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成无己:太阳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臂内挟脊,抵腰中。论曰“太阳之病,项背强痛而恶寒”,以太阳感受风寒,则经脉不利,而项为之急,颈为之强尔。伤寒颈项强急者,太阳表证也,必发散而解之可也。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是皆发散之剂也。二者均是项背强而发散,又有轻重者。盖发热、汗出恶风者为表虚,表虚者可解肌;无汗、恶风者为表实,表实者可发汗。是以为治不同也。世书或谓桂枝加葛根汤方,是桂枝加麻黄葛根。深详究之,无汗恶风为表实,正可发汗,则于桂枝汤中加葛根、麻黄为当矣;汗出恶风为表虚,表虚者可解肌,恐是桂枝汤中,但加葛根,而不加麻黄也。几,音殊;几几,引颈之貌,几短羽鸟也。短羽之鸟,不能飞腾,动则先伸引其头尔,项背强者,动亦如之,非若几案之几而偃屈也。太阳伤寒项背强,其或太阳中风,加之寒湿而成痉者,亦项强也,论曰“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脉赤,独头面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金匮要略》曰“太阳病,其证项背强几几然,脉反沉迟者,此为痉,桂枝加栝蒌汤主之”。虽项背强,然太阳病表证,悉当发散。又有结胸病者,项亦强如柔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汤丸主之。临病之际,审其表里,可汗可下,随证投汤则万全矣。

尤在泾: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二条本是痉证,而有表虚表实之分,表实者无汗,表虚者汗反自出,即所谓刚痉、柔痉也。然痉、筋病也,亦风病也,故虽有刚柔之异,而其项背强几几、恶风则一也。几几,项强连背,不能展顾之貌。桂枝加葛根汤,如太阳桂枝汤例,葛根汤,如太阳麻黄汤例,而并加葛根者,以项背几几,筋骨肌肉并痹而不用,故加葛根以疏肌肉之邪,且并须桂、芍、姜、枣.以通营卫之气。

佚名氏:太阳中风,自汗几几,项背强,颈项属阳明,但此为太阳初入,阳明未知,两经各半,故仲景于此不言合病,止以葛根一味,加入桂枝汤,使邪还太阳为易也,然不啜粥,盖葛根之轻扬,已足引阳明袭邪,共桂枝成解肌之功耳。

张令韶:经云“邪入于输,腰脊乃强”。项背强者,邪入于输而经气不舒也。几几者,短羽之鸟欲飞不能状,乃形容强急之形,欲伸而不能伸,有如几几然也。

王晋三:桂枝加葛根汤,治邪从太阳来,才及阳明,即于方中加葛根,先于其所往,以伐阳明之邪。因太阳未罢,故仍用桂枝汤以截其后。

江琥曰:太阳病项背强矣,复几几然,颈不得舒,颈之经属阳明,项背与颈几几然,其状当无汗,今反汗出、恶风,仲景法“太阳病,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今因其几几然,故加葛根于桂枝汤中,以兼祛阳明经之风也。

《金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实邪也。今反汗出恶风者,虚邪也,宜桂枝加葛根汤,解太阳之风,发阳明之汗也。

王付:本方解肌散邪,生津舒筋。对于肌肉僵硬疼痛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就临证及查文献所见,本方可以用于治疗流行性肌张力综合征,纤维肌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自发性寰椎半脱位,闭塞性动脉硬化,紧张性头痛,缺血性脑梗死,颈椎增生,关节疼痛,肌肉劳损,铁打损伤,荨麻疹,风疹等病而见筋脉不和证机者,俱可加减运用。在用时可加川芎、乳香、没药等活血通络之品,以加强疗效。

1.刘渡舟项背拘急治验

刘某,男,41岁。患病已三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问其大便则称稀溏,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状。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辨为桂枝加葛根汤证,其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为“太阳阳明合病”。处方:

桂枝15g,白芍15g,葛根16g,生姜12g,炙甘草10g,大枣12枚。

服药后不须吸粥。连服7剂,诸症霍然。

按:本证在项背强急的同时,并见下利、下坠与脱肛,实补原方之所略也。后世用本方治疗外感不解,又有下利之证,每获效验。刘老认为,本方用于治疗风寒背部痹痛,以及下颌关节炎等,亦有较好疗效。

2.蒲辅周痢疾治验

陈某某,男,4岁半。年8月15日突然发热,恶心呕吐,4小时内抽风2次,因昏迷而急诊入院。患儿大便呈脓血样,有里急后重现象,当时诊为急性中毒性痢疾,用冬眠药物及温湿布裹身。翌日,面色转灰暗,寒战高热,呼吸微弱,经人工降温16小时,方得呼吸均匀。复温后第二天开始,每日上午发生寒战,且有紫绀,肢凉,午后高热(42~43℃)无汗,时有语妄躁动,每日下利脓血便20余次,胀,里急后重,无呕吐,食欲尚可。血栓:白血球逐渐减少,出现粒细胞减少征(白血球总数/立方毫米,中性0%)。大便培养:福氏痢疾杆菌阳性。耐药试验:对多种抗菌素等药物不敏感,于26日请我院中医会诊。诊时息儿呼吸促迫,唇色淡红,腹满不硬,午前寒战,午后高热,右脉沉滞,左脉弦大而急,舌质色淡,苔薄白而腻。证由暑湿内伏,新凉外加,表郁里结,以致升降阻滞,营卫不通。若单治其里则伏邪不得外越,内结必然更甚,病为正虚邪实。幸胃气尚存,津液末竭,急宜升阳明,和营卫,开玄府之闭,达邪外出而解里急。方用桂枝加葛根汤:

粉葛根6g,桂枝3g,白芍3g,炙甘草3g,生姜2片,大枣2枚。

上药用文火煎取毫升,每4小时服30毫升。药后另服荷叶、炒粳米煎汤。仿桂枝汤服法以助汗。药后当夜便见汗出,但小腿至足无汗,体温渐降,四肢转温,今晨无寒,但仍有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前方去桂枝、白芍,加健脾化湿之品调理一周而愈。

按:本为中毒痢疾,高热、脓血便,但面白、肢凉、恶寒战栗较为明显。据此,蒲老不落“以苦寒清热解毒治痢”之窠臼,反用辛温之剂开表达邪,逆流换舟,使表开里畅,热去而痢停,非善读仲景书之人决无此稻略也。

3.程昭寰落枕治验

马某某,男,18岁。患落枕,每年都要发个3~5次,发作时头不能侧顾,项强及有背拘急疼痛,每次发作针刺按摩数回,即能获效。但偶感风寒,旋又发作,偶有汗出、怕风,要求服中药断其根,乃用汤药。就诊时见:舌质谈,苔薄白,脉浮迟。余嘱曰“今书一方,发作时服3剂,再发再服。”桂枝9g,白芍9g,生姜3片,大枣5个,炙甘草9g,葛根15g,当归12g。如此服用2次,遂不再发。

按:落枕常发,发则见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脉浮迟,桂枝加葛根汤证备,是用之即效。

4.王立恒痉挛性斜颈治验

王某,男,32岁,年8月5日初诊。自诉5小时前,无故突然头呈阵发性、不自主地向右上方倾斜。医院肌注氯丙嗪50毫克,庆大霉家8万单位治疗,病情无好转,急来我院诊治。察舌质谈,苔薄白,脉缓。体检:发作时先是头呈不规则的细小的动摇,继则头逐渐向右上方倾斜或后仰,下颌向对侧扭转并稍上,口张难合,两目上翻,并伴有项背强急,自汗,恶风,咽干。每5~10分钟发作一次。西医诊断为“痉挛性斜颈”。中医辨证为外邪侵袭,营卫失调,太阳经输不利,津液不布,筋脉失养。治宜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流利经脉,方用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15g,桂枝12g,杭白芍30g,炙甘草10g,大枣5个,生姜3片。

水煎服,1日l剂,分2次服。服药2帖,病告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

按:痉挛性斜颈为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主要由颈服、胸铰乳突肌、斜方肌等不随意的收缩而产生的痉挛,局中医“痉病”范畴。本案兼见自汗、恶风、脉缓,故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

5.张振东痉证治验

王某,女,52岁。平素易汗出,年10月感下肢抽搐疼痛,渐至颈项强,下肢僵直瘛疭,不能下地,伴发作性呼吸困难,甚则窒息。医院诊断为“僵人综合征”。诊时头项强直,转侧不利,全身瘦弱,面色苍白,言语欠清,神情淡漠。双眼内收外展受限,双胸锁乳突肌、腹肌紧张,四肢张力高,反射活跃,双脚趾向足心拘挛。全身湿润有汗。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荣卫不和,汗出伤津,筋脉失养。治以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30g,桂枝、生姜各10g,白芍12g,甘草5g,大枣5枚。

连服30剂,汗止,周身有柔和感,加全蝎3克,研末冲服。又服30剂.全身拘急缓解,肌肉松弛柔和,语言清晰,虽尚有脚趾拘紧,已能下地行走。

按:素体亏虚,腠理疏松,汗出涔涔,久则伤律,无以濡养筋脉,而见头项强直,手足挛急,反复不愈。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止汗,重用葛根以升津液,舒筋脉,再加全蝎以熄风止痉。方证相对,故获良效。

6.金树武面肌颤动治验

魏某,女,45岁,年4月25日初诊。自述右动侧面部肌肉颤动,且有麻木感,口眼歪斜一年。一年前由于汗出伤风后突感右侧面部肌肉颤动,项背强儿几,右侧面部麻木,逐渐出现口眼歪斜,时有自汗、恶风、手足麻木等症。医院诊治,均诊断为“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累服西药(不详)及中药镇肝熄风场、牵正散等不效。乃来我院诊治。检查:神志清楚,面色微黄,两目有神,右侧面部肌肉颤动,无明显口眼歪斜,舌淡红,苔薄白,脉弦。风邪侵袭,营卫不和,分肉不利,筋脉失养。仍以法风调和营卫,解痉舒筋为法。处方:

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4枚,葛根50g。

服后吸热粥毫升,取微汗避风。6剂后症状大减。后又因劳累汗出当风而复发加重,仍守前法治之,复投本方21剂,诸症痊愈。

按:腠理不固,营卫不和,致络脉筋肉失养,加以风邪扰动而发病,参以脉证符合桂枝加葛根汤证,用之果验。

7.秦天富睑废治验

赵某某,女,6岁,年10月10日初诊。其父代诉:于三月前外出途中,因感风寒,当晚发烧,三日烧退后,遂发现双眼睑下垂。经省、医院诊为“重症睑下垂”。口服维生素BI,间断注射新斯的明,仅有短暂之效,须臾复垂,且逐渐加剧。刻诊:患儿发育一般,舌脉末见明显异变,唯形气较弱。只见患儿每有仰头视物的姿态,偶或为了瞻视而以手指将眼皮扶起。余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服三剂,毫无效果。细思之,眼睑乃足太阳膀胱经脉所起之处,患儿初因受风,伤于太阳之脉,遂至太阳经输不利,经气不振,故使眼险下垂。以通阳疏络,调和营卫法治之,处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9g,炒白芍9g,炙甘草6g,葛根10g,枳壳15g,防风5g,生姜3片,大枣3枚。

水煎服,3剂,日1剂。药后明显好转,已能平目视物。因形气较弱,又以原方中加黄芪10g以复正气,3剂。半月后其父来告,眼睑完好如前,随访一年末见复发。

按:本病临床多以脾虚气陷治之,然本案乃风入太阳,经气不利所致,其依据乃是眼睑为足太阳经脉所起之处,此经脉辨证之典范也,果用桂枝加葛根汤取效,临证值得深思。

8.封万富风隐疹治验

李某某,女,37岁,患荨麻疹数年,每日必发,疹出如粟,逢汗出遇风时加重,发则全身瘙痒不舒,经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显。虽为小疾,但病发时搔痒难忍,心中作烦,颇影响工作与休息。辨证:腠理疏松,风入毛窍,阳气外泄。方用桂枝加葛根汤治之,并加防风15g。共服20余剂,基本告愈。

按:本案辨证眼目一是痒疹逢汗遇风加重,二是发则全身肌腠不舒。为风中肌腠,扰于玄府,太阳经脉不舒,病合桂枝加葛根汤证,故用之即效。

︱图文编辑/孙可。图片源于网络。欢迎转载,请注明。









































白癫风区别
合肥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