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肌内效贴布,英文KinesioTape,是日本人Dr.KenzoKase在研发出来的。它最早是用在外科手术术后消肿,后证实在损伤康复和物理治疗的领域有一定作用。

从年奥运会开始,肌贴大规模地在运动员中运用,通过奥运会的电视直播被大家看到和熟悉,越来越多业余选手也开始尝试。近几年的“跑步热”中,不难发现,在跑者人群中,肌贴也悄悄地“流行”了起来!那么,问题来了——

“我想使用肌内效贴布,难道不是按照说明书的做法照贴就行了吗?”

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除了本文将会给到你的长篇大论之外,我想我们或许可以先用一些问题来说明问题:

当你需要使用肌贴这么一个东西时,抛开美观与否不谈,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解决问题”。那么,你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吗?肌肉疼痛?是扭伤?还是炎症?是怎么引起的?肌贴通过什么样的原理来解决问题?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吗?当然啦,顺便贴得好看一点儿——没人不喜欢。

显而易见,最终,这一箩筐的问题就会归结到一项系统学习工程——如何使用肌内效贴布。

What,Why,How?

你无法简单去复制任何一个贴扎的样式。在了解为什么这么贴,以及何种样式能够解决你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建议你过于急躁,知其表里,不知内里——你会花相当的一点儿时间去学习——不过,你也大可以花同样多的时间,看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的肌贴贴扎方式使你的头脑更困惑。

△这么多的膝盖贴扎方法,God!

△市面上肌内效贴的说明书

在做一个肌内效贴贴扎之前,应准确地判断情况。不厌其烦地再说一遍,我们需要知道,我们贴这个的目的是什么?它如何起作用?

需要贴肌贴,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遇到疼痛或者伤痛,那么疼痛或者伤痛的原因是什么?你需要明确是否能通过常见的理疗(超声波、短波等)结合一些治疗手法来解决;另外,在运动康复中,运动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肌力不平衡导致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针对性训练来改善,那么,这适用于你的情况吗?最后,才轮到肌贴贴扎。

[肌内效贴布KinesioTape的历史]

KinesioTape是日本博士Dr.KenzoKase在年开发的,它最早是用在外科乳腺手术术后消肿。受人体运动科学及肌动学的概念启发,最初的设计为引流由肿胀引起的局部积液以及由肿胀引起的局部温度升高。在年的韩国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首次亮相。现在已经广泛的使用在运动和医疗领域。

[KinesioTape中文翻译的误区]

Dr.KenzoKase博士注册的英文名为“kinesioTape?”,注册的日本名是“肌系”。在中文的翻译中可以看到有肌内效贴布,肌能效贴布,肌能系等。“肌”字,容易引起误解,很多人会联想到肌肉,认为这种贴布对肌肉有直接作用,能增加肌肉的力量。其实日文中,“肌系”是指“皮肤系统”的意思,并不是指肌肉,而“肌内效贴布”应被理解为和皮肤一起运动的贴布。

[肌内效贴的特点]

1.有弹性,设计成:长度可被延长为原贴布长度的40%~60%,这一点区别于传统白贴,同时具有回弹力及延展性。

2.背面医用级丙烯酸胶,并且设计成模拟手指纹路的波纹形态以增加与皮肤接触的舒适度和贴合度。

3.防水,肌内效贴布应用后可以保持48~72小时。

4.低过敏性,对任何年龄段都适用。除了敏感体质的皮肤,正确使用后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有异样感。

肌贴的好坏,除了拉力的标准、材质以外,胶的质量也很重要,是否过敏,是否可以作用72小时是判断的标准之一。

[肌内效贴的作用]

1.肌内效贴可以提供肌肉和关节的稳定和支撑,同时不限制肢体活动范围,通过对关节肌肉功能的改善,矫正关节力学结构。

2.肌内效贴的张力作用在皮肤神经末梢,通过对感觉运动传导系统的特定神经末梢刺激引起促进肌肉工作或抑制肌肉。

3.通过肌内效贴微微的提起皮肤和软组织,形成了皮肤的弯褶从而增大了皮下的空间,增加了皮下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消除淤血肿胀,消除炎症,对局部组织减压。

[肌内效贴贴扎的关键点]

1.使用前需保持皮肤表面清洁干燥(有汗水或者润肤油之类的油性东西会影响粘合度),尽量剔除毛发(你懂的);

2.肌内效贴的两端要圆角处理,以减少与外物摩擦而起边的概率。

3.根据想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肌内效贴的裁剪方法可分为I型、Y型、X型、O型和爪型等;

4.几个概念:

锚点:肌贴与皮肤接触的起始端

尾点:肌贴与皮肤接触的终端

尾支:肌贴被裁剪成为X型、Y型或者爪型

张力:应用肌贴时施加在肌贴上的拉力大小

5.不在贴布两端施予拉力,贴扎时请勿触碰胶面;

6.粘着在皮肤后,从开始的位置向结束的位置摩擦胶布使每一部分均活化

[肌内效贴的应用]

在此,我们总结和讲解重要的几项肌内效贴的应用场景

1.Medialglideforknee将髌骨拉向内侧的肌贴

“跑步者膝”,“跳高者膝”,膝盖骨痛,髌骨周围痛,特别是在爬楼的时候或者屈膝,日常活动,触痛不敏感,部分案例伴有髌骨软化。过度使用是一个原因,同时因为股四头肌内外侧肌力不均衡,导致髌骨轨迹异常(通常会偏外),从而产生更多不当的摩擦,引起膝前和膝盖周围的疼痛。

准备贴布:长度2.5格,数量1

拉力:50%

方向:由膝外向内

贴扎方法:

锚点半格不施拉力贴于髌骨外侧边缘以外,然后用虎口卡住髌骨推向内侧,贴布施加50%拉力覆盖髌骨,最后留半格不施加拉力作为尾点贴于皮肤上。

2.Unloadingforpatellatendonitis髌腱炎的减压肌贴

髌腱功能紊乱,位于膝盖下方,一般从髌腱僵硬的感觉开始,髌腱局部发软,触痛敏感,在跳、落地、偶尔长时间坐时疼痛加重,在下山和下坡跑时感觉明显。早期,热身后症状消失,晚期,练习时出现,晨起时常常感到僵硬。

准备贴布:长度3格,数量2

拉力:50%

方向:由膝下至膝上

贴扎方法:

U型:锚点一格不施加拉力贴于髌骨(痛点)下方,然后虎口卡住髌骨向上推,同时贴布施加50%拉力从左侧围绕髌骨向上,最后一格不施加拉力作为尾点贴扎;另一条按照同样方法绕右侧贴扎,使两条贴布成U型。

Y型:第一条裁剪成Y型(尾支为2格),锚点不施加拉力贴于痛点下方,两条尾支同方案一贴扎;第二条锚点覆盖第一条的锚点并稍向下贴在皮肤上,然后虎口卡住髌骨向上推,同时贴布施加50%拉力覆盖髌骨,最后一个不施加拉力作为尾点贴扎。

3.髂胫束摩擦综合症的I型肌贴

“跑者膝”的疼痛点还有一个是在膝外侧,通常是由于运动模式的不当或运动过量导致髂筋束过度使用,与膝关节的摩擦过多,从而出现疼痛,特别是屈膝30度痛。下山跑疼痛增加,疼痛出现的特定距离或时间会越来越早。主要的原因是髋外展肌群弱(臀中肌和臀小肌)

准备贴布:长度4格和2.5格,数量2

拉力:25%~30%

方向:由上至下

贴扎方法:

第一条锚点一格不施加拉力贴于痛点上方,固定好锚点后,贴布施加25%~30%拉力(2格)覆盖痛点,最后一格不施加拉力作为尾点贴扎。第二条贴布由膝后贴往膝前,锚点(半格)不施加拉力贴于痛点后方,然后施加25%~30%拉力(1.5格)覆盖痛点,最后半格不施加拉力作为尾点贴扎。

4.腘绳肌及股四头肌拉伤的I型肌贴

准备贴布:长度4格,数量1

拉力:25%~30%

方向:由上至下

贴扎方法:

腘绳肌及股四头肌拉伤通常位于大腿内侧,锚点一格不施加拉力贴于痛点上方,固定好锚点后,贴布施加25%~30%拉力(2格)覆盖痛点,最后一格不施加拉力作为尾点贴扎。如果宽度不够,可以同样的方法再贴一条。

5.踝关节扭伤或者肌肉损伤形成的淤血的爪型肌贴

踝关节扭伤一般伴有疼痛肿胀和淤青,紧急情况下遵照POLICE原则来处理。20%~50%的案例会导致踝关节慢性疼痛或者不稳。

准备贴布:长度8格,数量2

拉力:10%(很小的拉力或自然拉力即可)

方向:由上至下

贴扎方法:

锚点留两格然后剪成爪型,5个尾支,锚点不施加拉力贴于小腿肚侧面,从中间的小条开始往脚下贴,贴布施加很小的力即可,然后再依次贴左右的小条直至整个贴布下端覆盖肿胀的区域。第二条贴布以相同的方法与第一条的尾支交叉贴扎。贴布粘着皮肤后,从开始的位置向结束的位置摩擦胶布,增加粘附性。

6.跟腱I型、Y型肌贴

跟腱病是过度使用导致的肌腱微细损伤。按压痛,牵拉痛。早期热身后消失,晚期,疼痛将一直持续整个训练的过程。

准备贴布:长度3格,数量2

拉力:30~50%

方向:由足跟向小腿

贴扎方法:

第一条锚点一格贴于足跟,然后被贴扎者足背屈(勾脚尖),贴布施加30~50%拉力覆盖跟腱,最后一格不施加拉力作为尾点,第二条(可选择不贴)裁剪成Y型,尾支2格,锚点覆盖第一条的锚点并稍向下确保贴在皮肤上,两条尾支施加30~50%拉力从左右两侧包绕跟腱(第一条贴布)向上,方法同第一条。

7.足底筋膜炎I型肌贴

足底筋膜炎可导致数月/数年的足跟痛,刚开始跑疼痛会严重,热身后疼痛会逐步消失,跑步结束时疼痛可能再出现。

准备贴布:长度3格和2格,数量2

拉力:3格长度的10~25%,2格长度的35~50%

方向:第一条由足跟向足底,第二条覆盖痛点

贴扎方法:

第一条锚点一格贴于足跟,而后被贴扎者足背屈,贴布施加10~25%拉力覆盖足底,最后一格不施加拉力作为尾点(第一条还可选择爪型贴布);第二条从中间一格开始,施加35~50%拉力覆盖痛点,两边隔半格不施加拉力作为尾点绕足背贴扎。









































白癜风的症状和治疗
北京医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