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painsyndrome,MPS)又称肌筋膜炎,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分布于其间的感觉神经受到炎症环境中致痛物质的刺激及炎性水肿组织的压迫而导致疼痛。

  其痛点较为固定,按压时,一触即发,产生剧痛,并向肢体远处传导,故称为“激痛点”、“激发点”,这是本病特有的临床现象。“激发点”的两个特点:压痛与牵涉痛;激发紧张束带短暂的局部抽搐反应。

  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满足5个主要标准和至少1个次要标准,可诊断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一)主要标准:1主诉区域性疼痛。2主诉疼痛或肌筋膜触发点牵涉痛及其分布区域的感觉异常。3触诊受累的肌筋膜呈绷紧或索带状感。4沿绷紧带状区走行的某一点有剧烈点状触痛。5存在某种程度的运动受限区。(二)次要标准1压痛点重复出现、主诉临床疼痛或感觉异常。2横向抓触或针刺带状区触痛点诱发局部抽搐反应。3伸展肌肉或注射触痛点缓解疼痛。

肌筋膜疼痛临床表现特点

局部疼痛并向相邻部位牵涉痛,呈隐痛、酸痛、胀痛,可有肌肉紧张、痉挛、索带状感和触及“扳机点”。

(一)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肩、肘或腕等均可发生。(二)缺血性疼痛: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三)固定压痛点:体检时发现病人一侧或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压痛点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或两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处,压痛点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结或痛性肌索。(四)辅助检查:1.红外热像图表现为疼痛区域显示高温。2.B超显示:疼痛区肌筋膜增厚。3.MRI或CT可显示肌肉肥大、萎缩或增厚。(五)其他:可能有局部或临近部位的损伤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