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有不少市民问
“14+7”“3+11”是什么意思?
居家健康观察要怎么做?
……
记者联系到县疫情防控办
一起来看看官方回应
↓↓↓
什么是“14+7”?
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
中高风险地区或参照中高风险地区管理人员:在集中隔离观察期间第1、3、7、14天进行核酸检测,第14天“双采双检”,居家健康观察期间第2、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密切接触者:在集中隔离观察期间第1、2、3、4、7、14天进行核酸检测,第14天“双采双检”,居家健康观察期间第2、7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必要时可加密采样频次。
什么是“3+11”?
即3天居家健康观察+11天日常健康监测,在第1、3、14天进行核酸检测。
什么是“2+14”?
即核验2天(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结果为阴性的,纳入14天日常健康监测。日常健康监测期间,在第3、14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结束日常健康监测。
哪些人执行居家健康观察?
居家健康观察又称居家隔离,主要针对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中特殊人群、实施“14+7”的入境人员、出院后的患者和解除隔离后的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人员。
居家健康观察有哪些要求?
①非必要不外出,如因特殊情况需外出的,要提前向所在村(社区)报告,获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外出。外出时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②须配合做好核酸采样和健康监测;
③居家健康观察期间应单独一户居住,居室要通风良好,并具备单独卫生间,不得与家人(非居家健康观察人员)同住一户,同时做好居室通风和日常消毒工作;
④一旦出现发热(体温≥37.3℃)、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向社区报告。
日常健康监测是什么?
是指在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一种自我健康管理,定期报备健康监测。
日常健康监测有哪些要求?
①监测期间,需单人单间居住,并控制活动范围,但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学校、托育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
②外出时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切实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原则上在结束日常健康监测前不离开所在县(市、区);
③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异常症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向所在村(社区、居委会)、单位等报告。
全媒体记者:柴丽婷
原标题:《“14+7”“3+11”“2+14”应该怎么做?这份解答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