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感到去世,只有29天。
文
一淼
这两天,被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击中,在这篇全文近2.6万字的文章中,作者详细记录了岳父从患上流感到死亡的全过程。
“
12月27日,因在东北老家习惯了在有暖气的屋里脱掉上衣,老人在开窗通风时,坚持不穿上衣,吹了半小时冷风。
12月28日,开始感冒流涕。
12月29日,开始发烧,并开始就医、吃药、输液。
1月3日,拍X光片显示肺部有小部分感染,验血白血球低,心电图基本正常。
1月4日,做CT,化验结果肺部大面积感染。对比36小时前的X光片,病毒扩散迅猛。没有感染甲流或者乙流。可能感染了未知的强病毒。
1月5日,住院,吸氧配合治疗。
1月8日,住进ICU。
1月11日,拍片结果不好,医生决定插管。且依然没有查出老人被什么病菌感染。
1月12日,开始上人工肺进行治疗。
1月22日,再次做CT,医生会诊认为医学上没有继续治疗必要:肺部全部被细菌和病毒感染,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蛋白,高钾血症,高钠血症。
1月24日,老人离世。
这是一个很沉重的故事,中年危机或许并不局限于工作、家庭,更可能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
对于作者一家的不幸,我深深地感到难过和同情,我看到,即使身处北京,一个拥有着全国最顶尖医疗人才和设备的地方,也尽是被疾病推着走的窘迫。
除了感叹,我更陷入了无边的深思,这个故事应当成为我们的示警,在日常生活中,在疾病到来时,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处理?现阶段的分级诊疗真的可靠吗?
目前看来,分级诊疗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一个伪命题。
1.
中疾控解释,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咳嗽等。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清晰,作者在家中两个大人一个孩子先后被传染的情况下,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医院甲。
“
岳父三天的输液已经结束,但精神状态明显没有12月31日好。
可见,这3医院的治疗,是收效甚微的。
其实,作者应该意识到,传染率这么高,就该医院,而不是选择医院。
我想到目前推行的分级诊疗,医院就诊,再医院。出发点是好的,可以“拦下来”一大批患者,医院的看病人流量,减轻医生的压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医院经验丰富,能够第一时间正确诊断,医院由于基础设施和医务人员经验不足等原因,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造成了漏诊或者误诊,要么直接转诊。
2.
在朱恒鹏老师《医改八年,你有“获得感”吗?》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本年度流感来袭的时候,签约的5亿人的家庭医生到底去了哪里,原来他们都忙着在办公室“编”数据呢。
而填表填多了,临床经验就少了,医术水平自然就降低了,所以真正会看病的、患者信任的大夫就不干了,医院盖大楼又挖人,好的社区医生就都走了,留下来的都是不擅长看病,也不会看病的医生了。
全科医生,顾名思义,就是什么都会一点,但是又什么都不精通,我国的家庭医生也就是全科医生这意思了。可想而知,现阶段按照分级诊疗的路子走,留在基层的医生质量真的堪忧。
所以文中的岳父遇到这事儿,基层医生可医院,要么医术不精漏诊误诊了。医院医院能做的很有限。
我们常常抱怨为什么小毛医院找专家,没有亲身经历一些事情,没有直面过死亡的恐惧,都可以做键盘侠。
我的一位好友,大学期间因为感冒引发了中耳炎,医院挂水3天,医院,你知道结果是什么吗?医生告诉她,你来晚了,你现在已经是神经性耳鸣了。意味着这辈子,耳鸣都会伴随着她。
她恐惧噪声,在市区会习惯性捂住耳朵,约会不能去电影院看电影,甚至担心不能参加自己的婚礼......
我常常在想,医院的医生水平高一些,也不会造成今天这种局面,她才25岁啊。
3.
老百姓不相信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真的是愚昧么?
在我看来,分级诊疗的痛点的确在于底层缺乏优质医疗资源,包括医生、也包括检查设备。中国14亿人口,每个家庭医生要负责上千个社区居民,现实吗?
与其说推行分级诊疗,还不如进行多级诊疗,让精通医术的医生成为老百姓的健康守护人,他可以第一时间作出正确诊断,不会贻误病情。确定好治疗方法之后,医院医院进行治疗。源头的分流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一环。
其实近些年,政府都在通医院的医生下基层多点执业,或者去基层开诊所,要解决的就是基层缺乏优质医生资源的问题。然而,收效也是甚微的。仅仅就5亿人的全科医生来看,他们第一时间消失在了肆虐的流感中。
并非我悲观,目前来看,有了病就算医院的现状是改变不了的,医院没有优质医生资源,看病难的现状就一天解决不了。
回到这则悲伤事件本身,我们看到一个中年抑或说是中产阶级在面临疾病时的慌乱,在心理上,在经济上。
“
插管后ICU的费用直线上升。预计插管能顶72小时,如果还不行,就要上人工肺了。人工肺开机费6万,随后每天2万起。我们估算了下,家里所有的理财(还好没有买30天以上期限的产品)、股票卖掉,再加上岳父岳母留下来养老的钱,理想情况下能撑30-40天。
我似乎听到了钞票之间的耳鬓厮磨声,嘲笑着这个中年人。
除了恐惧着因病返贫,更让人难受的,就是钱也花了,人还没了。
说在最后吧,作为子女,一个即将和亲人团聚在一起过新年的一个有知识文化的人,在面对父母的某些愚昧的坚持,请大声说不,愚孝非孝。
“
岳母和我们都很注意保养,但没有人想和岳父发生冲突,很多事情由他去。此次光膀子开窗、家人间的传染,我也有责任。如果家里我做主,这事从一开始就不会发生。
我挣钱比他们多,但没有做决定的习惯,只会在朋友圈抱怨。一位前同事就直白的告诉我,认为我对孩子不负责任。她家老人感冒不愿意戴口罩,她一小时就收拾好行李把老人送出去住了。
听起来很残忍吧,但她家老人孩子都没事!
我很好吧,但家里有人躺在ICU。
—END—
—新年活动—
从即日起至2月22日,蓝狮公社gongzhonghao将每隔3天送出份蓝狮医者互助计划名额。就是这么任性!!没有任何门槛的一份礼物,快快呼唤你的医护朋友来领取吧~~~
这一年,医护们,你们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