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诊疗概要

第二节风湿病常见症状

二、风湿病其他常见症状

朱良春认为,风湿病除了疼痛、肿胀、僵直拘挛三大主证(症)外,由于患者体质差异、疾病种类不同,在风湿病发病的各个阶段还可以见到其他不同症状,在疾病的某个阶段,还有可能成为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因此,为医者在明悉三大主症的基础上,对其他常见症状也不可不察。

1

发热

发热是风湿病常见的症状之一。风湿病发热的基本病理机制是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邪气郁结,壅闭不散或脏腑阴阳失调。风湿病发热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寒热往来、壮热,长期低热或持续高热不退等,其临床证候有风寒外袭、风热外袭、湿热痹阻、邪阻少阳、热盛气分、热入营血,阴虚潮热等。

发热可见于多种风湿病。但以热痹、湿热痹最为多见。风湿病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成人斯帝尔氏病、风湿性多肌痛、干燥综合征、银屑性关节炎等均可见发热。

1.风寒发热

临床表现:本证多见于风湿病早期,症见恶寒发热,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等。

症状分析:外感风寒之邪,寒邪束表,故恶寒重,无汗;邪正交争故发热。寒邪外袭,经络被阻故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束表之征象。

2.风热发热

临床表现:本证多见于风湿病早期,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咽喉疼痛、口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症状分析:外感风热,卫阳被郁,故发热、微恶风寒;热为阳邪,故发热重恶寒轻;热邪袭肺则咽喉疼痛,热伤津液故口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之征象。

3.少阳发热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口干苦,咽干,肢节疼痛,不思饮食。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症状分析:患者气血虚弱,邪气入侵,邪正交争于表里之间,枢机不利,故寒热往来如疟;少阳邪热循经上炎故咽干口苦;气机不利,疏泄失常,胃气失和,故不欲饮食。脉弦为少阳病之征象。

4.热炽气分

临床表现:壮热不退,面赤口渴,多汗心烦,或见关节红肿热痛。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大、滑数有力。

症状分析:邪热入里,热盛于内,充斥于外,故见壮热不退、面赤;热伤津液故口渴;热邪迫津液外泄故多汗,热扰心神故心烦;热郁关节故可见红肿热痛。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或滑数有力,均为热盛之征象。

5.湿热痹阻

临床表现:发热日久不退,身热不扬,发热或轻或重,汗出不解,肢节沉重,渴不欲饮。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症状分析:湿性黏滞,湿热互结,病程缠绵,故其发热日久不退,汗出热不解;湿中蕴热,故身热不扬;湿邪内阻,故渴不欲饮;湿邪重浊,留滞肢节故肢体沉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征象。

6.热入营血

临床表现:发热较重或壮热不退,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皮肤斑疹,口干不甚渴饮。舌质红绛,少苔、脉细数。

症状分析:热入营血,热邪炽盛,故见壮热;邪热耗损伤阴则身热夜甚;热扰心神则心烦躁扰;营阴下能上承,故口干不欲饮。舌质红绛、少苔、脉细数为热入营血之象。

7.阴虚发热

临床表现:身热不甚,日久不退,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症状分析:风湿病日久,阴液耗伤,虚热内生,故身热不甚,日久不退,午后潮热;阴液不足故口干;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征象。

2

畏恶风寒

畏恶风寒是风湿病常见的症状。畏恶风寒既可以表现为全身的症状,亦可表现为肢体关节局部的症状。畏恶风寒实际包括了恶风、畏寒、恶寒三种不同的症状。恶风是为遇风吹始觉怕冷;畏寒是患者怕冷,但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有所缓解;恶寒指怕冷,且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一般恶寒者皆恶风,恶风者也多兼有恶寒。故以畏恶风寒概括之。

1.风寒外束

临床表现:风湿病初起,恶风寒,发热,身体疼痛,无汗,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症状分析:风湿病初起,风寒外束,邪正交争故发热;风寒束表,经脉不利,故身体疼痛,寒邪外束皮毛,腠理闭塞故无汗;感受寒邪,津液未伤故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表证之征象。

2.风寒湿痹阻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疼痛,局部畏风,遇寒加重,遇热得温痛减。舌苔薄白,脉弦紧滑。

症状分析:风寒湿邪痹阻肢体关节,气血被阻,不通则痛。风寒湿邪痹阻、阳气不通,以及寒湿之邪损伤阳气,故见局部畏恶风寒,遇寒加重,遇温阳气得以通行故痛减。舌淡苔白、脉弦紧滑为寒湿之征象。

3.气虚恶风

临床表现:恶风。常自汗出,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脉沉细无力。

症状分析:气虚卫外不固,故见恶风,常自汗出;脾气虚,故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脉沉细无力为气虚之征象。

4.阳虚内寒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冷痛畏寒,常需加衣被、近火取暖方能缓解,手足不温,精神疲惫,自汗出,汗出后畏寒加重,便溏,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症状分析:风湿病日久,阳气耗伤,不能温煦肢体关节故畏寒;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故手足不温;阳虚则精神失养,故见精神疲惫;阳虚卫表不固,故自汗出,汗出之后,阳气随之耗伤而畏寒加重;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故见便溏;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阳虚之征。

3

多汗

多汗是指较正常人出汗过多的一种症状。风湿病患者中多汗一症并不少见,其严重者,汗出不断,衣襟常湿。多汗有自汗与盗汗的不同。自汗是指人体不因劳累,天热、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汗出较多。盗汗是指睡眠时汗出,醒来即止。多汗症状有虚实之别,虚则多由气虚、阳虚、阴虚所致;实则多由营卫失和、风湿外侵、湿热内蕴、热炽气分所致。

1.风湿汗出

临床表现:多见于风湿病初起,时自汗出,汗出不多,畏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而滑。

症状分析:风湿病初起,感受风湿之邪,卫气受伤,卫阳不固,故时自汗出;外感风湿,故畏寒恶风;湿性重浊,湿滞肢体,故肢体困重。舌苔薄白、脉浮滑是风湿之征象。

2.营卫不和

临床表现:风湿病初起,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发热。舌苔薄白,脉缓。

症状分析:风湿病初起,感受风邪,卫气不出,腠理开泄,营阴不能内守,故汗出;伤于风故恶风,邪正交争故发热,邪滞经络则见身体酸楚。舌苔薄白,脉缓为伤风之征象。

3.湿热内蕴

临床表现:汗出较多,常湿衣襟,日久不愈,关节肿热,肢体沉重,屈伸不利,口干不欲饮。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症状分析:湿热阻于气机,宣降失常,故汗出较多;湿性粘滞,故汗出日久不愈;湿性重浊,故肢体沉重;湿热留滞肢节,故屈伸不利,关节肿热;湿阻津不上承,故口干不欲饮;舌苔黄厚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表现。

4.热炽气分

临床表现:身壮热,汗出较多,口渴欲饮,舌红,苔黄燥,肺洪大、数实。

症状分析:热盛于里,故身壮热;热邪迫津液外出,故汗出较多,热邪伤津,故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燥、脉洪大数实为热盛气分之象。

5.气虚汗出

临床表现:常自汗出,动则益甚,时恶风寒,倦怠乏力,气短声怯,易患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虚。

症状分析:此证因风湿病日久,或身体素弱,复感外邪,邪伤正气而致。气虚失于固摄,故常自汗出;动则气耗,故汗出益甚;表虚不耐邪侵,故畏恶风寒、易患感冒;倦怠乏力、气短声怯是气虚之征象。

6.阳虚汗出

临床表现:常自汗出,肢冷畏寒、汗出后加重,神疲倦怠,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症状分析:风湿病日久,阳气受损,阳虚不能卫外,故汗出;阳失温煦,则肢冷不温;阳虚神失所养,故神疲无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是阳虚之表现。

7.阴虚盗汗

临床表现:盗汗,口干咽痛,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症状分析:风湿病日久,阴液耗伤,阴虚火旺,虚热迫津外出故盗汗;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故口干咽痛;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皆为阴虚火旺之象。

4

晨僵

晨僵是典型的风湿病的症状。表现为患者早晨起床或睡醒之后,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同时可伴有肢端发凉、麻木等现象,严重时可有全身僵硬感。起床后经活动或温暖后,症状会缓解或消除。晨疆持续的时或长或短,轻者关节活动数分钟后即可缓解,重者需到午后方能缓解。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多见有晨僵。

晨僵主要见于中医风湿病之尪痹、脊痹、大偻、骨痹等病证,主要证候有寒湿痹阻、湿热痹阻、痰瘀痹阻、肾阳亏虚等。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晨僵更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RA),是该病典型表现,早期症状之一。

1.寒湿痹阻晨僵

临床表现:晨僵,伴有关节冷痛肿胀,遇寒加重,遇热减轻。舌质淡,苔白,脉弦滑。

症状分析:寒湿痹阻,气血不畅,关节不利,故见晨僵。寒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湿阻滞,有形之湿邪与收引之寒邪相合,痹阻日甚,故见关节冷痛肿胀,遇寒加重,遇热减轻。舌质淡、苔白、脉弦滑为寒湿痹阻之象。

2.湿热痹阻晨僵

临床表现:晨僵,伴有关节肿热疼痛,皮肤发红,发热,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症状分析:湿热痹阻,气血不畅,关节不利,故见晨僵。热为阳邪,湿热阻滞,故见关节肿热疼痛,皮肤发红;热邪充斥于外,故见发热,热邪伤津故见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滑数为湿热痹阻之象。

3.痰瘀痹阻晨僵

临床表现:晨僵,伴关节疼痛肿胀日久,刺痛,疼痛夜晚加重,痛有定处,或见关节周围皮肤紫暗,皮下或见结节。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滑涩。

症状分析:痰瘀痹阻,气血不畅,关节不利,故见晨僵;刺痛夜晚加重,痛有定处,或见关节周围皮肤紫暗,皮下或见结节为血瘀之象;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滑涩为痰瘀交阻之征象。

4.肾阳亏虚

临床表现:晨僵,伴局部关节冷痛,手足不温,畏寒喜暖,精神疲惫,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症状分析:阳虚寒凝,关节失于温煦,故见关节冷痛、晨僵;阳气虚不能敷达四肢,故见手足不温。阳气虚,精神失养,故精神疲惫;阳虚腰膝失其所荣,故见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为阳虚之象。

5

麻木

麻木是指患者肌肤感觉异常或知觉障碍的一种症状。“麻”是指自觉肌肉之内如虫乱行,按之不止;“木”是指皮肤不知痒痛,按之不知,掐之不觉,一般通称“麻木”。《医学统旨》说:“麻木,不仁之疾也,但麻为木之微,木为麻之甚耳。”此语极有见地。“麻木”实为两种症状,但因其病因病机相似,故—并论述。

风湿病麻木多见于四肢、手足,有因实者,有因虚者。实者多由寒湿痹阻,痰瘀痹阻所致;虚者多由气血不足,不能荣养肌肤、关节有关。麻木可见于寒湿痹、颈痹、脉痹、皮痹等。多发性神经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病可见麻木的症状。

1.寒湿痹阻麻木

临床表现:四肢肌肤麻木,肢冷不温,遇寒加重,遇热或活动后暂时减轻,或伴随有肢节冷痛,舌质谈,苔白润,脉弦或滑。

症状分析:寒湿之邪外侵肌肤,气血不和,经脉不畅,故见麻木;寒湿伤阳,阳失温煦,故肢冷不温、遇寒加重;寒湿阻络,经气不通,故肢节冷痛;遇热或活动后,气血得以流通,故可暂时缓解,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滑为寒湿之征象。

2.痰瘀痹阻麻木

临床表现:四肢肌肤麻木日久,皮肤不荣甚或甲错,肢体困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腻,脉细滑。

症状分析:痰瘀痹阻肌肤,气血不畅,皮肤失养,故是皮肤不荣甚或甲错,痰湿内阻故肢体困重,舌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滑为瘀血、痰浊之征。

3.气血不足麻木

临床表现:四肢肌肤麻木,休息后则减轻,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心悸气短,不寐健忘,舌质淡,脉细无力。

症状分析:风湿病日久,气血耗伤,四肢肌肤失荣所致。劳则气血更加亏损,故病情加重;休息后气血渐复故减缓;倦怠乏力,气短为气虚所致;心悸、不寐、健忘为血虚不能养心所致。舌淡,脉细是气血不足之表现。

未完待续

(本篇文章出自朱婉华院长主编《朱良春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医院全国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团队整理上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