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近日,一组医生“抱式麻醉”图走红网络。哈尔滨一名岁老人因骨折住院需要手术,麻醉医师评估后决定采取坐式方法进行麻醉,并由外科医生协助抱着老人固定。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下面和小北君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关于骨折的那些事儿

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外力集中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点上使之发生骨折称为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此类骨折可无移位,但一般愈合慢。

骨骼疾病

有病变的骨骼受到轻微外力时即可断裂,这种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如骨髓炎、骨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症等病变骨骼发生的骨折。

间接暴力

是指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或使肌收缩使肢体受力部位的远处发生骨折。如跌倒手撑地时导致的桡骨远端骨折。

暴力作用

是造成骨折的最常见因素。根据力的不同又可分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两种。直接暴力是指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发生骨折。直接暴力所致的骨折又可分为以下3种:

打击骨折

打击骨折发生在最终作用力作用在小范围内,其特点是骨折线横行,常见于前臂和小腿,仅为单根骨骨折。

压砸骨折

压砸骨折常伴广泛的软组织损伤,骨骼广泛粉碎或横行断裂,在前臂及小腿常呈相同水平的双骨折。

贯穿骨折

贯穿骨折一般指枪伤骨折。子弹速度不同其表现是有区别的。速度的增加会导致组织损伤指数倍增加。

1、全身表现

√?休克

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2、局部表现

骨折的局部表现包括骨折的特有体征和其他表现。

3、骨折的特有体征

√?畸形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延长。

√?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撞击,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一般情况下不要为了诊断而检查上述体征,因为这会加重损伤。

1、X线检查

凡疑为骨折者应常规进行X线拍片检查,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性骨折、深部的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拍片检查也是必需的,可以了解骨折的类型和具体情况,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X线摄片应包括正、侧位片,必须包括邻近关节,有时需加摄斜位、切线位或健侧相应部位的X线片。

2、CT检查

对于骨折不明确但又不能排除者、脊柱骨折有可能压迫脊髓神经根者及复杂骨折者均可行CT检查。三维CT重建可以更直观便捷地进行骨折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帮助很大,目前临床上常用。

3、MRI检查

虽然显示骨折线不如CT检查,但对于脊髓神经根及软组织损伤的显示有独特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脊柱骨折的检查。

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个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1、复位

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

2、固定

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

3、功能锻炼

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处理骨折的策略

如何处理骨折?

骨折固定技术在急救中占有重要位置,及时、正确的固定,对预防休克,防止伤口感染,避免神经、血管、骨骼、软组织等再遭损伤有极好作用。

急救固定器材院外急救骨折固定时,常常就地取材,如各种2—3厘米厚的木板、竹竿、竹片、树枝、木棍、硬纸板、枪支、刺刀,以及伤者健(下)肢等,均可作为固定代用品。

颈椎骨折固定使伤者的头颈与躯干保持直线位置;将木板放置于头至臀下,用棉布、衣物等,将伤者颈、头两侧垫好,防止左右摆动;然后用绷带或布带将额部、肩和上胸、臀部固定于木板上,使之稳固。

锁骨骨折固定用绷带在肩背做8字形固定,并用三角巾或宽布条系于颈部吊托前臂。

肱骨骨折固定用代用夹板2—3块固定患肢,并用三角巾、布条将其悬吊于颈部。

前臂骨折固定选用两块木板,长度要超过肘关节,分别置于前臂掌、背两侧,然后用布带或三角巾捆绑托起。

股骨骨折固定选用木板两块,将大腿小腿一起固定。置于大腿前后长达腰部,并将踝关节一起固定,以防这两部位活动引起骨折错位。

小腿骨折固定腓骨骨折在没有固定材料的情况下,可将患肢固定在健肢上。

骨折固定五大策略:

??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先行心肺复苏术;出血休克者先止血,病情有根本好转后进行固定。

??院外固定时,对骨折后造成的畸形禁止整复,不能把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只要适当固定即可。

??代用品的夹板要长于两头的关节并一起固定。夹板应光滑,夹板靠皮肤一面,最好用软垫垫起并包裹两头。

??固定时应不松、不紧而牢固。

??固定四肢时应尽可能暴露手指(足趾),以观察有无指(趾)尖发紫、肿胀、疼痛、血循环障碍等。

骨折愈合的时间

1、骨折分三期愈合

第一期称为血肿机化期。骨折后6-8小时内血肿开始形成凝血块,毛细血管增生,各种纤维细胞侵入,血肿发生机化,肉芽组织变为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这一时期约在骨折后2-3周完成。

第二期称为原始骨痂形成期。骨折断端的纤维结缔组织,经过软骨细胞的增生、变性、钙化而骨化,这是软骨内骨化,这一时期一般需要4-8周。

第三期称为骨痂改造期。原始骨痂进行改造,成骨细胞增生,新生骨小梁也逐步增加,并逐渐排列成规则致密的骨小梁,使骨折断端形成骨性连接。

2、骨折愈合时间还与众多因素有关

如:年龄、身体健康情况、骨折部位、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是否感染及治疗方法等。如小儿股骨骨折一个月左右就基本愈合,成年人往往需要3个月后才能愈合。

3、血液循环快的愈合地快

血液循环丰富部位骨折愈合快,血液循环供应差的部位就愈合慢。骨折对位不良,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处有感染,固定不牢固,过早活动,都能影响骨折的愈合速度。比如:掌、指骨骨折、关节部位骨折、小儿骨折等可因活动过晚,造成关节僵化,功能障碍,甚至引起残废。

4、骨折之后还进行强烈运动的,愈合时间要更加长

如果骨折之后勉强进行活动,不但不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反而会促使骨折迟缓愈合甚至骨不连。

骨折术后饮食分三阶段调理

骨折术后早期

骨折术后初期,因伤口疼痛,机体对热能及蛋白质的所需增加,而食欲及胃肠功能均有所降低,宜供给清淡、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饮食,可选择活血化瘀的粥品和汤品以及五谷类的粥如米粥、蔬菜粥、肉粥等,利于伤口愈合。

饮食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食用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会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在此阶段,食疗可用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0天。

骨折术后中期

此期患者生理和精神上经过一个过渡期,机体各方面机能都逐步提高,在营养补充上可循序渐进,饮食可由清淡转化为适当的高营养,满足骨痂的生长需要,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加以蔬菜、骨头汤、田七煲鸡、鱼类、蛋类食物,以补充更多的维生素,钙及蛋白质,但需注意的是,适当补钙即可。

食疗可用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

骨折术后末期

骨折出现的血肿开始吸收及软骨细胞经过增生变性、钙化变成骨质,开始有骨痂生长,并从骨痂向骨组织转化,需补充一些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等,可多食用动物内脏、木耳、菠菜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注意食物搭配,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加以术后功能锻炼,促进完全康复。

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食疗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加入另2味同煮粥进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每1疗程后间隔3~5天,共用3~4个疗程。

另外,手术后有三点禁忌:一、忌过量食糖;二、忌术后早期食用肥腻滋补之品;三、戒烟限酒。骨折患者要想好的快,饮食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以外,骨折患者要多吃一些润肠的食物,如香蕉,蜂蜜等,加速肠道蠕动,吸收营养,且多注意补充体内所需维生素,促进身体的康复。

(来源:北京青年报、家庭医生在线、常识网、养生之道网)

责编:lhh

更多精彩猛戳阅读原文









































北京白癜风怎么治疗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