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疼痛和不适是跑友的常见伤痛问题,小腿的问题可以主要分为两大类: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跟腱病。这次的主角不是跟腱,主角是专业术语称为的“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

一、发病原因

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medialtibialstresssyndrome)主要是由于小腿胫骨后组织反复过度牵拉胫骨,局部应力高引起疼痛,这些应力既来源于来源于外力(缓震不足,冲击过大),也来源于肌肉自身作用力。比如跑步时腾空落地时地面的反作用力就是典型的外力,以及肌肉收缩时牵张力共同作用。

当跑步时持续的地面反作用力作用于胫骨时,人体会产生自发反应—通过肌肉收缩来减轻这样的应力。这就如同我们从高处跳下,会通过肌肉收缩这一软着陆方式来缓冲下落造成的冲击,否则硬着陆必然会造成下肢遭受极大地面反作用力。

但是跑步不同于从高处跳下,高处跳下也许会造成比跑步更大的冲击力,但这一动作毕竟是日常生活中很少发生的,跑步就完全不同了,跑步时虽然每一次腾空着地受到的冲击力不如从高处跳下,但是由于跑步持续时间长,这种不大的冲击力经过长时间积累,仍然会产生足够大的破坏力。

为了减轻这样的破坏力,肌肉势必需要更加努力持续地工作才能帮助人体减轻冲击力,这就势必对肌肉提出更高要求(由此跑友也应该明白了为什么肌肉力量训练是如此重要),肌肉的疲劳会导致收缩乏力,导致它们抵消应力的能力大大减弱,这就使得骨受到的应力异常增高。

另一方面肌肉的持续工作会使得肌肉倾向于比较紧张,大家搬一次重物后会不会有肌肉发僵发硬的感觉?对了,这就是肌肉疲劳时的感觉,肌肉紧张不仅本身不利于肌肉自身代谢废物的排出,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胫骨应力集中的现象,这是因为小腿足踝的肌肉基本起自胫骨,肌肉紧张牵拉胫骨势必导致对于胫骨更大的应力。

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恶性循环。

二、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症状

表现在小腿前侧或者后内侧中下段(内踝上15公分区域内)较深层的疼痛,运动中疼痛明显,休息减轻或消失,按压痛,也有表现为胫骨周边疼痛。

这一点与跟腱炎引起的疼痛区别明显,跟腱炎疼痛位置更低,即在跟腱末端,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则主要表现为跟腱靠上位置以及小腿前面疼痛。

由于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是由于负荷过载造成(预警),由于过量运动或持续冲击性运动,导致骨上的应力逐步积累,大于骨的承受能力最终甚至会造成疲劳性骨折。所以,及时地识别某些症状就变得十分重要,其早期典型症是运动中小腿、足部出现隐痛,或者感觉每一次落地产生冲击性疼痛,休息后减轻,隐痛部位如果用手按压会感到到疼痛。若不注意休息和处理,就会不断恶化,症状加剧,甚至引发骨折。

三、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的风险因素

经常跑公路(硬地),上下坡,越野(不平整路面)

扁平足/高足弓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胫骨后肌过分紧张(小腿前后肌力不平衡)

足踝过度外旋外翻:研究证实髋外展功能不足导致膝盖内扣和足外翻,也与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相关。可以对自己的下肢形态进行评估,看看自己是不是因为髋关节的问题而导致的小腿疼

新手跑友:过大或突然增加的训练量/强度也容易导致这一问题,所以新手跑友增加跑量时不能心急。

四、康复始于肌肉放松

前面讲了那么多,都是在说明一个道理,肌肉疲劳紧张一方面不利于肌肉自身新陈代谢和修复,一方面加剧了胫骨应力集中异常和集中现象,由此,解决小腿疼痛的第一步是充分放松小腿肌肉。肌肉放松了,不仅有利于肌肉自身修复,也有效降低了胫骨应力,从而恶性循环被打破。

当然,放松肌肉的方法主要是及时的牵拉和按摩。小腿肌肉放松除了跑友们熟悉的小腿后群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外,还有小腿前侧(胫骨前肌),小腿后侧深层(胫骨后肌),小腿外侧(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等的肌肉。

这些肌肉相比比较发达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肉,更容易容易疲劳,紧张,导致小腿胫骨应力集中,久而久之,就容易引起慢性的损伤。下面就是具体的放松方法,小腿疼痛的跑友一定要重视按部就班地充分进行小腿放松哦!

动作1:小腿后群肌肉的牵拉

动作2:和动作1一样,同样是牵拉小腿后群肌肉

动作3:此动作是针对比目鱼肌的牵拉动作

动作4:此动作主要是为了牵拉小腿外侧的腓骨长短肌

然后我们说一下利用泡沫轴和网球的放松小腿肌群的方法:

动作5:小腿后侧肌群放松

动作6:这个动作可以放松腓骨长短肌,使用网球时可以刺激的更加精细深入

动作7:放松肌肉和动作5相同,但是刺激更大更好

动作8:此动作是为了放松小腿前侧的肌肉—胫骨前肌

动作9:此动作在使用网球放松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同时,还可以按压到趾长屈肌并间接作用到胫骨后肌,可以有效预防胫骨应力性骨折

动作10:最后,在放松小腿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脚底的筋膜进行放松,避免因为脚底筋膜紧张造成的慢性损伤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