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就要到了,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个小长假出行游玩、聚餐或者宅在家里休息,但是快乐的假期也不要忘记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哦!那么元旦如何过才能既舒服又养生呢?
饮食
啤酒不可多喝
酒精含有非常高的热量,常会囤积在腹部上。据说3瓶啤酒=卡路里=3公斤牛奶=20个鸡蛋=2个汉堡。因此请留心你所喝的饮品来避免啤酒肚。建议试试干葡萄酒、血玛莉酒或是无糖酒精饮料来代替啤酒和苹果酒。
少吃油炸食品
由于油炸食品经高温处理容易产生亚硝酸盐类物质而且油炸食品不易消化,比较油腻,容易引起胃病。油炸食品热量高,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危险食品。
记得多喝水
酒和咖啡会减少你身体中的水分,因此记得每天喝两升水。每次喝完酒精饮品后再喝杯水,这样就不容易醉了。另外,多喝水还能保持体内所需水分,避免皮肤干燥。
饮食需适量
过多地摄入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使胃肠蠕动较慢,导致人体的消化不良。再加上血液和氧气过多地集中在肠胃,心脏与大脑等重要器官血液相应减少,甚至缺血,人体便会感到疲惫不堪,昏昏欲睡。因此,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形成人体对营养吸收的良好状态。在节日,别为自己喝了佳酿,吃了点心、巧克力或是糖果而感到内疚,只要注意食量就可以。量少一些,这样你就能品尝到各式各样的可口美食了。
注意荤素搭配
节假日聚餐,难免鸡、鸭、鱼、肉堆满桌,大吃大喝以后,许多人感到发腻,殊不知,这就是“轻度酸中毒”的反应。正常人体血液呈弱碱性,因此当食物中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的比例为1∶4时最为合适,餐后会感到很舒服。大凡富含蛋白质的鱼、肉、海产品、贝类、蛋类等均属酸性食物,过多食用会使血液从弱碱性转呈酸性,遂令人倦怠乏力,重则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欲避免上述状态,就必须增加蔬菜、瓜果、薯类、菌类和茶等碱性食物。
保健
过节须有节
长假期间,不少人通宵达旦地打牌、跳舞、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甚至和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长谈。长时间地坐着,可导致颈椎、腰椎劳损、下肢静脉曲张、浮肿,长时间使用鼠标易导致手腕损伤。同时,过度的紧张、过于的兴奋,大脑和心理会变得非常疲惫、压抑。长假常常会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许多人晚睡晚起。生活无规律,容易使机体失去平衡,扰乱体内原来的生物钟,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
当心“假期懒人征”
放假期间,大家心情放松,加上成天吃吃喝喝、看电视、看电影,逍遥得不得了;而且现在做家务越来越轻松,大大地减少了家务劳动的强度;加上户户有车代步,上下楼梯也有电梯,手脚的活动机会大幅减少。谁知几天下来,大脑功能降低了,思维智能变得迟钝了,自己神情呆滞而不自知。如果你觉得自己懒得动脑子、四肢怠懈,懒得动,可能就是得了“假期懒人征”。懒人病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越安逸,越闲越怠,越养越懒。因此在放假期间,也要注意安逸适度。
保暖不熬夜,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节日团聚,老年人心情高兴,再加之饮酒,可能会使血压升高,有致病危险。寒冷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重大诱因,因此,元旦期间,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保暖,高血压病人要按时服药。避免心情过度激动。此外,熬夜打牌、看电视也会诱发疾病,影响健康。元旦期间,作息也要尽量正常。
出行
带上充足的药品
出行前带够装备一瓶清水,除了解渴,还可冲洗伤口;毛巾、围巾,可以伤口,防止出血;黄连素、感冒药、创可贴、绷带、晕车药、消毒纸巾、酒精;慢性病患者带上常用药,老人还可备盒速效救心丸。
食物中毒
一旦怀疑自己食物中毒,要立即停止进食,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催吐。如已经开始呕吐,要注意在上吐下泻之后及时喝水,以免缺水导致休克。要提醒的是,如果因食物中毒引起腹泻,并伴有面色苍白、出虚汗、手脚冰凉等症状,即便年轻体力好,也一定要终止旅游,及时就医,否则可能导致晕厥。
冻伤
冻伤症状包括麻木、肿胀、刺痛、疼痛或出现类似烫伤的水泡。出现冻伤应立即进入室内,去除患处冷湿衣物。用温水浸泡冻伤处(切勿擦揉),直到皮肤变软,感觉恢复。可考虑用消毒绷带包扎患处,注意是否出现低体温症症状。为保险起见,最好立即就医。冻伤处变色、变硬或感觉丧失时,这一点尤其重要。
扭伤
不慎扭伤后,应尽快坐下来休息。如果周围有冰水或冰袋,赶紧敷在患处2—3次,每次大约10—15分钟,以消肿止痛,如没有冰块,也可用冷水冲洗。扭伤其实是内出血,在经过紧急处理后,最好进行加压包扎,做法是用干净的绷带、毛巾压在患处,然后抬高患肢,比如平躺时,给脚下垫个高枕头等,以消除肿胀。
合理安排时间
安排好时间行程,留出缓冲的时间来调整状态,迎接节后的工作。
明天就是元旦小长假了,看了上面的内容赶快计划一下自己的假期吧!祝大家健康、开心!
恭
新
贺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