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上皮肿瘤占口腔颌面部肿瘤32.9%。目前,对于口腔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的治疗,通常是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特别是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的三联疗法的治疗原则,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共识。但由于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及组织构成的特殊性,单纯手术往往不能在安全边界完整切除肿瘤,或必须要牺牲面神经或大范围的切除面部骨质结构为代价,患者术后复发率高,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另外放疗虽可降低复发率,但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组织或器官造成伤害,副作用较大,例如皮肤纤维化、口腔黏膜干燥症、放射性骨坏死等并发症让患者痛苦不堪。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放射性I粒子靶区组织内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涎腺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同时大大降低了外照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为了在肿瘤内或瘤周组织内植入I放射性粒子,使靶区得到持续、短距离辐射,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的方法,目前通用的做法是术前采集靶区的图像,然后通过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方案,在术中根据超声或者CT的引导,将I放射性粒子植入体内。然而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血管神经丰富,在粒子植入过程中避免损伤相关神经和血管也是手术的目标之一。传统的CT导航技术存在某些不足,如金属穿刺针的散射伪影,干扰了对病灶及针尖位置的判定;术中强化图像显示时间较短,限制了手术时间等。

近年来,医院口腔颌面外二科积极开展利用磁共振(MRI)导航技术在颌面部腺源性恶性肿瘤治疗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质量效果及术后生活质量。

术前根据肿瘤范围准确定位粒子植入位置

术中导航引导下精准粒子植入

术中导航引导下精准粒子植入









































中科白殿疯医院怎么样
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