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肌紊乱疾病(masticatorymuscledisorders)包括肌筋膜疼痛、肌炎、肌痉挛、不能分类的局部肌痛以及肌纤维变性挛缩等,以肌筋膜疼痛为多见。肌筋膜疼痛又称肌筋膜疼痛功能紊乱综合征,是指原发性咀嚼肌疼痛,以面部肌筋膜扳机点疼痛为主要特征,并有肌肉压痛,颞下颌关节运动受限等症状。

病因

外伤、微小创伤、精神紧张、寒冷刺激、紧咬牙、夜磨牙等可导致咀嚼肌的直接受损。开口过大或因牙科治疗等需长时间大张口,可导致咀嚼肌过度活动。不良修复体或牙合垫过高使牙合间距离增大,可导致咀嚼肌过度伸展或拉长。无牙牙合患者牙槽骨明显吸收或双侧后牙缺失则可使咀嚼肌过度收缩,最后出现肌疲劳。

临床表现

一处或多处咀嚼肌出现局部持续性疼痛,在耳部或耳前区钝痛,疼痛常放射到颞部、前额、眼部、下颌角、颈外侧或枕部。有扳机点疼痛,沿受累肌肉的长轴触压时肌肉发硬。晨起时疼痛轻微,在一天中逐渐加重,咀嚼与大张口时疼痛加剧。下颌运动受限,单侧肌筋膜疼痛,开口型偏向患侧。关节区无压痛,单纯的肌筋膜疼痛无关节弹响。如为双侧肌筋膜疼痛,开口型不发生偏斜,开口度明显减小至1cm左右,被动开口时疼痛明显,但开口度可增大。可伴有耳鸣、眩晕、牙痛、头痛等症状。

诊断

患者有面部外伤、精神紧张、咬硬物、紧咬牙、夜磨牙、突发性牙合关系紊乱等病史。临床检查主要是肌肉扪诊。沿咀嚼肌长轴可扪及肌肉发硬的条索、压痛或扳机点及放射性疼痛。开口受限,被动张口出现肌筋膜疼痛,但开口度可增大。诊断性地封闭神经和肌肉,可使疼痛消失。临床、关节X线检查以及生化检查无颞下颌关节内的病理改变。

治疗

保守治疗为主。肌筋膜疼痛的早期或急性阶段,嘱患者进软食,下颌休息或减少活动。采用氯乙烷对受累咀嚼肌进行喷雾,局部热敷,理疗,服用非激素抗感染药。后期或慢性期要进行开口训练,并辅以封闭治疗、针灸、服用镇静药物、应用牙合垫以及调牙合治疗等。

本文出自丁香园医药百科,原标题《咀嚼肌紊乱疾病》。仅供行业专业人士参考及交流,不代表本账号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对文中涉及到的药理或实验操作过程做过验证,不视为医疗意见或建议。本账号不对上述摘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亲密的产品昏割线--------

==========================

此内容仅限与口腔专业人士沟通使用。

分享点击右上角图标分享到朋友圈即可让更多好友了解口腔健康知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