜片煮汤圆以去除寒气,也可额外放些无糖冻、无糖椰果增加饱足感及减少热量摄取,或放入桂圆、红枣、白木耳等食材,增加营养素含量。咸汤圆可多放一些蔬菜,增加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摄取也是不错选择。汤圆虽好,但别贪吃。这是因为糯米虽然可以开胃调虚,但做成汤圆,质地细腻了,不宜被肠胃消化。吃汤圆时应细嚼慢咽,一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不宜餐餐连续进食,且不要食用过烫的汤圆,以防口舌烫伤。馄饨冬至吃馄饨,夏至吃面条,这是民间根据时令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相传,苏州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纪念大美女西施。还有一说,汉朝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馄饨的馅料一般以虾仁、猪肉、蔬菜、姜等构成。蔬菜种类可以是香菇、白菜、芹菜等,不妨能按照自己的口味随意进行选择。馄饨的汤料不妨能加鸡汤、紫菜汤也可以,也能是西红柿汤。早餐吃馄饨营养丰富,而且开胃。假如感觉只吃馄饨太单调,不妨按照自己的口味搭配一点小菜,营养均衡、能量充足。饺子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各大超市商场等饺子卖的都很“俏”。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现在市场上各种速冻饺子应有尽有,但少了自己动手包饺子带来的氛围。建议和家人一起动手包饺子,安全营养,并且其乐融融。许多人调饺子馅时,觉得只放肉香味不够,还要加好多油。口味要讲究,健康更要注意,所以应该点到为止。赤豆粥

粥为我国传统饮食方法之一,我国民间素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的习俗。在天寒地冻的严冬,一碗暖彻全身的热粥,既可祛寒,又给营养,若在其中加入一些入药食物,还有疗疾之效,可谓好处多多。老话讲“冬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意思是说,冬至这一天,如果一家人团聚着吃赤小豆煮的粥,能够避免这一年的瘟疫。通常来说,大米与赤小豆煮粥的比例为3:1。取赤豆克,粳米克,加红糖少许以水同煮制粥。赤豆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此粥具有清心养神、健脾益胃、利水消肿、减肥美容功效,适用于心烦不安、脾虚水肿、下肢湿气、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身体肥胖、产后乳汁不足等症。

萝卜民间有言:“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恙。”又说:“冬季萝卜赛过小人参。”所以冬至吃萝卜最滋补,在冬至夜,正适合炖上一锅热乎乎的萝卜排骨汤,补充营养,滋补身体,又能增强抗寒能力。萝卜中含有蛋白质、糖、维生素A、维生素C、尼克酸,以及无素钙、磷、铁等。萝卜内含有的糖化酵素和芥子油成分,对人体消化功能大有裨益。萝卜的这种功能使它赢得了“小人参”的美称。白萝卜虽然具有良好的助消化作用,但因其性凉,脾胃虚寒者、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不宜大量食用。白萝卜除了不能和自己的兄弟“胡萝卜”一起吃外,也忌和橘子一起吃,因为二者可生成硫氰酸,会阻止甲状腺摄取碘,容易诱发甲状腺肿大。

2

保持良好心情

养生的重点是养心,培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地宽自无忧。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儿女要对老人嘘寒问暖,使老年人在精神上得到保养。冬至也代表新生的开始,愿我们在度过最漫长的寒夜之后,一日一日迎来愈发灿烂光明的朝阳。

3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冬季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但是不要小看这些运动,对于振奋精神十分有益。可选择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佳,不宜过度运动,使大汗出,导致阳气丢失,不利于闭藏,还容易感受风邪,尤其是女性,以及阳虚、血瘀体质者要特别小心。运动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运动时,要选择在向阳的地方进行,如操场、运动场等,早上运动不宜过早,要等日出见阳光后才运动,以防阴气太重损伤阳气。因为冬季天气寒冷,晨练过早容易使人体受寒冷空气刺激,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白癜风偏方快
最好的白癜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