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syndrome,FMS)是一种非关节性的软组织疼痛性疾病。本病女性多发,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是多因素的,与睡眠障碍、心理障碍、肌纤维变性、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及免疫紊乱等有关。本病属中医“痹症”、“肌痹”、“周痹”、“郁证”、“气病”等病症范畴。女子受经孕产乳等所累,常见肝血不足、肝体失柔,遂致筋脉失养。若遇情志内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或遭风寒湿邪外袭,反复感邪,痹阻筋脉,内舍肝脏,而致肝失调和,筋脉痹阻,发为本病。
关于其病因病机,不同医家有不同的观点,笔者综合各家观点,简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禀赋不足、阴阳失调、肝脾肾亏虚为周痹发生的内在基础,风、寒、湿、热诸邪合而致病是周痹发生的外在条件,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为周痹的诱发因素。经络气血运行不、筋脉失养卫气基本病机。
痹病初犯人体,多留于肌表,阻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全身多处肌肉触压痛、僵硬等症。素体虚弱,脏腑亏虚,正气不足,阴阳失调是本病的主要内因,其中又以肝脾肾亏虚为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则营卫失调、腠理不固、卫外不密,风湿寒三邪乘虚而入,发为痹病。
风寒湿成痹日久,病位渐深、邪恋正损,则五脏气机紊乱、升降无序,久病入络,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则筋脉亦失其荣,瘀滞胶病难除。
(一)感受外邪,痹阻经络。
久居寒湿阴冷之处,或受风着凉,风寒湿邪侵入经络腠理,留滞于关节肌腠,导致气血经络阻闭。正如《灵枢·周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问,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外邪阻滞气血肌腠,使真气不能周于分肉之间,发为周痹。
(二)肝气郁滞,阴血亏虚。
情志不舒、忧愁郁怒而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或妇人受经孕产乳等所累,精血暗伤。肝气郁结则瘀血乃生,气血流通不畅,凝滞于关节则发为关节肿痛;阴血亏虚,难以滋养皮肤肌腠,则发皮肤肌腠麻木,按之则痛。
(三)脾肾亏虚,筋骨失养。
肝气郁滞、木不疏土或肝郁化火、木乘脾土,皆可致脾脏运化功能失职,久之而成脾虚之证。脾虚中气不足,失去升清推动之力,则见腹痛泄泻、泻后痛减等症。脾主统血,脾虚则气血失和,脾主肌肉,脾虚导致皮肤腠理失荣,肌肉不仁,肢懒乏力。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缠绵不愈或后天调摄失当、情志刺激、病后失调等损耗正气导致肾脏损伤,肾藏精而主骨,肾虚则至筋骨不利,正气亏虚则不耐劳作。且正气既虚,无力祛邪外出,出现病程迁延,不易痊愈。
二、少阳发病:
(一)少阳为枢
1.少阳之横
横观少阳,《灵枢·周痹》曰:“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周痹的疼痛不在内不在外,而在于半表半里之间。半表半里即仲景《伤寒论》中所论述的少阳病,非浮于太阳之表,非陷于阳明之里。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症状表现亦外无表证,内不及骨,疼痛在于分肉筋膜之间,符合半表半里之特点,故纤维肌痛综合征其病、其证当属少阳经。
2.少阳之纵
纵观少阳,少阳经的生理表现在胆经、胆腑及三焦。足少阳胆经循行头身两侧,经脉与其分支的循行部位涉及目、耳、胸胁、心下,络肝属胆。经别入季胁,布胸腔,过心脏。故其纵行人体两侧,上至头目,穿胸过心入腹至足而行气通血,贯穿人体上下。少阳胆腑藏精汁,主疏泄,主决断,寄相火。调控脾胃升降、脏腑代谢和精神情志,使胆汁贮藏、排泄规律而行,阳明胃降,太阴脾升,则里气调畅。手少阳三焦经为水火气机之通道,是气化的场所、元气之别使,内寄相火。三焦通利,则上下气机、津血调达,其关键在于中焦脾胃,肝属木,脾胃属土,木旺则克土,肝胆互为表里,故中焦之通的关键在于肝胆。
3.与少阳病的关系
《伤寒论》将少阳病的主症描述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颈项强、胁下满、支节烦疼等。其症与纤维肌痛综合征之肌肉疼痛、僵硬、感觉异常、睡眠障碍以及易疲劳感症状相似。
少阳之病理表现为易化火、易气郁,气机不畅,情志内伤,肝胆受之,少阳为病。胆经胆腑相继受累,“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十一脏病可及少阳胆经,而少阳胆经之病亦可殃及十一脏及其所辖经络,二者相互影响,概纤维肌痛综合征情绪有异、疼痛遍及周身之表现与肝胆相系,与少阳相关。其又易牵连其他经络,即而各个脏器发生连锁反应,出现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少阳肝胆不利而见其症。肝郁气滞,气滞则血行不畅,四肢百骸、经络关节失于濡养,则见全身广泛疼痛,关节肿痛,疲劳,晨僵;少阳枢机不利,气郁则生内热,内热多生郁火,少阳郁火上扰心神则令人心烦;胆火循经上扰头目则见头痛。肝胆气郁,失于疏泄调达,气机升降无常,血行亦受牵连,进而心神失养,则见失眠多梦,精神不振等;肝木郁滞,横逆犯脾,则见肠易激综合征、腹痛、腹泻、腹胀、便秘等。总之,本病精神症状或其他症状均与少阳相关。
(二)其痛在筋
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常将全身广泛性的疼痛感描述为烧灼痛、啃噬痛、酸痛或隐痛,并自觉关节肿胀,但检测结果均正常。年ACR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分类标准中明确9对压痛点对称分布于肌键、肌肉及其他组织中。临床中肌键压痛尤为常见,肌键及中医学之“筋”在五体中均属肝,因此此病因情志不畅而引发身体疼痛,即情志失调所致肝郁气结引发之筋肉疼痛,此为本病发病部位与肝胆密切相关的体现。
三、脾胃角度论述:
(一)“脾气亏虚,阳气不升”是纤维肌痛综合征发病的基础。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病位在肌肉,而脾主肌肉,故与脾的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气充足,脾主升清功能正常,“清阳实四肢”,则水谷可化成为精微物质以濡养四肢肌肉,“清阳发滕理”,则营卫之气升发可使皮毛滕理固密。如果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欲过度等则可损伤脾胃,导致脾气亏虚。《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曰:“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医宗金鉴·痹症总括》亦提出“痹虚”之病名,并曰:“痹虚谓气虚之人病诸痹也。”脾虚则气虚,气虚则阳必不能充盛。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乏源,阳气不升,“气主煦之”作用卜降,阳气不为持护,肌肉失去气血的温养,不荣则痛。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阻抑清阳,留滞肌肉之问,脉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全身多处肌肉疼痛压痛、僵硬等症。可见脾气亏虚,阳气不升是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病基础。
(二)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李东垣《脾胃论》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指出“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可生焉。”可见百病始生,皆与脾胃相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脾虚则其余四脏皆不得所养,故见变症百出。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则心神失养,可见失眠、多梦易醒;脾虚阳气不升,故时觉疲乏无力;脾虚气血化源不足,筋脉失其濡养,伸展不利,故麻木、晨僵;脾气亏虚,阳气不升,多见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纤维肌痛综合征伴发的临床特征性症状表现多样,但这些症状都与脾虚阳气不升密切相关。
白癜风病因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