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字,就是长寿的意思。这是灸字的第一层的意思。灸的结果,就是长寿。

灸的第二层意思,就是慢慢灸,长久地灸,细细地灸,极为平缓地玩。灸是一种最高品质的慢生活、慢享受。

因为必须慢,所以灸让人必须具备一种品德,就是放下舍得。

在灸的过程中,人会变的淳厚,味道很正。味道正的人,就不会有重病。

灸法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写到:“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切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不能着人,故吴蜀多行灸法。故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有风者,尤宜留意。”“古人善用疤痕灸,使灸疤发脓延久不愈,可以保健祛病,预防瘴疠温疟。”

唐代名医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意思是人过了三十岁阳气逐渐衰弱,浊气乘虚上升,灸足三里可补气降浊,就不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老现象。常年坚持,必获殊益。

据记载唐代著名僧人南山宗传人鉴真大师,精通医术,东渡后,把灸法养生秘诀传到日本。整个日本至今还保留着用灸法保健祛病延年的习俗,“婴儿灸身柱,促发育;十七八岁灸风门,预防感冒;二十四五岁灸三阴交,促生殖健康;三十岁以后灸足三里,促长寿;老年时灸曲池,促耳聪目明,预防中风”。

其中“灸足三里,得长寿”的“养生秘决”,更是为古今医学大家和养生大家所珍视。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足三里具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艾灸足三里,还具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功效。常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针灸大成》书中也记载有:欲去腹中之病,则灸三里。三里之灸能祛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足三里”的部位及找穴方法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之前上部,胫腓两骨间。如何找准“足三里”呢?有两个方法:

  其一,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在外膝眼之下方三寸,胫骨外缘,胫骨前肌与伸趾长肌之间。

  其二,伸足取之,在膝下胫骨粗隆最高点下一寸,外开一寸处。它和阳陵泉的关系是斜上下各差一寸。即足三里比阳陵泉低一寸,再外开一寸处。阳陵泉在胫骨粗隆与腓骨小头之间,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即是穴位,此穴压之酸困,可用之证实足三里的位置。

  (以上说的尺寸按骨度法从外踝尖至膝眼折作一尺六寸计算)

“足三里”的特性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所以,胃为水谷之海,能包容五谷。

  胃和脾相表里,均为仓廪之官。主要职责是受纳、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于全身。“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

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金元时代,四大医学家之一的李东垣特别注重脾胃,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灸“足三里”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的作用。

灸“足三里”的意义

  ⒈常灸足三里可以养生保健: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及其它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⒉防治肠胃病: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主消化系统。有“肚腹收于三里”之说。对于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当有效。但胃酸过多空腹时烧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邻近处阳陵泉有良效。

  ⒊灸足三里有健步作用:能加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诸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脚气、末稍神经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⒋有补益肾气的作用:对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⒌一些疑难杂症: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⒍其它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都可取用此穴。

灸“足三里”穴的方法

  灸的方法很多,但普通人用灸“足三里”的方法取养生保健之效,可用直接灸的方法。直接灸可以自己操作,不需要别人帮忙。

基本作法:

  端身正坐,取好穴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然后可以用紫药水或红药水点个点,打个记号。

  取极细之艾绒,做成麦粒大小(比麦粒稍大也可)的圆锥形之艾柱,然后把它直立放置于穴位之上,再用线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使之均匀向下燃烧。

  

第一壮燃至一半,知热即用手指掐灭,或快速捏起;第二壮仍在原处,燃至大半,知痛即去掉或按灭。每次一般灸9次(壮),至发红或起小水泡即可。

  如感觉疼痛,则可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按摩或轻扣“足三里”穴的周围,就可减轻痛苦(如果马上掐灭,则不会太疼,会有轻微的热感)。如此灸过数次,再灸就不太痛了。

  灸过十数次之后,就会感觉一热即过,已无甚疼感了。如果灸的轻一些,一般不会化脓;如果重一点,初灸之后,局部会变黑、变硬、结痂。如果化脓,可以按压排出脓液后再灸。一般说灸化脓多属于无菌性,勿须顾虑。化脓能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自我灸“足三里”,提倡多采用非化脓法(有感觉就去掉或按灭);如果采取化脓法,最好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或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穴,在距皮肤2~3厘米处固定,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

人体经络血脉由气推行,经脉不通则生百病,这一切完全在于一个气字。以艾草纯阳之性,以艾入药,以火烧之,以气运行,艾灼之法关键并不作用于表皮,而是以灼烧之气代替针法。

只要操作正确,灸法不仅没有任何痛苦,而且温热舒适,直达深部,有放散到远方的感觉,好像刺入一根热针,有非常美妙的传感作用。

三伏养生正当时,本周日7月10日中医公益讲座,聊聊三伏养生的要点和三伏灸的应用,手把手教您正确取穴方法,名额有限,谢绝空降。快快戳阅读原文报名吧!

编辑/叶子

爱生活、爱健康、爱中医,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