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肌痛 >> 肌痛原因 >> 0812部分重点

口外:

1.中央性与边缘性骨髓炎鉴别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感染来源以龋病继发病、牙周膜炎、根尖周炎为主

病变多以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主

感染途径是先破坏骨髓,后破坏骨密质,再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病变可累及松质骨和密质骨。

感染途径是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主要破坏密质骨,很少破坏松质骨。

临床表现可以是局限的,但以弥漫型居多。

临床表现多为局限的,弥漫性很少。

骨髓炎累及的牙多数松动,牙周有明显的炎症。

骨髓炎的病源牙多无明显炎症或松动。

病变多在下合体,也可波及下颌支。

病变多发生在下颌角及下颌支,很少波及下颌体。

慢性期x线所见病变明显,可以有大块的死骨形成,周围骨质分解清楚或伴有病理性骨折。

慢性期X型表现是皮质骨酥松脱钙或骨质增生硬化或有小块死骨,与周围骨质无明显分界。

2.骨内外强直鉴别

鉴别点

关节内(真性)强直

关节外(假性)强直

病史

化脓性炎症病史,损伤史

口腔溃疡、上下颌骨骨折史、烧伤以及放射治疗史

颌间瘢痕

面下部发育

严重畸形(成年后患病不明显)

畸形较轻(成年后患病无影响)

He关系

严重错乱(成年后患病不明显)

轻度错乱(成年后患病无影响)

X线征

关节间隙消失,关节部融合呈骨球状(纤维性强直的关节间隙存在但模糊)

关节部正常,上颌与下颌支间间隙可以变窄,密度增高。

3.成釉细胞瘤临床表现、x线表现和治疗方案

临床表现:以下颌体及下颌角较为常见。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逐渐发展使颌骨膨大,造成畸形,左右脸部不对称。如肿瘤侵犯牙槽突时,可使牙松动、脱落或移位;肿瘤继续增大时,使颌骨外板变薄,或甚至吸收,这时肿瘤可以侵入组织内。由于肿瘤的侵犯,可以影响下颌骨的运动度,甚至发生吞咽、咀嚼和呼吸障碍。

x线表现:早期呈蜂窝状,以后形成多房性囊肿样阴影,单房比较少。成釉细胞瘤因为多房性及有一定程度的局部浸润性,故周围囊壁边缘常不整齐、呈半月形切迹。在囊内,牙根有不同程度的吸收。

治疗方案: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冰冻切片检查。传统观点将肿瘤周围骨质至少0.5cm切除。现主张对成釉细胞瘤行刮除术。囊性成釉细胞瘤用减压成形术。

4.口腔颌面部损伤特点

1口腔颌面部血流循环丰富在损伤时的利与弊(易形成血肿、引起窒息、伤口易愈合)

2牙在损伤时的利与弊

3易并发颅脑损伤(伤后有昏迷史)

4有时伴有颈损伤(有无颈部血肿、颈椎损伤或高位截瘫)

5易发生窒息

6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

7易发生感染

8可伴有其他解剖结构的损伤(唾液腺、面神经、三叉神经)

9面部畸形

5.智齿拔出适应证

1阻生智齿反复引起冠周炎

2阻生智齿本身有龋坏,或引起第二磨牙龋坏

3引起第二磨牙与第三磨牙之间食物嵌塞

4因压迫导致第二磨牙牙根或远中骨吸收

5已引起牙源性囊肿或肿瘤

6因正畸需要保证正畸治疗的效果

7可能成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诱因

8因完全骨阻生而被怀疑为某些原因不明的神经痛病因者,或可疑为病灶牙者,亦应拔除。

6.病例分析:舌癌(舌前2/3)

临床表现:有时说话、进食及吞咽均发生困难。晚期舌癌可蔓延至口底或下颌骨,使全舌固定;向后发展可疑侵犯腭舌弓及扁桃体。如有继发感染或侵犯舌根常发生剧烈疼痛,疼痛可反射至耳颞部及整个同侧的头面部。

检查方法:

治疗方法:综合疗法。早期舌癌主张手术根治,颈部行I型淋巴结或II型淋巴结清扫术,也可以密切随访。晚期舌癌采取综合疗法,先诱导放疗,再手术,最后术后放疗。药物治疗可辅助。对舌尖、舌背、舌前2/3边缘部分的小而分化良好的肿瘤,可行局部手术和低温治疗。

7.智齿冠周炎(淋巴管扩散、直接蔓延)

1智齿冠周炎常向磨牙后区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向外穿破,在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间的薄弱处发生皮下气肿,当穿破皮肤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面颊瘘。

2炎症沿着下颌骨外斜线向前,可在相当于下颌第一磨牙颊侧黏膜转折处的骨膜下形成脓肿或破溃成瘘。

3炎症沿下颌支向外侧或内侧向后扩散,可分别引起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感染。此外,亦可导致颊间隙、下颌下间隙、口底间隙、咽旁间隙感染或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发生。

8.阻滞麻醉blockanesthesia

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他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被阻滞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9.LeFort2型骨折

锥形骨折: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内侧壁、眶底或颧上颌缝,再沿上颌骨侧壁至翼突。

10.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11.舍格伦综合征

Ss干燥综合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口腔黏膜及结膜干燥,并伴有各种自身免疫性病征。

临床表现:眼部表现(干燥性角、结膜炎)、口腔表现(唾液分泌减少口干、味觉异常)、唾液腺肿大(腮腺常见)、其他外分泌腺受累的表现(上下呼吸道、皮肤)、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并发症。

12.干槽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病因:感染学说、创伤学说、解剖因素学说、纤维蛋白溶解学说

临床表现:拔牙后2~3d后有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区或头顶部放射,一般镇痛药不能止痛;拔牙窝可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腐臭味强烈。

治疗原则:通过彻底清创和隔离外界对牙槽窝的刺激,以达到迅速止痛、缓解患者痛苦,促进愈合的目的。

13.智齿冠周炎临床表现

急性冠周炎的初期,一般全身症状无明显反应,患者自觉患侧磨牙后区胀痛不适,当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剧。如病情继续发展,局部可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若炎症侵及咀嚼肌时,可引起肌的反射性痉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甚至出现牙关紧闭。

全身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大便便秘、白细胞总数稍有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

慢性冠周炎临床上少有症状,可有轻微压痛不适。

14.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

恶性肿瘤生长快,病程短;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直接侵入周围组织,无包膜,边界不清,不活动,与周围组织粘连;常伴疼痛及受累组织的功能障碍,如下唇麻木,面瘫,张口受限等。常因发展迅速,转移和侵及重要器官及继发恶病质而死亡。组织学观察见细胞形态和结构呈异型性,有异常核分裂。

15.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优缺点

术中切除组织少,术后裂侧唇部中下份的瘢痕线模拟了裂侧人中嵴形态,唇弓形态恢复正常。

优点是:切除组织少,鼻底封闭好,鼻小柱偏斜可获得较好的矫正,患侧人中下份的瘢痕线模拟了人中嵴形态;唇弓形态较好。缺点是:定点灵活性大,初学者不易掌握;完全性唇裂修复后,患侧唇高常嫌不足。

16.真假性强直的鉴别诊断

鉴别点

关节内(真性)强直

关节外(假性)强直

病史

化脓性炎症病史,损伤史

口腔溃疡、上下颌骨骨折史、烧伤以及放射治疗史

颌间瘢痕

面下部发育

严重畸形(成年后患病不明显)

畸形较轻(成年后患病无影响)

He关系

严重错乱(成年后患病不明显)

轻度错乱(成年后患病无影响)

X线征

关节间隙消失,关节部融合呈骨球状(纤维性强直的关节间隙存在但模糊)

关节部正常,上颌与下颌支间间隙可以变窄,密度增高。

17.阻生牙

是由于邻牙、骨或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

18.拔牙适应症

1牙体病损(牙体组织龋坏严重,用现有修复手段已无法恢复和利用的)

2根尖周病(不能用根尖治疗或根尖切除等方法治愈的)

3牙周病(晚期牙周病,牙周骨组织支持大部分丧失)

4牙外伤(根中1/3折断可以拔除)

5错位牙(影响形态功能导致邻牙龋坏,不能用正畸等方法恢复的)

6额外牙(引起正常牙萌出异常造成错牙合畸形)

7埋伏牙、阻生牙(引起邻牙牙根吸收、冠周炎、牙列不齐、邻牙龋坏的均应拔除)

8滞留乳牙()

9治疗需要(正畸、义齿修复、肿瘤累及、恶性肿瘤处理前可能要拔除)

10病灶牙(引起颌骨骨髓炎、牙源性上颌窦炎)

11骨折(颌骨骨折和牙槽突骨折线上的牙)

19.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症状与治疗原则

临床症状: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肿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扪诊呈结节状,搞起处常较软,可有囊性变,低凹处较硬,多为实质性组织。肿瘤长大后除了表现为畸形外,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碍。当肿瘤缓慢生长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生长加速并伴有疼痛、面神经麻痹等,应考虑恶变。

治疗原则:应行手术切除,不能做单纯肿瘤摘除。

20.冠周炎突破后壁后的播散途径

1智齿冠周炎常向磨牙后区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向外穿破,在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间的薄弱处发生皮下气肿,当穿破皮肤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面颊瘘。

2炎症沿着下颌骨外斜线向前,可在相当于下颌第一磨牙颊侧黏膜转折处的骨膜下形成脓肿或破溃成瘘。

3炎症沿下颌支向外侧或内侧向后扩散,可分别引起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感染。此外,亦可导致颊间隙、下颌下间隙、口底间隙、咽旁间隙感染或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发生。

21.骨折治疗原则

骨折解剖复位:既要恢复颌骨解剖形态,又要恢复咬合关系

功能稳定性固定

无创外科

早期功能性运动

22.唇裂旋转推进法的优缺点

优点是:切除组织少,鼻底封闭好,鼻小柱偏斜可获得较好的矫正,患侧人中下份的瘢痕线模拟了人中嵴形态;唇弓形态较好。缺点是:定点灵活性大,初学者不易掌握;完全性唇裂修复后,患侧唇高常嫌不足。

23.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

24.口腔颌面部损伤特点

1口腔颌面部血流循环丰富在损伤时的利与弊(易形成血肿、引起窒息、伤口易愈合)

2牙在损伤时的利与弊

3易并发颅脑损伤(伤后有昏迷史)

4有时伴有颈损伤(有无颈部血肿、颈椎损伤或高位截瘫)

5易发生窒息

6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

7易发生感染

8可伴有其他解剖结构的损伤(唾液腺、面神经、三叉神经)

9面部畸形

25.智齿冠周炎扩散途径

1智齿冠周炎常向磨牙后区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脓肿向外穿破,在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间的薄弱处发生皮下气肿,当穿破皮肤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面颊瘘。

2炎症沿着下颌骨外斜线向前,可在相当于下颌第一磨牙颊侧黏膜转折处的骨膜下形成脓肿或破溃成瘘。

3炎症沿下颌支向外侧或内侧向后扩散,可分别引起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感染。此外,亦可导致颊间隙、下颌下间隙、口底间隙、咽旁间隙感染或扁桃体周围脓肿的发生。

26.P

27.frey综合征:发生于腮腺手术后,发病原因是被切断的耳颞神经核原支配腮腺分泌功能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再生时,与被切断的原支配汗腺和皮下血管的交感神经末梢发生错位连接愈合,当咀嚼和味觉刺激时能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同时引起面部潮红出汗。

27.Lefort3型骨折

颅面分离骨折。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内侧壁、眶底和颧上颌缝,再沿上颌骨侧壁至翼突。

I型是从梨状孔水平、牙槽突上方向两侧水平延伸到上颌翼突缝。

28.拔牙适应症

1牙体病损(牙体组织龋坏严重,用现有修复手段已无法恢复和利用的)

2根尖周病(不能用根尖治疗或根尖切除等方法治愈的)

3牙周病(晚期牙周病,牙周骨组织支持大部分丧失)

4牙外伤(根中1/3折断可以拔除)

5错位牙(影响形态功能导致邻牙龋坏,不能用正畸等方法恢复的)

6额外牙(引起正常牙萌出异常造成错牙合畸形)

7埋伏牙、阻生牙(引起邻牙牙根吸收、冠周炎、牙列不齐、邻牙龋坏的均应拔除)

8滞留乳牙()

9治疗需要(正畸、义齿修复、肿瘤累及、恶性肿瘤处理前可能要拔除)

10病灶牙(引起颌骨骨髓炎、牙源性上颌窦炎)

11骨折(颌骨骨折和牙槽突骨折线上的牙)

29.口腔颌面部损伤特点

1口腔颌面部血流循环丰富在损伤时的利与弊(易形成血肿、引起窒息、伤口易愈合)

2牙在损伤时的利与弊

3易并发颅脑损伤(伤后有昏迷史)

4有时伴有颈损伤(有无颈部血肿、颈椎损伤或高位截瘫)

5易发生窒息

6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

7易发生感染

8可伴有其他解剖结构的损伤(唾液腺、面神经、三叉神经)

9面部畸形

30.发生于各部分的上颌窦癌临床表现

肿瘤发生在上颌窦内壁时,常先出现鼻阻塞、鼻出血、一侧鼻腔分泌物增多,鼻泪管阻塞有流泪的情况。肿瘤发生在上颌窦上壁时,常出现眼球突出,向上移位,可能引起复视;当肿瘤发生自上颌窦外壁时,则表现为面部及唇颊沟肿胀,以及皮肤破溃、肿瘤外露;眶下神经受累可发生面颊部感觉迟钝或麻木;肿瘤发生在上颌窦下壁时,则先引起牙松动、疼痛、龈颊沟肿胀,如将牙痛误诊为牙周炎等拔除,创口不能愈合,形成溃疡,肿瘤突出于牙槽部。

31.沃森瘤临床特点

1多见于男性

2好发于中老年

3患者常有吸烟史

4可有消长史

5绝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

6扪诊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有弹性感

7肿瘤呈多发性

8术中可见肿瘤呈紫褐色,剖面有囊腔形成,内含干酪样或黏液样液体,易被误诊为结核或囊肿。

Tc核素显像呈热结节,具有特征性。

32.腭裂术后并发症

1咽喉部水肿,造成呼吸困难或发生窒息(选择合适插管,操作正确,术后激素)

2出血,腭裂术后少量出血

3窒息,腭裂术后发生窒息极为罕见

4感染,腭裂术后局部感染

5打鼾及睡眠时暂时性呼吸困难

6创口裂开或穿孔(腭瘘)

修复

1.Ferrule

牙本质肩领:冠修复体边缘应该覆盖所有缺损部和原有修复体,并在其边缘上方保留足够的健康牙本质,原则上核的边缘与冠的边缘之间应留有至少1.5mm的牙本质。

2.固位形

人造冠固定在患牙上,不因咀嚼外力而致移位、脱落,这种抵御脱落的力称为固位形。具有增强固位力的几何形状,称为固位形。

Ps抗力形是修复体和患牙抵抗he力而不致被破坏和折裂的几何形状。

3.He支托

Occlusalrest是放置在天然牙he面的可摘局部义齿的重要部件,用以支持义齿、防止义齿龈向移位和传递he力。

4.PFD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也称为金属烤瓷全冠。是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条件下熔附到铸造金属

基底冠上的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5.单端固定桥

Cantileverfixedbridge桥体只有一端有固位体与其固定相连,桥体的另一端与邻牙接触。单端固定桥粘固在一端基牙上。

6.牙体缺损修复原则

1正确恢复形态与功能

2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的健康

3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

4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和固位形的要求

7.He支托的作用

支持、传递he力,稳定义齿,防止食物嵌塞和恢复he关系。

8.桩核冠的适应证

1临床牙冠中度以上缺损(2~4壁缺损),剩余牙体无足够的固位条件,直接充填后无法提供冠修复体固位力者。

2临床牙冠重度缺损,断面达龈下,但牙根有足够长度,经冠延长术或牵引术后可暴露出断面以下至少1.5mm的根面高度,磨牙未暴露根分叉者。

3错位、扭转牙而非正畸适应证者。

4畸形牙直接预备固位体不良者。

9.义齿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1疼痛(基牙、软组织)

2固位不良()

3义齿咀嚼功能差

4义齿摘带困难

5食物嵌塞

6发音不清晰

7咬颊黏膜、咬舌、

8恶心和唾液增多

9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不适

10戴义齿后的美观问题

10.Periodonticsreservepower

牙周潜力是指在正常咀嚼运动中,咀嚼食物的he力大约只为牙周组织所能支持的力量的一半,而在牙周组织中尚储存了另一半的支持能力。

11.Inlay

嵌体为嵌入牙冠内的修复体。

12.二型导线

铸造卡环为分壁卡环,锻造卡坏为上返卡环。分臂卡环的近缺牙区臂端及上返卡环的游离臂端在倒凹区,卡环臂其余部分在非倒凹区,起对抗平衡作用。此类卡环有一定的固位作用,但因为无卡环体,故稳定作用较差。

13.抗力形

使修复体和患牙抵抗he力而不被破坏和折裂的几何形状。

14.半固定桥

中断式固定桥。桥体两端都有固位体,其一端桥体与固位体之间为固定连接体,另一端非固定连接体。

15.固定义齿的设计原则

1恢复形态和功能的原则

2保护基牙及口腔组织健康的原则

3维护患者身心健康的原则

4严格把握适应证

16.肯氏分类

第一类牙弓两侧后部牙缺失,远中无天然牙存在。

第二类牙弓一侧后部牙缺失,远中无天然牙存在。

第三类牙弓的一侧牙缺失,且缺隙两端均有天然牙存在。

第四类牙弓前部牙连续缺失并跨过中线,天然牙在缺隙的远中。

17.RPI的组成,优点

Rest-proximalplatei-Ibar由近中he支托,远中邻面板、颊侧I型杆形卡环,常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

18.影响桩核的固位力的因素

1桩的长度(保证根尖封闭>4mm,保证桩的长度不短于临床牙冠高度,骨内桩的长度大于骨内根长度的1/2即桩的长度应达到根长的2/3~3/4)

2桩的直径(直径在1/4~1/3为宜)

3桩的形态与根管形态的关系

4桩的形状与表面结构

5牙本质肩领(冠修复体的边缘应覆盖所有缺损区与原有修复体,并在其边缘上方保留足够的健康的牙本质,原则上核的边缘与冠边缘之间应留有至少1.5mm的牙本质)

19.导线kahuan?

I一般为简单圆形环形卡环,卡环臂在倒凹区,卡环体在非倒凹区,此类卡环的固位作用和卡抱稳定作用良好。

II铸造卡环为分臂卡环,锻造卡环为上返卡环。分臂卡环的近缺牙区臂端及上返卡环的游离臂端在倒凹区,卡环臂其余部分在非倒凹区,起对抗平衡作用。此类卡环有一定的固位作用,但因无卡环体,故稳定作用差。

III为靠近he缘的高臂卡环,或用下返卡环臂,卡环臂端在倒凹区。此类卡环有一定的卡抱和稳定固位作用,但不如I型导线卡环理想。

20.生物学宽度

21.牙本质肩领

冠修复体的边缘应覆盖所有缺损区与原有修复体,并在其边缘上方保留足够的健康牙本质,原则上核的边缘与冠的边缘之间应留有至少1.5mm的牙本质。

22.排龈

在牙体预备和取印模前,采用机械性或药物性的手段,让龈缘收缩,龈缘液体得到控制,使龈沟出现间隙并清晰暴露预备体边缘的技术,目的是让牙颈部的印模更清晰、准确。

23.牙周潜力

指在正产咀嚼活动中,咀嚼食物的he力只为牙周组织所能支持的力量的一半,而在牙周组织中尚储存了另一半的支持能力。

24.附着体义齿定义及附着体分类

Dentureretainedbyattachment是以附着体为主要固位形式的可摘局部义齿或固定-活动联合义齿。分类有1冠内、冠外、根面附着体2精密、半精密附着体3刚性、弹性附着体

25.固定桥分类

双端固定桥

单端固定桥

半固定桥

复合固定桥

26.Rpi卡环组组成及优点

是由远中邻面板、近中he支托、颊侧I型杆形卡环三部分组成,常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

优点:1在he力作用下,游离端邻缺隙基牙受力小,且作用力方向接近牙长轴2I型杆与基牙接触面小,美观且患龋率小3邻面导板可防止义齿与基牙间食物嵌塞同时起舌侧对抗卡环臂作用4近中he支托小连接体同样起舌侧对抗卡环臂作用并可防止游离端义齿向远中移位。5游离端基托下组织受力虽增加,但作用力较垂直于牙槽嵴,且较均匀。

27.Pfm,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也称为金属烤瓷全冠。是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条件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的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也称为金属烤瓷全冠。是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条件下熔附到铸造金属

基底冠上的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

28.Periodonticsreservepower

牙周潜力:是指在正常咀嚼运动中,咀嚼食物的he力大约只为牙周组织所能支持的力量的一半,而在牙周组织中尚储存了另一半的支持能力。

29.I型导线

一般为简单圆环形卡环,卡环臂在倒凹区,卡环体在非倒凹区,此类卡环的固位作用及卡抱稳定作用良好。

30.牙列缺损

Dentitiondefect是指上颌或下颌的牙列内有数目不等的牙缺失,同时仍余留不同数目的天然牙。

31.半固定桥

Semi--rigid-bridge应力中断式固定桥,桥体两端都有固位体,其一端桥体与固位体之间为固定连接体,另一端为非固定相连。

32.Kenney分类

第一类牙弓两侧后部牙缺失,远中无天然牙存在。

第二类牙弓一侧后部牙缺失,远中无天然牙存在。

第三类牙弓的一侧牙缺失,且缺隙两端均有天然牙存在。

第四类牙弓前部牙连续缺失并跨过中线,天然牙在缺隙的远中。

33.全冠修复龈炎缘的原因

1修复体轴面外形不良,如短冠修复体轴面突度不足,食物冲击牙龈;轴面突度过大,食物向龈方滑动时无法与龈组织接触,使龈组织失去生理按摩作用,也可造成局部龈缘炎。

2冠边缘线过长,边缘抛光不良,修复体边缘有悬突或台阶。

3试冠、戴冠时对牙龈损伤

4嵌塞食物的压迫

5倾斜牙、异位牙修复体未能恢复正常排列和外形。

34.固定义齿设计原则

1有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能够抵抗各种外力而不至于松动、脱落或破损。

2能够恢复桥基牙的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前牙还应美观。

3能够保护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的健康,预防口腔病变的发生。

4能够取得固定桥所需的共同就位道。

5固位体材料的加工性能、机械强度、化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经久耐用,不易腐蚀和变色,不刺激口腔组织,无毒性。

35.可摘义齿不稳定的临床表现和切削方法

1翘起

2摆动

3旋转

4下沉

削减方法

1设置平衡力

2增加支持力

3减少不稳定作用力

4消除或减弱支点作用

36.如何预防pfm全冠修复中的龈染色问题

1牙体预备保证龈缘肩台有合理厚度和外形

2保证金属基底外形和金属本体的制作质量

3粘固前清除冠内面的氧化物

4选用高质量的粘结剂和确保粘结质量

5彻底清除多余的粘固料

6及时应用控制龈缘炎的药物,保证口腔清洁

7有条件时,鼓励使用贵金属的金属烤瓷合金

8采用全瓷颈缘,或用瓷层有效遮盖金属基底底色等。

37.简述可摘局部义齿基托的最大伸展范围

根据缺牙部位、数目、基牙健康状况、牙槽嵴吸收程度和邻近软组织缺损情况、he力大小等决定。牙支持式义齿应尽量减少基托范围,采用铸造金属支架,使患者感到轻巧、舒适、美观。混合支持式的游离端义齿,在不影响唇、颊、舌软组织活动的原则下,基托范围应尽量伸展以分散he力、争取尽可能大范围的基托下黏膜组织的支持。

38.简述影响桩冠固位的有关因素

1桩的长度(保证根尖封闭>4mm,保证桩的长度不短于临床牙冠高度,骨内桩的长度大于骨内根长度的1/2即桩的长度应达到根长的2/3~3/4)

2桩的直径(直径在1/4~1/3为宜)

3桩的形态与根管形态的关系

4桩的形状与表面结构

5牙本质肩领(冠修复体的边缘应覆盖所有缺损区与原有修复体,并在其边缘上方保留足够的健康的牙本质,原则上核的边缘与冠边缘之间应留有至少1.5mm的牙本质)

39.Rpi的卡环组成是什么

是由远中邻面板、近中he支托、颊侧I型杆形卡环三部分组成,常用于远中游离端义齿。

40.什么是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适应证

Magneticattachment是利用磁性材料的磁力将修复体吸附到基牙或种植体上,使修复体获得固位和稳定的一种装置。

1磁性附着体固位覆盖义齿-----适应证范围广,单颌义齿的颌间距离不低于6mm

2完全由磁性固位体固位的局部覆盖义齿:主要用于缺牙区较大,余留牙根较多的。

3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固定-可摘局部义齿:主要适用于缺牙区较大的单双侧游离端缺损,以及非游离端缺损。Kennedy类缺损。余留基牙健康,缺牙区he龈距大于6mm,手功能无障碍的患者。

4磁性附着体与卡环共同固位的可摘局部义齿:缺牙区大、余留牙根少、有可利用的余留基牙的情况。

5磁性附着体与其他附着体共同固位的可摘局部义齿:与所用附着体的适应证相同。

6磁性附着体固位的过渡义齿

41.固定义齿戴牙后出现基牙疼痛,其原因及相应处理方法是什么?

(一)过敏性疼痛1固定桥在戴入和粘固过程中出现疼痛:牙本质暴露,存在刺激,处理是给予一定的脱敏处理。2固定桥粘固后近期内遇冷热刺激疼痛:安抚3固定桥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遇冷热刺激疼痛:重新粘固,制作。

(二)咬合痛1.粘结后短期内出现:调he2.使用一段时间以后:调he,牙周根尖治疗

(三)自发性疼痛1.牙髓炎:应急处理,修复体2.根尖周炎:根管治疗/切除术3.嵌塞性疼痛:明确嵌塞病因,拆除重做或调he。

42.全冠修复食物嵌塞的原因

牙体牙髓

1.Dmf

D龋齿数m因龋失牙数f因龋补牙数

每个患者所患龋齿的均数,反映龋均的常用指数是龋失补指数。

2.Retentionform

固位形:防止充填体在侧向或垂直向力的作用下发生移位、脱落的形状。

Resistanceform

抗力形:使充填体和余留牙体组织获得足够的抗力,承受咬合力时不折裂的形状。

3.逆行性牙髓炎

感染来源于深牙周袋、细菌及毒素通过根尖孔或侧副根管逆行进入牙髓,引起根部牙髓的慢性炎症,也可由局限的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4.直接盖髓术

用药物覆盖牙髓暴露处,以保护牙髓、保存牙髓活力的方法。

5.急性根尖周炎的排脓途径

通过牙髓腔突破骨膜、黏膜或皮肤向外排脓:1穿通骨壁突破黏膜排脓2穿通骨壁突破皮肤排脓3突破上颌窦壁排脓4突破鼻底黏膜排脓

通过根尖孔经根管从冠部缺损处排脓

通过牙周膜从龈沟或牙周袋排脓

6.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

1去尽龋坏组织,确保充填体与洞壁紧贴,防止继发龋发生。临床上根据牙本质的硬度和着色两个标准来判断龋坏组织是否去尽。

2保护牙髓组织:1间断操作,使用锐利器械,并用水冷却2勿向髓腔方向加压,特别是制备深窝洞时3清楚了解牙体组织结构、髓腔解剖形态及增龄变化,防止意外穿髓。

3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1窝洞作最小程度扩展,特别是在颊舌径和牙髓方向2窝洞的龈缘只扩展到健康的牙体组织,应尽量位于牙龈边缘的he方3尽量不作预防性扩展

4注意患者全身状况和精神状态,对某些慢性病患者或儿童,手术时间不宜过长,动作要敏捷请柔。

7.案例和wpbl一样

8.根尖周炎,诊断,诊断依据,治疗方案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早期咬合不适、发木、浮出、胀感,无自发痛或有轻微钝痛,紧咬牙症状减轻,随病变发展,症状加重,出现自发性、持续性钝痛,咬合痛明显。

后发展到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变成根尖脓肿期:有自发性、持续性剧烈跳痛,伸长感加重,咬合疼痛明显,以致不敢咬合。发展到骨膜下脓肿:会有剧烈、持续、搏动性剧烈跳痛,轻触即可引起剧痛,影响睡眠进食,可伴有全身症状。发展到黏膜下脓肿:自发性胀痛及咬合痛减轻,全身症状缓解。

9.急性牙髓炎,诊断,诊断依据,治疗方案

可复性牙髓炎:冷热酸甜刺激时出现瞬间疼痛反应(尤其对冷刺激敏感),刺激一去除疼痛随即消失,无自发痛。

不可复性牙髓炎:自发性阵发性痛,化脓时可有搏动性跳痛。

夜间痛

温度刺激加剧疼痛,如牙髓化脓或部分坏死可表现为“热痛冷缓解”

疼痛不能自行定位

10.抗力形:

使充填体和余留的牙体组织获得足够的抗力,承受咬合时不折断的形状。

11.楔状缺损

Wedge-shapeddefect是发生在牙齿唇、颊面颈部的慢性硬组织缺损。典型缺损由两个夹面组成,口大底小,呈楔形。多发生于同一个患者的多个牙上。

12.根管治疗

RootcanaltherapyRCT通过机械清洗和化学消毒的方法预备根管,将牙髓腔内的病源刺激物全部清除,经过对根管的清理、成形,必要的药物消毒及严密充填,达到消除感染源,堵塞、封闭根管空腔,消灭细菌的生存空间,防止再感染的目的,包括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三大步骤。

13.侧支根管

Lateralcanal:与主根管接近垂直的分支根管,直达牙根表面。

副根管accessorycanal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细小分支。

根尖分歧apicalramification根尖1/3部分从主根管发出的分支根管。

14.深龋治疗原则

终止龋病发展,促进牙髓防御性反应。

保护牙髓。

正确判断牙髓状况。

15.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和急性根尖周炎鉴别要点和急诊处理

16.患牙诊断,疾病过程,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