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登革热盛行的季节
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凉
人们渐渐淡忘了登革热
你们以为登革热高发季节已经过了吗?
9、10月仍是登革热的高发期
当前正处于蚊虫活跃季节
登革热仍不容忽视
人人动手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防止登革热传播是非常有必要的哦!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
由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等。
潜伏期一般是3~14天,平均4~7天。
人群普遍易感,
青壮年发病率最高。
登革热主要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
(在中山为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
白纹伊蚊主要在白天吸血,
活动高峰期出现于日出后2小时内及日落前2小时内。
雌蚊是非常活跃和凶猛的吸血者。
登革热患者会出现发热、出现皮疹、出现、淋巴肿大等症状
1发热所有患者均有发热。起病急,寒战,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一般持续2~7天。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颜面及眼结膜出血,颈和上胸部皮肤潮红。2皮疹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延及颈部及四肢,持续3~4天,一般与发热同时消退。3出血出血于发病后5~8天,25%~50%病例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等。4淋巴肿大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及触痛。5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登革热的重症表现为登革出血热
登革出血热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在热退前后的1~2天突然病情加重,出现休克、周围循环衰竭。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于4~10小时内死亡。
登革热目前没有疫苗预防,
做好预防措施是关键。
1开展健康教育,促进群众消除和清理伊蚊幼虫孳生地。2开展蚊媒密度监测,使用杀幼剂处理伊蚊幼虫孳生地。3使用驱蚊剂、纱门纱窗和蚊帐,穿着浅色服装,防止蚊虫叮咬。4曾前往登革热疫区,且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者,医院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疫区旅游史。我市的伊蚊主要为白纹伊蚊,
普遍分布在全市范围。
水养植物、桶、盆、花盆托盘等可能积水的容器,
都可能成为伊蚊的孳生地。
控制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人防护居民应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裤,使用蚊虫驱避剂,外出活动时避免在树阴、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避免被蚊虫叮咬。
(二)医院和家庭防护医院病房应设置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
家庭提倡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措施;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用卫生杀虫剂进行防蚊、灭蚊。
(三)伊蚊孳生地清理组织发动相关部门和群众,在专业人员技术指导下,清除各类蚊虫孳生地。
1F孳生地主要类型和种类家庭、单位、学校主要孳生地有:饮水缸、储水池或缸、花瓶、花盆等有用的功能性积水容器;闲置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竹筒、树洞、汽车轮胎、楼房反墚及雨水沟、地下室集水井等。
外环境、公园等主要孳生地有:绿化带的塑料薄膜、废弃易拉罐、饭盒、塑料杯积水容器等,闲置或废弃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废弃的汽车轮胎、市政管网的管井、竹筒、树洞、植物叶腋等。
2F孳生地处理方法(1)清除卫生死角和各类垃圾。
(2)翻盆倒罐,清除废弃的容器,清除无用积水,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翻转倒放。地面小型积水可采取清扫,沙土覆盖等方法清除。
(3)管理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要求严密加盖,每3~5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
(4)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3~5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
(5)竹筒树洞的治理。公园、学校、园林景点的竹筒、树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6)治理轮胎。轮胎要求叠放整齐并存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如不能有效遮盖,须对废弃轮胎进行打孔处理,防止积水。对于不能清除积水的轮胎,可使用双硫磷等灭蚊幼剂处理。
(7)对于其他不能清除的积水,例如密闭市政管网的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集水井,建筑工地积水等,采取投放长效灭蚊幼剂控制蚊虫孳生。
本文转自: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