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原产品:九清温通按摩膏长期调理脊椎经络--预防种疾病
第一颈椎段:主要关联头、耳、鼻、喉、脸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头痛、失眠、视力下降、记忆减退、眩晕、高血压和面瘫等症。
第二颈椎段:主要关联耳、鼻、喉、舌、声带、口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昏眩、偏头痛、耳鸣、胸闷、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窦炎、过敏、失声等症。
第三颈椎段:主要关联咽、颊、肩、横膈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咽喉炎、咽喉部异物感、牙痛、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症。
第四颈椎段:主要关联颈部肌肉、咽、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肩酸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甲状腺功能亢进、胸闷、呃逆(打呃)等症。
第五颈椎段:主要关联手肘、食道、气管、横膈膜、心脏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气管炎、咽喉炎、哮喘、手臂酸痛、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症。
第六颈椎段:主要关联甲状腺、食道、气管、心肺、上肢等。如发生障碍,易患上臂或手腕痛、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五十肩、大拇指酸麻痛等症。
第七颈椎段:主要关联甲状腺、食管、气管、心肺、肱肌等。如发生障碍,易患甲状腺炎、低血压、心律失常、手臂外侧、中指、肱肌、无名指酸麻痛等症。
胸椎段脊柱受损害,有些相关的部位或器官可能发生的疾患:
第一胸椎段:主要关联心脏、气管、食道、前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心慌、心悸、气管炎、气喘、咳嗽、呼吸困难、左上胸痛、手腕痛、手臂后侧痛等症。
第二胸椎段:主要关联心脏、气管、食道、肩臂等。如发生障碍,易患食道炎、胸痛、气喘、咳嗽、血压异常、心律失常、肩臂酸麻痛、手麻木等症。
第三胸椎段:主要关联肺、支气管、食道、心脏、胸腔等。如发生障碍,易患气喘、咳嗽、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肋膜炎、心脏病、胸闷、胸痛等症。
第四胸椎段:主要关联肺、支气管、胆囊、胸肋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肺炎、气喘、黄疸、胸膜炎、乳房痛、肋间痛等症。
第五胸椎段:主要关联肝、胆、脾胃、胸壁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炎、胆囊炎、脾肿大、低血压、胃炎、乳房痛、胸壁痛等症。
第六胸椎段:主要关联胰、胃、胆、胸背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区痛、胃痛、胆石症、上腹胀痛、肋间痛、食欲不振、胸背痛等症。
第七胸椎段:主要关联肝、胆、胰、十二指肠等。如发生障碍,易患肝区痛、胆石症、胃溃疡、2型糖尿病、十二指肠炎、扁桃腺炎等症。
第八胸椎段:免疫功能低下、肝胆病、糖尿病、呕逆、尿频。
第九胸椎段:肾功能障碍、小便白浊、尿不畅、过敏证、身体手脚冰冷、癫痫。
第十胸椎段:肾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易倦、干藓。
第十一胸椎段:肾功能障碍、尿道病、皮肤病、湿疹。
第十二胸椎段: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不孕症、风湿症、生殖器官表面痛痒。
第一腰椎段:结肠功能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
第二腰椎段:下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
第三腰椎段:膀胱、尿少、腰、膝内侧痛无力。
第四腰椎段: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侧、痔疮。
第五腰椎段: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无力怕寒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月经不调,骶椎:腰骶关节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前列腺炎。
适用人群
肩、颈、腰、背、腿等各类软组织损伤不适人群。
针对的健康问题
1、肩颈部:疼痛、僵硬、肿胀、压痛;颈椎性失眠、头晕;
2、肩周部:肩周炎、挫伤、活动不便、五十肩;
3、腰部:腰肌劳损、扭伤、椎间盘病变引起的不适、受风、着凉;
4、膝关节部:关节炎、老寒腿、扭伤、水肿、酸胀、疼痛、风湿、类风湿;
5、踝关节部及足部:扭伤、长期穿高根鞋引起的足部疼痛、不适;
6、其他:痛风疼痛、乳腺增生、静脉曲张等。
使用方法
洁肤后,取适量按摩膏均匀涂于需按摩部位,以打圈的方式按摩2-5分钟后,停留在疼痛部位30分钟(配合使用远红外灯辅助渗透,效果更佳)后,以热毛巾或纸巾擦拭残余膏体即可。
五个部位按摩辅助手法
按摩辅助手法的基本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放松阶段、涂抹阶段、照射阶段、舒缓阶段。
①放松阶段
即是单纯使用手法而未涂抹九清温通的步骤,目的是使体验者的肌肉放松柔软,以更快地吸收九清温通的有效成分,并找到痛点的位置,此阶段大约持续2分钟;
②涂抹阶段
即是涂抹九清温通后,按摩手法与产品相结合的步骤,使产品和手法一起作用于机体,加强体内的血液循环,起到疏经通络、缓解疼痛的作用,此阶段大约持续15分钟;
③照射阶段
即是在涂抹按摩膏的区域照射烤灯,借助温热效应以加快有效成分的吸收速度,此阶段大约持续30分钟;
④舒缓阶段
即是照射烤灯结束并擦净剩余的按摩膏后使用的舒缓肌肉组织的手法,此阶段大约持续3分钟。
(一)肩颈部
涂抹范围
肩颈部辅助按摩手法详解
①放松阶段
在放松阶段,我们会采用科学、系统的放松手法帮助体验者疏通经络,整个放松阶段,大约需要两分钟。
放松阶段第一步,让体验者坐正。
放松阶段第二步,我们在体验者的肩部和颈椎部分别做轻缓柔和的滚法和拿法。
放松阶段第三步,采用掌根揉法按摩体验者后背部的膀胱经区域,在按摩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寻找1-3个痛点。
(放松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体验者的肌肉放松柔软,以增强机体对九清温通有效成分的吸收。)
②涂抹阶段
在涂抹阶段,我们会采用复合手法在相应部位涂抹九清温通并加以按摩,整个涂抹阶段大约需要15分钟。
涂抹阶段第一步,在后枕部、颈椎、后背和痛点上涂抹九清温通按摩膏,用掌根揉法以按摩膏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抹开,并按揉肩颈部肌肉,持续2分钟左右。
涂抹阶段第二步,用指节推法梳理后枕区域,由枕外隆突的水平线向下刮抹至后发际处,并由头项一侧推向另一侧,重复10遍。(由于后枕区域是肩颈部绝大部分肌肉的起点,当肌肉疲劳时,后枕区域会首先产生劳损进而出现疼痛,因此梳理后枕区域的经络尤为关键。)
涂抹阶段第三步,用指节推法梳理颈椎两侧肌肉,从后发际向下刮抹至肩部,每侧重复20遍。(现代很多人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者玩手机会引起颈椎的变形和肌肉疲劳,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改善颈椎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劳损。)
涂抹阶段第四步,用指节推法梳理背部肌肉,依次操作于两侧肩颈部的膀胱经区域、冈上窝区域、冈下窝区域。梳理膀胱经时,从大椎穴附近开始缓慢向下推抹至第七胸椎,重复20遍。(膀胱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通道,梳理膀胱经不但可以改善肩颈部疼痛,还可以起到排出毒素的作用。)梳理冈上窝区域时,从尖峰端推抹至大椎穴附近,或从大椎穴附近推向肩峰端,重复20遍。(现代人由于长时间低头工作,会引起冈上窝这个部位的劳损,这样做可以有效地解决由于劳损出现的疼痛。)梳理冈下窝区域时,从肩关节处推抹至肩胛骨内侧缘,重复20遍。(该区域属于小肠经的循行位置,按摩小肠经可以改善肩颈和颈椎的各种疾病,并能起到促进大脑血液供应的作用。)
涂抹阶段第五步,用指节推法沉着、缓慢、有力地推抹背部两侧的夹脊线和肩胛骨内侧缘线,每条线重复10遍。(梳理这两条体位线是打通后背经络的关键。)
涂抹阶段第六步,用掌根推法梳理脊柱及两侧的肌肉组织,先从上到下推抹脊柱后正中线,然后逐步向外移动至肩外侧,重复10遍。
涂抹阶段第七步,弹拨并点按压痛点,每处弹拨20次并点按20秒。(人体之所以会疼痛,是因为气血瘀滞在局部成为痛点,所以要在这里对痛点加以刺激来疏通气血。)
③照射阶段
在照射阶段中我们要借助烤灯照射涂抹区域,注意保持烤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以免烫伤。整个照射阶段大约持续30分钟。
30分钟后使用热毛巾或纸巾蘸热水擦净皮肤上残留的按摩膏,再用干毛巾拭干皮肤上的水分。
④舒缓阶段
在舒缓阶段,我们会采用舒缓手法按摩相应部位,整个舒缓阶段,大约需要3分钟。
舒缓阶段第一步,点按或按揉风池、风府、大椎、肩井、曲垣、天宗、肺俞、心俞、膈俞,每穴操作20秒。(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穴位的功能起到疏经通络、改善疼痛的作用。)
舒缓阶段第二步,用捶法和拍法舒缓肩背部的肌肉30秒。
肩颈部常用穴位详解
用于改善肩颈疼痛的常用穴位共9个,分别是风府、风池、大椎、肩井、曲垣、天宗、肺俞、心俞、膈俞。
风府,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突下缘,双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取穴时可将手指置于枕外隆突凸起处,然后垂直向下移动至后发际直上1寸处即是本穴。
风池,位于颈后部,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后发际的中点,然后水平向外侧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大椎,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时应令体验者头部稍低,使第7颈椎棘突突起于皮肤,本穴即在棘突最高点下方的凹陷处。
肩井,位于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取穴时可将一手手指置于大椎穴,另一手手指置于肩峰端,两指间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曲垣,位于肩胛冈内上缘凹陷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触及肩胛冈的内侧缘,然后向上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天宗,位于冈下窝的中点处。取穴时,可先将一手拇指置于肩胛冈外侧缘处,食指置于肩胛冈内侧缘处,另一手食指置于肩胛下角处,此时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最中心即是本穴。
肺俞,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大椎穴处,然后向下移动3寸,再向外平移1.5寸,即是本穴。
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肺俞穴处,然后垂直向下移动2寸,即是本穴。
膈俞,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肩胛骨下角,然后水平移动至距后正中线1.5寸处,即是本穴。
(二)肩周部
涂抹范围
肩周部辅助按摩手法详解
①放松阶段
在放松阶段,我们会采用科学、系统的放松手法帮助体验者疏通经络,整个放松阶段,大约需要两分钟。
放松阶段第一步,我们使体验者坐正,用前臂托起体验者的肘关节,使其手臂自然搭放于我们的前臂上。
放松阶段第二步,我们在体验者的肩关节附近做轻缓柔和的滚法和拿法。
放松阶段第三步,在肩关节附近的三角肌、冈上窝和冈下窝区域做渗透有力的掌根揉法。在按摩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寻找1-3个痛点。
(放松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体验者的肌肉放松柔软,以增强机体对九清温通有效成分的吸收。)
②涂抹阶段
在涂抹阶段,我们会采用复合手法在相应部位涂抹九清温通并加以按摩,整个涂抹阶段大约需要15分钟。
涂抹阶段第一步,在冈上窝、冈下窝、三角肌和痛点上涂抹九清温通按摩膏,用掌根揉法以膏体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抹开,并按揉肩关节附近的肌肉,操作2分钟。
涂抹阶段第二步,用指节推法梳理整个三角肌,从三角肌的远端推向近端,分别按摩三角肌前束、中束、后束,反复20遍。
涂抹阶段第三步,用指节推法梳理冈上窝区域的肌肉组织,由肩峰端推向大椎穴附近,反复20遍。
涂抹阶段第四步,用指节推法梳理冈下窝区域的肌肉组织,从肩关节处推向肩胛骨内侧缘,反复20遍。(由于肩关节是由三角肌区域、冈上窝区域和冈下窝区域的软组织组成的,因此梳理肩三区的肌肉组织可以起到疏经通络、缓解疼痛的作用。)
涂抹阶段第五步,用掌根推法梳理肩关节附近的肌肉,从三角肌的远端推向脊柱近端,由上到下呈扇形分布,反复10遍。(由于经过了以上分区域的单独按摩,因此需要在肩关节部再做一个整体的梳理,使气血进一步通畅。)
涂抹阶段第六步,着重弹拨并点按压痛点,每处弹拨30次并点按30秒。(人体之所以会疼痛,是因为气血瘀滞在局部成为痛点,所以要对痛点加以刺激来疏通气血,其中点按由于肩周炎而产生的痛点尤为重要。)
③照射阶段
在照射阶段中我们要借助烤灯照射涂抹区域,注意保持烤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以免烫伤。整个照射阶段大约持续30分钟。
30分钟后使用热毛巾或纸巾蘸热水擦净皮肤上残留的按摩膏,再用干毛巾拭干皮肤上的水分。
④舒缓阶段
在舒缓阶段,我们会采用舒缓手法按摩相应部位,整个舒缓阶段,大约需要3分钟。
舒缓阶段第一步,点按或按揉肩井、曲垣、天宗、臑俞、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合谷穴,每穴点按20秒。(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穴位的功能起到疏经通络改善疼痛的作用。)
舒缓阶段第二步,分别做肩关节外展扳法、内收扳法、旋内扳法、上举扳法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应缓慢扳动手臂,切不可突然用力,以体验者能忍受为度。
舒缓阶段第三步,用抖法和搓法舒缓上肢部的肌肉30秒。
肩关节部常用穴位详解
用于改善肩关节疼痛的常用穴位共9个,分别是肩井、曲垣、天宗、臑俞、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合谷。
肩井,位于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取穴时可将一手手指置于大椎穴,另一手手指置于肩峰端,两指间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曲垣,位于肩胛冈内上缘凹陷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触及肩胛冈的内侧缘,然后向上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天宗,位于冈下窝的中点处。取穴时,可先将一手拇指置于肩胛冈外侧缘处,食指置于肩胛冈内侧缘处,另一手食指置于肩胛下角处,此时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最中心即是本穴。
臑俞,位于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的凹陷中。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腋后纹头处,然后垂直向上移动至肩胛冈下缘,即是本穴。
肩髃,位于肩峰端前下方凹陷处,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肩峰处,然后稍向前下方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肩髎,位于肩峰端后下方凹陷处,在肩峰和肱骨大结节之间。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肩峰处,然后稍向后下方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臂臑,位于臂外侧,三角肌的止点处。取穴时,可先将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置于三角肌顶端的两点,然后沿着三角肌的轮廓下划,五指的交点处即是本穴。
曲池,位于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的中点。取穴时,令体验者手臂屈肘成90度,一手手指置于肘横纹外侧缘,另一手手指置于肱骨外上髁,两指尖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合谷,位于手背第二掌骨中点的桡侧凹陷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手第二掌骨中点处,然后向拇指方向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三)腰背部
涂抹范围
腰背部辅助按摩手法详解
①放松阶段
在放松阶段,我们会采用科学、系统的放松手法帮助体验者疏通经络,整个放松阶段,大约需要两分钟。
放松阶段第一步,让体验者俯卧。
放松阶段第二步,我们在体验者的腰背部做柔和而缓慢的滚法。
放松阶段第三步,在腰背部及腰骶关节处做渗透有力的掌根揉法。在按摩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寻找1-3个痛点。
(放松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体验者的肌肉放松柔软,以增强机体对九清温通有效成分的吸收。)
②涂抹阶段
在涂抹阶段,我们会采用复合手法在相应部位涂抹九清温通并加以按摩,整个涂抹阶段大约需要15分钟。
涂抹阶段第一步,在腰部、骶骨、臀部和痛点上涂抹九清温通按摩膏,用掌根揉法以按摩膏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抹开,并按揉腰部肌肉,操作2分钟。
涂抹阶段第二步,用指节推法梳理腰部肌肉,双手同时操作于腰部两侧竖脊肌,由腰骶部开始缓慢向上推抹至第十二胸椎附近,反复20遍。若单手力量不足,可换成双手重叠单侧推抹。(由于腰部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位置,正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通道,因此梳理膀胱经尤为重要,不但可以改善腰背部的疼痛,还可以起到排出毒素的作用。)
涂抹阶段第三步,用指节推法反复理顺整个骶骨,以腰骶部有温热感为度,持续2分钟。(由于骶骨区域可以主管泌尿生殖系统,因此经常梳理骶骨,可以增强泌尿生殖系统的功能,改善子宫内膜炎、盆腔炎、性功能障碍、泌尿感染等疾病。)
涂抹阶段第四步,用双手指节推法梳理臀部两侧臀大肌,操作时两手对称性地置于两侧臀大肌的内侧缘并向下按,沿着臀部的弧度推抹至臀大肌外侧缘。若单手力量不足,可换成双手重叠单侧推抹,反复20遍。(现代人由于工作原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时间久坐,不但腰部肌肉产生劳损,臀部的肌肉组织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梳理臀大肌亦尤为重要。)
涂抹阶段第五步,用指节推法整复腰骶关节,先使双手指节关节对称性地置于两侧腰骶关节处并向下按,然后沿着髂骨与腰部竖脊肌之间的间隙向外侧推抹至髂棘处,反复10遍。若单手力量不足,可换成双手重叠单侧推抹。(骶髂关节是腰骶部最重要的关节部位之一,因此应对此处进行着重按摩。)
涂抹阶段第六步,用掌根推法梳理脊柱及两侧的肌肉组织,先用单手或双手重叠由下往上推抹脊柱正中线10遍,然后用双手同时推抹两侧竖脊肌10遍。若单手力量不足,可换成双手重叠单侧推抹。
涂抹阶段第七步,弹拨并点按压痛点,每处弹拨20次并点按20秒。(人体之所以会疼痛,是因为气血瘀滞在局部成为痛点,所以要在这里对痛点加以刺激来疏通气血。)
③照射阶段
在照射阶段中我们要借助烤灯照射涂抹区域,注意保持烤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以免烫伤。整个照射阶段大约持续30分钟。30分钟后使用热毛巾或纸巾蘸热水擦净皮肤上残留的按摩膏,再用干毛巾拭干皮肤上的水分。
④舒缓阶段
在舒缓阶段,我们会采用舒缓手法按摩相应部位,整个舒缓阶段,大约需要3分钟。
舒缓阶段第一步,点按或按揉膈俞、肾俞、大肠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每穴操作20秒。(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穴位的功能起到疏经通络、改善疼痛的作用。)
舒缓阶段第二步,用捶法和拍法舒缓腰背部的肌肉30秒。
腰背部常用穴位详解
用于改善腰背部疼痛的常用穴位共9个,分别是膈俞、肾俞、大肠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
膈俞,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肩胛骨下角,然后水平移动至距后正中线1.5寸处,即是本穴。
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大肠俞穴处,然后垂直向上移动2寸即是本穴。
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取穴时可先将手指触及髂骨最高点,然后水平移动至距后正中线1.5寸处即是本穴。
环跳,位于臀外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
承扶,位于臀横纹的中点处。
殷门,位于大腿后侧,承扶下6寸处。取穴时将一手手指置于承扶穴,另一手手指置于委中穴,两手指连线的上五分之二处即是本穴。
委中,位于腘窝横纹中点。取穴时令体验者下肢伸直,一手手指置于腘横纹外侧端,另一手手指置于腘横纹内侧缘,两手指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腓骨小头处,然后稍向前下方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承山,位于小腿后侧正中处。取穴时,可将一手手指置于委中穴,另一手手指置于昆仑穴,两指尖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四)膝关节部
涂抹范围
膝关节部辅助按摩手法详解
①放松阶段
在放松阶段,我们会采用科学、系统的放松手法帮助体验者疏通经络,整个放松阶段,大约需要两分钟。
放松阶段第一步,我们使体验者坐正,令下肢呈90度。
放松阶段第二步,使用滚法和拿法按摩膝关节上方的股四头肌,从膝关节向上按摩至大腿根部附近。
(放松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体验者的肌肉放松柔软,以增强机体对九清温通有效成分的吸收。)
②涂抹阶段
在涂抹阶段,我们会采用复合手法在相应部位涂抹九清温通并加以按摩,整个涂抹阶段大约需要15分钟。
涂抹阶段第一步,在股四头肌、膝关节和痛点上涂抹九清温通按摩膏,用摩法以膏体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抹开。(注意膝关节上的髌骨只需均匀涂抹膏体,切不可用力按摩。)
涂抹阶段第二步,用指节推法分别从膝关节的内侧、外侧、顶部逐渐推抹至接近大腿根部,反复10遍。(由于膝关节的上方连接着股四头肌,因此要改善膝关节疼痛时,首先需要梳理股四头肌。)
涂抹阶段第三步,用拇指摩法对髌骨周围的软组织进行环形按摩,操作50圈,使膝关节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强。
涂抹阶段第四步,用拇指推抹法对膝关节的内外两侧间隙做循环往复的推抹,操作5分钟。(膝关节的内外两侧是关节炎的好发部位,因此梳理这两个部位的经络是缓解膝关节疼痛的关键。)
涂抹阶段第五步,用膝关节抱揉法操作于腿部的内外两侧,应由膝关节以上的大腿部开始,向下缓慢抱揉至小腿腓肠肌附近,反复10遍。
涂抹阶段第六步,弹拨并点按压痛点,每处弹拨20次并点按20秒。(人体之所以会疼痛,是因为气血瘀滞在局部成为痛点,所以要在这里对痛点加以刺激来疏通气血。)
③照射阶段
在照射阶段中我们要借助烤灯照射涂抹区域,注意保持烤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以免烫伤。整个照射阶段大约持续30分钟。
30分钟后使用热毛巾或纸巾蘸热水擦净皮肤上残留的按摩膏,再用干毛巾拭干皮肤上的水分。
④舒缓阶段
在舒缓阶段,我们会采用舒缓手法按摩相应部位,整个舒缓阶段,大约需要3分钟。
舒缓阶段第一步,点按或按揉梁丘、血海、鹤顶、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委中穴,每穴点按20秒。(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穴位的功能起到疏经通络、改善疼痛的作用。)
舒缓阶段第二步,用拍法和捶法舒缓股四头肌30秒。
膝关节部常用穴位详解
用于改善膝关节疼痛的常用穴位共9个,分别梁丘、血海、鹤顶、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委中。
梁丘,位于髌骨外侧端直上2寸。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髌骨外侧缘,然后垂直向上移动2寸即是本穴。
血海,位于髌骨内侧端直上2寸。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髌骨内侧缘,然后垂直向上移动2寸即是本穴。
鹤顶,位于膝上部,髌骨上方的凹陷处。
内膝眼,位于髌骨下,髌韧带内侧凹陷处。
外膝眼,位于髌骨下,髌韧带外侧凹陷处。
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腓骨小头处,然后稍向前下方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阴陵泉,位于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胫骨内侧髁处,然后向后下方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外膝眼处,然后垂直向下移动3寸即是本穴。
委中,位于腘窝横纹中点。取穴时令体验者下肢伸直,一手手指置于腘横纹外侧端,另一手手指置于腘横纹内侧缘,两手指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五)踝关节部
涂抹范围
踝关节部辅助按摩手法详解
①放松阶段
在放松阶段,我们会采用科学、系统的放松手法帮助体验者疏通经络,整个放松阶段,大约需要两分钟。
放松阶段第一步,我们使体验者坐正,用前臂托起体验者的肘关节,使其手臂自然搭放于我们的前臂上。
放松阶段第二步,我们在体验者的肩关节附近做轻缓柔和的滚法和拿法。
放松阶段第三步,在肩关节附近的三角肌、冈上窝和冈下窝区域做渗透有力的掌根揉法。在按摩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寻找1-3个痛点。
(放松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让体验者的肌肉放松柔软,以增强机体对九清温通有效成分的吸收。)
②涂抹阶段
在涂抹阶段,我们会采用复合手法在相应部位涂抹九清温通并加以按摩,整个涂抹阶段大约需要15分钟。
涂抹阶段第一步,在冈上窝、冈下窝、三角肌和痛点上涂抹九清温通按摩膏,用掌根揉法以膏体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抹开,并按揉肩关节附近的肌肉,操作2分钟。
涂抹阶段第二步,用指节推法梳理整个三角肌,从三角肌的远端推向近端,分别按摩三角肌前束、中束、后束,反复20遍。
涂抹阶段第三步,用指节推法梳理冈上窝区域的肌肉组织,由肩峰端推向大椎穴附近,反复20遍。
涂抹阶段第四步,用指节推法梳理冈下窝区域的肌肉组织,从肩关节处推向肩胛骨内侧缘,反复20遍。(由于肩关节是由三角肌区域、冈上窝区域和冈下窝区域的软组织组成的,因此梳理肩三区的肌肉组织可以起到疏经通络、缓解疼痛的作用。)
涂抹阶段第五步,用掌根推法梳理肩关节附近的肌肉,从三角肌的远端推向脊柱近端,由上到下呈扇形分布,反复10遍。(由于经过了以上分区域的单独按摩,因此需要在肩关节部再做一个整体的梳理,使气血进一步通畅。)
涂抹阶段第六步,着重弹拨并点按压痛点,每处弹拨30次并点按30秒。(人体之所以会疼痛,是因为气血瘀滞在局部成为痛点,所以要对痛点加以刺激来疏通气血,其中点按由于肩周炎而产生的痛点尤为重要。)
③照射阶段
在照射阶段中我们要借助烤灯照射涂抹区域,注意保持烤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以免烫伤。整个照射阶段大约持续30分钟。
30分钟后使用热毛巾或纸巾蘸热水擦净皮肤上残留的按摩膏,再用干毛巾拭干皮肤上的水分。
④舒缓阶段
在舒缓阶段,我们会采用舒缓手法按摩相应部位,整个舒缓阶段,大约需要3分钟。
舒缓阶段第一步,点按或按揉肩井、曲垣、天宗、臑俞、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合谷穴,每穴点按20秒。(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穴位的功能起到疏经通络改善疼痛的作用。)
舒缓阶段第二步,分别做肩关节外展扳法、内收扳法、旋内扳法、上举扳法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应缓慢扳动手臂,切不可突然用力,以体验者能忍受为度。
舒缓阶段第三步,用抖法和搓法舒缓上肢部的肌肉30秒。
踝关节部常用穴位详解
用于改善肩关节疼痛的常用穴位共9个,分别是肩井、曲垣、天宗、臑俞、肩髃、肩髎、臂臑、曲池、合谷。
肩井,位于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取穴时可将一手手指置于大椎穴,另一手手指置于肩峰端,两指间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曲垣,位于肩胛冈内上缘凹陷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触及肩胛冈的内侧缘,然后向上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天宗,位于冈下窝的中点处。取穴时,可先将一手拇指置于肩胛冈外侧缘处,食指置于肩胛冈内侧缘处,另一手食指置于肩胛下角处,此时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最中心即是本穴。
臑俞,位于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的凹陷中。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腋后纹头处,然后垂直向上移动至肩胛冈下缘,即是本穴。
肩髃,位于肩峰端前下方凹陷处,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肩峰处,然后稍向前下方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肩髎,位于肩峰端后下方凹陷处,在肩峰和肱骨大结节之间。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肩峰处,然后稍向后下方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臂臑,位于臂外侧,三角肌的止点处。取穴时,可先将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置于三角肌顶端的两点,然后沿着三角肌的轮廓下划,五指的交点处即是本穴。
曲池,位于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的中点。取穴时,令体验者手臂屈肘成90度,一手手指置于肘横纹外侧缘,另一手手指置于肱骨外上髁,两指尖连线的中点即是本穴。
合谷,位于手背第二掌骨中点的桡侧凹陷处。取穴时可先将手指置于手第二掌骨中点处,然后向拇指方向移动至凹陷处即是本穴。
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