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诚信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

天天乾坤元健康自然来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颈肩腰腿痛,头疼急慢性胃肠炎等等困扰着我们,为了使广大医院,特整理了以下几个效果不错的穴位供大家参考使用。

1.偏头疼:率谷,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银海精微》作率骨。《外台秘要》作蟀谷。别名耳尖。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直上方。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吻合支,及颞浅动脉、静脉顶支。主治偏头痛,目眩,耳鸣,呕吐,惊痫等。沿皮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眩晕;顶骨部疼痛,胃炎,小儿高热惊厥。

〖人体穴位配伍〗配印堂穴、太冲穴、合谷穴治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配合谷穴、足三里穴治流行性腮腺炎。

〖刺灸法〗刺法:平刺0.5~1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颞侧头部。用手指沿头皮前后弹拨可以即刻缓解疼痛。

灸法:间接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2.晕厥:劳宫,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属手厥阴心包经。荥(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一说在握拳屈指时无名指尖处(《太平圣惠方》)。布有正中神经的第二指掌侧总神经和指掌侧总动脉。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呕吐,心痛,癫狂,痫症,口舌生疮,口臭,鹅掌风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各种昏迷、晕厥、晕针,可快速催醒

主治

心痛,心悸,癫狂、痫,口疮,口臭。中风,善怒,发热无汗,两便带血,胸胁支满,黄疸。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昏迷、中暑、癔病、口腔炎等。配水沟、十宣、曲泽、委中治疗中暑昏迷;配金津、玉液、内庭治疗口疮、口臭。

糖尿病自我按摩疗法按摩劳宫穴

该穴定位于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中指尖下。按摩手法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进行,每穴各操作10分钟,每天2-3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也可借助小木棒、笔套等钝性的物体进行按摩。

3.胃疼:足三里,《灵枢.本输》原名三里、下陵。《圣济总录》名足三里。别名鬼邪、下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土)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分支,腓深神经,及胫前动、静脉。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呃逆,噎膈,纳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乳痈,目疾,喉痹,头痛,失眠,眩晕,心悸,怔忡,气喘,虚劳,黄疸,水肿,癫痫,下肢痹痛,瘫痪或麻痹,脚气,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并有强壮作用。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30分钟。

足三里中医术语,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深化研究

对胃分泌的影响针刺足三里,治疗消化系统病时,针刺对胃酸和胃蛋白酶有调整作用,原来水平高者,针刺后降低,而低者则升高,对营养不良患者低于正常的胃总酸、游离酸、胃蛋白酶、脂肪酶等指标,针刺后可恢复正常。

对肠功能的影响:80例便秘患者,针刺后顺利排便;对腹泻患者有止泻作用。

对呼吸功能的影响:40名健康男女青年,针刺足三里时,安静肺通量比针前增加24.9%,耗氧量增强22.8%。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①针刺足三里可以促进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的提高。对免疫蛋白中的IgG、IgA有一定影响。能提高补体C3DHA值,从而控制发病。

②配三阴交,温针治疗例,因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治疗6天后,白细胞升高的有效率为73.6%。

4.便秘:天枢穴

脐中旁开2寸。定位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

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

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直刺l~1.5寸。《千金》:孕妇不可灸。

大肠募穴   

天枢穴可以双向调节无论便秘腹泻都能很好改善

综述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阑尾炎、肠麻痹、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配伍:配上巨虚,有解毒清热化湿的作用,主治急性细菌性痢疾。配足三里,有和中止泻的作用,主治小儿腹泻。

配上巨虚、阑尾穴,有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急性阑尾炎。

配大肠俞、足三里,有温通气机,调理肠腑的作用,主治肠炎。

配中极、三阴交、太冲,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主治疾病:天枢穴是临床常用穴位,其应用报道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经临床摸索发现,天枢穴有其特殊的作用。天枢穴与胃肠道联系紧密,对调节肠腑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按压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具有调理胃肠、消炎止泻、通利大便等功能,既通便,又可止腹泻。按压刺激此穴,可疏调肠腑、理气消滞、通便。

治疗便秘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

方法: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以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压天枢穴,在刺激穴位的同时,向前挺出腹部并缓慢吸气,然后上身缓慢向前倾呼气,反复做5次。两腿并拢坐于椅上,按压天枢穴,左腿尽量向上抬,然后收回,换右腿上抬、收回为1次。反复做5次。

身体正常的循环机能有所改变,“毒素”便会沉积在体内,导致宿便堆积甚至便秘。注意事项:①便秘尤应以预防为主。每天晨起可空腹喝1-2杯温开水,或淡盐水、蜂蜜水。②常吃各种新鲜蔬菜。③参加适量运动锻炼。④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治疗腹泻

操作方法:让患者先排去大便,仰卧于床上,或坐在椅子上、沙发上,解开腰带,露出肚脐部,全身尽量放松,医者取肚脐旁6厘米处的天枢穴,分别用拇指指腹压在两侧穴位上,力度由轻渐重,缓缓下压(指力已患者能耐受为度),持续4―6分钟,将手指慢慢抬起(但不要离开皮肤),再在原处按揉片刻。整个治疗过程仅需数分钟,腹中即感舒适,腹痛、腹泻停止。绝大多数能一次治疗见效。

5.痛经:承山穴(特效)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凹陷处。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痔疮、脱肛,痛经等。配环跳、阳陵泉主治下肢痿痹;配长强、百会、二白治疗痔疾。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脱肛、痔疮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关此穴位的疗法有:治疗小腿痉挛。

6、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弹拨跟腱

跟腱,又称为阿基里斯腱(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阿基里斯之踵”),是位于小腿后侧的肌腱。跟腱是人体中最粗壮有力的肌腱。它长约为15厘米,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向下融合而成,连接于跟骨后侧。跟腱的主要功能为屈小腿与足跖屈。行走时跟腱所承受的负荷可达体重的3.9倍,跑步时则可达体重的7.7倍。跟腱上属膀胱经走向范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疼痛范围多在膀胱经走向,按“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和中医“以筋治筋”的原则,用手指沿跟腱的走向弹拨多数一次见效与减轻。

本文转自为头条号作者发布

想要帮助、了解更多健康问题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