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药物警戒快讯,世界卫生组织提示,药物甲巯咪唑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症。截至年9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VigiBase)中已有20例横纹肌溶解症与甲巯咪唑相关的个例报告。

据介绍,甲巯咪唑亦称他巴唑,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从而有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巯咪唑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轻度不良反应包括胃肠疾病、皮肤反应及包括肌痛在内的其他各种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抑制骨髓细胞生成(粒细胞缺乏、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热、狼疮样综合征、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肝炎、动脉周围炎及低凝血酶原血症。

横纹肌溶解症的特征为包括电解质、肌红蛋白和其他肌浆蛋白(例如:肌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在内的肌肉细胞内容物漏出进入血循环。肌肉细胞大面积坏死(表现为四肢无力、肌痛、肿胀、以及常见的无血尿的总色素尿)是创伤性及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共同特征。重度横纹肌溶解症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横纹肌溶解症存在许多可能的致病原因,包括创伤、劳累、肌肉缺氧、遗传缺陷、感染、体温改变、代谢和电解质紊乱、药物及毒素,其中药物包括降脂药(如他汀类及贝特类)、酒精、海洛因和可卡因。

公告资料显示,在19例病例中,13例甲巯咪唑是唯一的怀疑药品。尽管19例报告中的6例有其他疑似药物,但甲巯咪唑似乎是最能解释此6例报告中的2例以及其他13例(甲巯咪唑是唯一的疑似药物)的原因。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与药品导致作用的特征相符。12例患者中的10例停药或减量后痊愈或好转,该去激发结果也非常支持药物所致的因果关系。还有1例阳性再激发反应的报告。甲巯咪唑产品说明书中虽然提到肌痛是可能的不良反应,但却未提及横纹肌溶解症。在卡比马唑(体内转化为甲巯咪唑)文献中,有肌病的个例病例报告。在文献中,有1篇报道描述了横纹肌溶解症与甲巯咪唑相关,此外,还有1篇文献称在卡比马唑治疗期间出现3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

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是转载内容,药联社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药联社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







































白癜风是什么样症状的
治疗白癜风应到北京那家治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