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共图书馆处境为难

一个西部县级图书馆的外景

公共图书馆是政府投资创办的、面向普通大众的公益性图书馆,是人们寻求知识,实行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省级和相当数量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产生了明显变化,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县(市)级公共图书馆也出现了,如江苏昆山市图书馆,建筑面积18600平方米,藏书47.2万册,新书比例达70%以上,全面实现了藏阅合一。馆内设备了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计算机公共络系统,具有信息点800个,无线络覆盖全馆区,年接待读者20余万人次。  但就全国而言,县(市)级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无钱购新书县级公共图书馆逐步“空壳”化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消费型的公益事业,需要充足的经费才能保持和发展。近年来,县级图书馆职工的工资财政基本都能支付,可是购书费、业务费少得可怜:2004年全国人均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0.33元,安徽省仅为0.058元,安徽霍邱县人均只有0.0033元。但霍邱县的情况还不是最惨的,据文化部统计,2003年,全国有534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没有一分钱购书费,占当年县级馆总数的23.8%;2004年扩大到720个,占32.5%。从区域看,无购书费的县级馆80%在西部;从省区看,有4个省区超过50%的县级馆无购书费,有7个省区40%―50%的县级馆无购书费。  缺少购书经费使县级馆没有延续稳定的文献资源补充,大量图书馆逐步“空壳”化。山西朔州市朔城区图书馆一年只有5000元购书费,图书馆用这笔钱订了11份报纸和一些杂志,新书已多年未进。在号称4万多册的藏书中旅游,看到的都是上个世纪出的书,许多书黑乎乎的,有的还用胶条粘补。  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同志告知,“空壳”图书馆最典型的表现是有馆有人没有书,在中西部地区,几年乃至10几年没买书或很少买书的县图书馆绝非少数。  读者在减少图书馆的作用和影响力减弱  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数量多,同时欠账多,问题多,半死不活的多,名存实亡的多,因此,它成为制约中国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馆舍老化破旧,设施装备落后。绝大多数县级图书馆馆舍是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时至今日,大都已变得寒酸破败;许多县图书馆正在使用的装备,还是几十年前的东西,作为社会信息化重要节点的公共图书馆,看不到丝毫信息化的文明成果。访问了西部4个县图书馆,只有一家有省文化厅给配置的电脑,一些县图书馆乃至没有一部,在寒冷的冬季,偌大的图书馆藏书室兼阅览室里,只安了一个小煤炉。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据中国图书馆学会调研,全部县级图书馆工作人员队伍可称为“庞大”,但来源、构成杂乱,专业人员奇缺,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很少。专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县级馆有10名工作人员足够了。可现状是10人之内的县级馆不多,越贫困的县,通过“关系”挤进图书馆的人越多,有的达40多人。人员的庞杂不但加重了经费困难,而且下降了工作效率。  读者日渐希少。一名县图书馆馆长忧愁地告知,由于没有新书没有电脑,吸引不来读者,每天只有一些下岗退休的中老年人来看报读杂志,常常是馆员比读者多。“说实在的,我们这里有图书馆也行,没有也行。周边有的县图书馆,工作人员上班也没事,干脆关门,大家拿着工资回家,反正没人检查。”  总之,没有经费,便没法补充资源;没有资源,公共图书馆就形不成服务能力;没有服务能力,就吸引不来读者;没有读者,图书馆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发挥作用就是空谈;看不到图书馆的作用,奢望政府增加对图书馆的投入又成困难。目前,我国相当数量县级公共图书馆堕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  以服务取胜建设百姓身旁的图书馆  近几知名白癜风医院年,我国发达地区出现了兴修奢华图书馆的苗头,有的动辄几亿乃至十几亿元,有的平均1平方米的建设、设备费用就到达一万五六。有些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也新建了气派的县图书馆,可以作为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但华丽的外表包裹的仍是“空壳”,缘由是新馆建成后,没有投入必要的购书经费,没有办法填充最低限度的文献资源。更极端的一个例子是,黑龙江省某县新建了图书馆,建成3年还是铁将军把门,缘由是工程款交不了,设施、装备、资源更无从谈起。另外,一些大的公共图书馆,存在“门难进、脸难看”的问题,有的还对读者身份设定限制;而1些小的公共图书馆,除借书外,连一些基本的服务都缺少。  “以最好的图书,花最少的代价,提供给尽量多的读者使用。”是美国图书馆的办馆主旨。如今,美国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已远远超越“图书馆”的范畴。它是社区的信息中心,读者可以通过或络实时向管理员发问,也可以远程登陆公共图书馆的数据库直接查找资料;它是社区的活动中心,读者可以从中了解纳税、选举、征兵、献血等信息,同时领取到资料和表格;它是社区的教育辅助中心,设有辅导中小学生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的家庭作业。  在我国目前的公共图书馆体系中,县级图书馆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从理论上讲,它应当具有较强的资源保障和散布能力,具有较强的面向公众的服务能力,具有较强的面向基层的业务指点能力。没有资源丰富、运行高效、保障有力、服务到位的县级图书馆,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图书馆服务系统的链条就会出现断裂,形不成对全部社会成员公平取得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  业内人士及专家指出,目前中国最需要的不是奢华图书馆,而是符合国情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即:不贪大求洋、片面寻求外表如何富丽堂皇、硬件设施如何先进,而是寻求图书馆鳞次栉比覆盖全社会,办在老百姓身旁;图书馆功能完善,服务到位,利用方便,购书经费有基本保证,资源更新较快,全面体现公益原则,真正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