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端宗景炎元年(公元年)三月,宋度宗的昭仪王清惠看见汴梁夷山驿站,数百辆马车两旁还悬挂着血淋淋的男人头颅,车辙下鲜血不断。而元兵耀武扬威,大声喊着粗话,、鞭打着衣冠褴褛的人群,他们不停地把抓来的女子当做玩物来进行蹂躏取乐。
傍晚来临,半轮冷月升起,她在夷山驿站的月光下,打量着满目疮痍的故都“汴京”,感慨万千,眼泪怒涌而出。
只见她望着月中嫦娥,跪拜几下,然后举起纤手,在驿站墙壁上提了一首《满江红》: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这首题于汴梁夷山驿站的《满江红太液芙蓉》,因其真挚的哀伤、悲痛之情,唱出了亡国士人的心声,引起大家共鸣,很快唱遍中原。
端宗景炎元年(公元年)三月,文天祥也听到了这首《满江红》,大为赞叹,但是,“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仿佛有些别扭,不禁为王夫人叹息道,他认为她是后宫娘娘,国家败亡之际,她应该勇敢自勉,纵然死去也要坚贞不屈。
他越想越觉得此词有些不佳,最终按耐不住和了一首《满江红》词:“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这首和词《满江红》,“气极雄深,语极苍秀”,一改王清惠的凄凉哀伤,让人顿生豪迈慷慨、英勇就义之激情。
而此时的文天祥正被囚居在金陵,正准备押解到大都(北京)。他作这首词,既是为了勉励王清惠及众多妃嫔,也是为了勉励自己。他虽被元朝将领伯颜关押,历经磨难,但他还想“绝地反击”!
文天祥生于江西的一个书香门第,据说出生之前,父亲梦见一个男孩乘坐紫色祥云,翱翔云空,故取名为“云孙”,字“天祥”
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策,初生牛犊不怕虎,大声指出宋理宗政事的种种弊端,上书万言,口若悬河,让诸多大臣悚然动容。宋理宗很兴奋,钦点他为“状元”并乐呵呵地说:“爱卿,你的名字很好啊!天祥,天祥,乃我大宋的祥瑞嘛!以后,你就改字为‘宋瑞’吧!”
“状元郎”文天祥是个美男子,“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当他少年读书时,见学堂里挂有欧阳修、胡铨等人的画像,皆谥为“忠”,顿为江西人自豪,心下敬仰崇拜,就发誓说:“我死后,如果后人不把画像挂在你们中间,与你们并肩而立,我就不是男人!”
宋理宗虽然初见天祥很激动,但很快就慢慢淡忘,只派遣了他一个闲职。朝政实际上是由荒淫无道,欺上瞒下的贾似道把持,而此时国家内外交患。当时与蒙古交战,蒙古兵所过之处,“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屠城无数,“烧光杀光抢光”,导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田地荒废,千里赤贫。然而贾似道却面对蒙古的进攻、战事失利之际,还谎称“诸路大捷”,并一再得到加官进爵。理宗去世后,度宗即位,也耽于酒色,继续由贾似道大权独揽,国事更加混乱。在这十几年中,由于文天祥耿直不阿,不被当政者欣赏,他不停地被换职,陆续出任过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等,最终因讥责贾似道而遭罢官,被迫在三十七岁那年,致仕(退休)回家。
德佑元年(公元),宋度宗死,4岁的恭帝赵显继位,谢太后垂帘听政。蒙古的形势也在改变,忽必烈在宫廷的血腥争斗中胜出,改国号为“元。”并在元月里,发动20万精兵,水路并进,决意灭宋。国势危急,临安城里一片混乱,谢太后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迅速举兵,“勤王”救国。
在江西闲居的天祥看到告示,手捧诏书,悲怅涕泣,散尽家资招兵买马,聚集了三万义军抗击敌人。宋廷得知,任他为“江西提刑安抚使”一职,宣布召入临安。好友阻止他前行,劝告道:“元朝的20万精兵强将,兵分三道,汹涌南下,势如破竹,攻城掠地,国家已经在所难保。而你仅以区区万人的乌合之众,抵抗敌军,螳螂当车,岂不是驱使小羊来搏斗猛虎吗?”
天祥盯着好友,神色很冷淡,很平静,道:“我当然明白这个道理。然而,大宋优待国民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进行抵抗,纷纷投降,岂不可恨?我不自量力,愿意身先士卒、以身殉之,希望可以激励天下忠臣义士来保家卫国。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大家齐心协力,社稷犹可保也。”
尽管作战勇敢,但文天祥的游兵散勇,确实不是元朝精兵的对手。战事日渐危机,元兵逼近临安,民众骚动,军心不安。一日,文天祥召见众多幕官,问道:“国家危在旦夕,大家说说,我们该怎么办?”
一人凛然道:“此事何难?一团血而已!”
天祥不理解,茫然问曰:“什么意思?解释清楚!”
“大人应当以身殉国!”这人拍着胸脯,大声说:“您死之后,我等也立刻挥刀自尽,决不苟且偷生。”
“哈哈,你们都知道刘玉川的故事吗?”天祥仰天大笑,好半天才止住笑声,一一道来:“刘玉川发迹前,曾与一个妓女相好,相约白头偕老。那妓女也断绝了一切嫖客,一门心思扑在刘玉川身上。后来,刘中了进士,升了高官,妓女也以为盼来了富贵,准备跟他一道前行。此时刘玉川,却再也不愿跟年老色衰的妓女混在一起,但又不便拒绝,便拿朝廷当令箭,哭丧着脸,说:‘唉,都是朝廷不好啊,硬性规定不准携带家人什么的!但你放心,我是决不会抛弃你的!我宁意与你一同赴死,也决不独自上任’。就准备了一杯毒酒,说一人喝一半,同赴黄泉。结果,刘玉川亲眼看见妓女先喝了一半毒酒,死在面前,自己却没有喝剩下的那一半,反倒兴冲冲地独自上任去了。今日,难道你们也想效法刘玉川吗?哈哈!”
众多幕官面面相觑,也都哈哈大笑,却笑得很是尴尬。
端宗景炎元年(公元年)元月,元军包围了临安。文天祥时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城与元兵大帅伯颜谈判,一则想窥视敌营,二则也想通过“讲和”来度过暂时的难关。但他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伯颜还使用“反间计”,放出谣言,说文天祥已经投降,谢太后失去了主心骨,又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献城纳土,举手投降。
然而,宋室投降,老百姓却不买账,两淮、江南、闽广等地的反抗者,络绎不绝。伯颜就劝文天祥投降,想利用他来镇压反抗者。文天祥断然拒绝,在押解至镇江时逃出,并一路逃亡到福州。因宋恭帝被押往大都,陆秀夫等人在福州拥立了7岁的赵端宗即位,文天祥于五月二十六日到达后,被任命为右丞相。以后,他先后转移到汀州、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义军,募兵筹饷,号召杀敌。
在驻兵潮阳时,文天祥拜谒了当地人塑造的张巡、许远的祠庙,联想到他们在安禄山起兵叛乱时刻,死拒叛兵的壮烈之举,不禁激动,作了一首《沁园春》: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赛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他站在张巡、许远的祠庙前,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勉励自己,更加坚定了战斗到底的决心。
景炎二年()夏天,元将李恒带领数万军队,在兴国县发动反攻,仅五千人马的文天祥搓手不及,引兵败走。李恒追杀至永丰方石岭,活捉了文天祥的妻妾子女。在元兵逐一搜查文天祥时,出身宋皇宗室的部将赵时赏,主动坐到一个高高的肩舆中,大声喊:“来吧,有种就过来吧,我就是那个姓文的!”元兵大喜过望,急忙将他困得结结实实,向主帅邀功去了。文天祥得以逃脱。
赵时赏十分镇静,但见有宋朝将领被捉,就大笑几声,对元兵嘲讽、辱骂不已:“这些小喽罗,你们居然也抓来请功,丢人哪,可笑!”元兵信以为真,释放了不少宋将。在临刑之际,另一将领刘洙还想申辩几句,赵时赏却淡淡地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何必多言!”引脖就刑,面色自如。
文天祥收拾残兵,奔往循州,住驻南岭。祥兴元年()冬天,遭到元兵大举围攻,被元将张弘范捉住。文天祥决心自杀,却被救起。张弘范押他前往厓山,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一口拒绝:“我自己无能,保护不了自己的父母。难道,竟要教唆别人也要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肯罢休,一再强迫。于是,文天祥就写了一首《过零丁洋》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见了此诗,知道文天祥决心不可动摇,只得摇头作罢。
崖山之战后,文天祥被押送北上。在经过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时,他想起苏轼在遭遇冤案之后,尚不改豪放本色,作了千古流芳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又受鼓舞,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韵,和了一首词。他又嫌“念奴娇”这个词牌太柔媚,就取“一尊还酹江月”的“酹江月”三字作词牌:“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堪嗟漂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南浦闲云连草树,回首旌旗明灭。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夜深愁听,胡笳吹彻寒月。”
文天祥到了大都之后,忽必烈说:“谁家无忠臣?”将文天祥软禁在会同馆,以礼相待。忽必烈灭亡南宋后,对各地爆发的反抗十分头疼,曾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最贤能?”群臣答曰:“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也。”因此,忽必烈想借文天祥来收拾残局,决心劝降他。
第一个“闪亮登场”的是留梦炎。留梦炎原本是南宋左丞相,堪称政治不倒翁,早在临安就暗里策划投降,接着又弃城、弃职逃跑,最后将家乡衢州作为献礼,成了元廷大臣,日子过得优裕富贵。
留梦炎一见文天祥,就说自己心肠软,想劝降文天祥。
文天祥却讥笑盯着他,一语道破他不是心肠软,而是腿更软。
留梦炎仿佛被胸口踢了一脚,立刻反目成仇,一副卑鄙小人之脸顿现而出。他叫嚣大宋已灭,天下已尽归元人,说文天祥一人又如何顶得住的谎言。
文天祥自然没兴趣听他摇唇鼓舌,双手把留梦炎推了个趔趄,跌到屋外,悻悻而去。留梦炎劝降不成,宋恭帝赵显又来了。
文天祥一见赵显,就抢前数步,南向长跪,痛哭流涕说自己无力保卫江山,无颜见到陛下。恳请皇帝回去。
太懂事的九岁小皇帝赵显一下就懵了,呆呆站着,无言以对。他早忘了忽必烈所教的劝降之话,文天祥越哭,他心里越慌,终是熬不住,急急绝尘而去。
忽必烈大怒下令将文天祥双手捆绑,戴上枷锁,扔进兵马司牢房。
两月之后,元丞相孛罗以为他大概回心转意了,就亲自开堂,得意洋洋地来审问。
文天祥见了孛罗,只冷冷地行了一个拱手礼,拒绝下跪。
孛罗猛拍惊堂木,喝令左右“或抑项,或扼其背”,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反抗,倒在地上,不肯屈服。
孛罗仇恨地问文天祥,还有甚么话可说。
文天祥昂起头,镇静地说,天下大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何朝无有?我身为大宋丞相,国亡而不能救,民死而不能保,已经失职,只愿早死!
孛罗气得再次把他关起来,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从而达到他的险恶目的。
一晃文天祥在狱中。已经三年,虽然他吃尽了苦头,但他却强忍悲苦,写出了不少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如《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
在狱中,文天祥同样也怀念亲人,想到国破家亡、妻离子散。他就仿照杜甫的《同谷七歌》,作了《六歌》诗,叙述自己的妻妾、儿女及兄妹的不幸遭遇。有一天,他意外地受到女儿柳娘的来信,说她和姐姐、母亲都在宫中为奴,形如囚徒!文天祥心如刀割,他知道他的亲人是元人用来达到劝降的最凶狠的杀手锏。当他阅毕女儿的信,悲伤难言,给妹妹写了一封信,以表心迹:
“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于后他撕碎了信,走到屋外,放声大笑。
最后,忽必烈只好亲自出面,进行诱惑,说只要他能改弦易张,用效忠宋朝之心对待忽必烈,他就立刻在宰相府给文天祥一个位置。
文天祥环视那些已经投降的官员,神情中升起针尖似的讥诮,他简洁地说:“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我只有以死殉国。”
忽必烈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忠贞不屈的名声传遍全国,一场发自江西的兵变,就打着他的名号,反抗元朝统治。元朝至元十九(公元)年,中山有狂人自称“宋主”,拥兵数千人,攻击元兵,欲救文天祥出狱。元兵还在京城里搜查到一封匿名书,声称将于某日火烧蓑城苇,率领两支军队来接应,请丞相放心云云。当时,已有强盗刺杀了元廷的左丞相阿合马,元兵被迫撤到城苇,迁移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因此,元廷怀疑匿名书中的“丞相,即是文天祥也。元廷的朝臣大多主张:为了“杀鸡骇猴、敲山震虎”,必须杀了文天祥!
忽必烈签了死刑令。
元朝至元十九(公元)十二月初九,文天祥走上刑场,仰望天空向南方跪了下来,认真地拜了九拜,良久良久,才站起来,转过身,引颈就刑,面不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