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会酸痛?
一般来说,肌肉酸痛可以分为急性肌肉酸痛(AMS)与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两种。
急性肌肉酸痛(AcuteMuscleSoreness,AMS)
这是指运动时或运动后一段时间内所感受到的酸痛,程度视运动强度而有不同,一般来说在运动后几个小时内就会完全消失。这种酸痛是因为肌肉受到刺激收缩后代谢的产物及血浆的液体成分进入肌肉并堆积,压迫到痛觉感受器,产生疼痛的感觉。
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OnsetMuscleSoreness,DOMS)
顾名思义,这种酸痛会在运动后一段时间才慢慢开始被感受到,通常是在24至72小时左右。在运动间,肌肉的收缩与伸长是对肌肉纤维的拉扯,有时会造成肌肉纤维的微小撕裂、破损,些微的出血情形,然后开始发炎,产生酸痛。
急性肌肉酸痛会由身体的代谢主动消除,而延迟性肌肉酸痛可以经由冰敷来抑止肌肉纤维的出血情形,并搭配按摩外围肌群来加速身体的循环,促进肌肉纤维的修复。
酸痛之后怎么办?
有人认为,肌肉酸痛是一种对运动员的伤害。其实,以训练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不管是急性或是延迟性肌肉酸痛,都是让肌肉的自我修补去适应运动强度,逐渐增加肌肉的肌力与耐力。
对路跑的初学者来说,也许跑上2、3公里,就会酸痛三四天。在持续同样的训练一阵子以后,酸痛的情形会降低许多,持续的时间也会缩短。对职业的运动员而言,甚至会利用延迟性肌肉酸痛尚未完全回复的时候,再次进行训练,不仅肌肉会逐渐适应,还可以强化自己的心智,并可以视情况再增加训练强度,更上一层楼。
因此,在训练与比赛过后,适度的让肌肉休息一两天;到下一次训练前,肌肉虽仍有一些小酸痛,还是可以进行训练的。除非,痛的程度影响你无法完成训练,而且持续时间超过三天,那有可能就是肌肉拉伤,建议能够尽速就医。
六招帮你消除肌肉酸痛
1:伸展拉筋
进行静态伸展运动譬如散步、做瑜珈、游泳都可以拉筋,使肌肉不再紧蹦引起疼痛。拉筋可促进血液回流,帮助肌肉放松。但要避免进行像举重、体适能这类太强烈的运动以免适得其反。
2:按摩放松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帮助肌肉放松。自己直接用手轻柔的按摩、按压、推拿酸痛部位,若有预算,找专业运动复健师按摩,效果更佳。
3:补充能量
运动后马上吃一些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食物,譬如瘦肉、培果、花生吐司等可以帮助保留肌蛋白,除了增强肌肉也有减缓酸痛的效果。
4:适度休息
大量训练或比赛后,肌肉纤维与组织难免有破损、出血、或肿胀的状况,在酸痛感消失前应充分休息,斟酌训练量,别再过度操练,休息是为了跑更长远的路
5:冷热疗法
冷热交替法是一种血管的运动,目的是用来促进血液的循环,达到快速清除炎性物质与堆积物、消除肿胀等功用;过程以热、冷、热、冷的模式进行,热敷的温度约为38-40度,温度不能太高,避免烫伤,时间约为4-6分钟;冷敷温度约为10-16度,时间约为1-3分钟,注意冷敷的目的是减缓热敷造成的血管扩张,而不是像急性运动伤害时的冰敷,时间要比热敷的时间短。冷热交替总时间约30分钟左右。
6:轻度运动
身体如果持续感到酸痛,可以先暂缓训练1-2天,接著先从踩固定健身车开始,用轻松的步调踩15-30分钟,慢慢回复速度以减少酸痛。当身体淮备好了,就用五、六成力跑45-70分钟。平日应将恢复跑与强度高的训练交替进行,超马天王ScottJurek曾说:“认真看待恢复,你就能更快从比赛和训练中复原,并且减少受伤机率。”
(摘自《体育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