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放开来唱展翅飞翔》
(一)
第一种方式:想一想吃西瓜的准备动作:张开口,放开牙关,掀起上下嘴唇,等同微笑的状态,此时标志着我们的口腔外部与内部均放开。第二种方式:充分地张开口,深深地吸一口气。第三种方式:仿佛是在边伸懒腰,边打哈欠;第四种方式:张开口连发几十次一个”哈“。
当比较强劲地底气运上来,未经良好训练的人其喉部肌肉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原已开启的喉头腔立即关闭了起来,以阻挡底气,声道变狭窄。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论底气如何冲上来,要始终保持喉头腔的开启,即保持啃西瓜,伸懒腰、打哈欠的姿态。”保持“就是一种基本功。
要发好一个音,好象全身都在用劲,好象出了一身汗,喉部不用力,着力点放到了胸腹部,当然喉部的声带及周围肌肉处于积极、可控的状态。声带振动带动全身振动,保括口腔内的五音器官(唇、齿、舌、牙、喉)都在振动,构成一个”大合唱“。挤紧的声音,往往缺乏整体的振动,声带也处于不安稳的状态,该拉紧时不拉紧,声门该靠拢时不靠拢,发声器官处于杂乱无章的局面。
训练时尽情地张开口,以食指轻轻地按住下巴,头微微抬起,检查一下是否有半打哈欠的感觉,而且要自始至终保持住,同时高抬起软口盖,放松、放下舌头,加大这两者之间的空间,一边发纯”啊“,一边调整口腔、咽腔的开启度,尽可能用口形来发这个音,不要用闭口状态来发,那不是真正的”啊“。
夏天树上的知了是怎么长时间鸣叫的,好象是不用换气的,实际上是有换气的,几乎是天衣无缝的。知了虽小,可是它的发声器官相对发达,有一副天生的好歌喉,它总是量力而行,不发力所不能及的高声区或强音,生命不息,歌唱不停。蝉衣可用来制药,用来治疗人的嗓音嘶哑。嗓音因短期使用不当或过度引起表面化的不健康,蝉衣、胖大海等药料能缓解病情。如果是长期误入错误的发声旋涡,积劳成疾,发展成根本性的病情,高不上、低不下,推不动、弹不起,进入了倒嗓的境地,少则一、二年,多则从此一蹶不起。
发一个”哎“字以获取较强的胸腔共鸣,并以此共鸣为支撑,让共鸣向上发展。发一个”嘛“字,感到共鸣集中在鼻咽腔。发一个”啊“字,口咽腔的最有振动感。如果将三个主要共鸣腔的共鸣连接起来,就是达到了放开来唱又是放下来唱的目标。自此,声乐的基本功大为增强,进入了一个较完善、较深入的阶段。因声音更美化,欣赏价值得到提升,歌手的自我欣赏兴趣也会走高,可能会无休止地练唱,忘记了应保护嗓子。
小提琴、钢琴学员每天可以连续练习几个小时,甚至半天、一天,声乐学员的练唱要注意中间要有休息,这就是嗓音不能与琴音划上等号的道理。另外,当嗓音出现异常,要果断地停练,为了将来的长远利益,立即休息并去治疗。懂得只轻声唱唱或噤声一周、一月、几个月,休整的必要I性。
嗓子正常情况下,练唱前特别是发高声区之前至少有半个小时的开嗓、润嗓训练,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自然声区、中声区,就象激烈赛跑前要做准备工作一样。中声区与高声区练习时间的比重:四比一、五比一,最好是十比一。晚上九时以后应该熄灯休息,不要再看电视、看书、上网,休息是真正的休息,睡足九个小时,以保持旺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这是放开来唱的体质条件。
(二)
放开来唱,告别捏紧唱,首先要知道两者的本质区别:放开来唱,第一是张开口腔,同时张开喉头,还要吸一口气,保持张开的状态,第二让底气冲击声带······如果写成文字,起码也要一百多个字,注意点有好几条;捏紧唱,不用筹划,随意张开一点口腔直接发声,不讲技术要求,不设门槛,比较盲目,比较简单,上手容易。由此可见,学会一个方法,需一番周折,和读机械图一样,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并将从不同角度观察的轮廓、要点、线条综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明晰的立体图。我们歌唱的正视图是和我们平时说话一样是有关器官的调节、气息的深度,侧视图是观察进入歌唱状态时呼吸与发声器官、共鸣的变化,俯视图是要看到气息与声带、共鸣的关系。正视图视角比较广,但只能看到事物的一大部分,其它角度的视图弥补了正视图的盲点,最终要综合起来看,组合起一个立体图。
假如你要问一般爱好歌唱的人,怎么发声?他会真诚相告:放开来唱。至于究竟怎样放开来唱,他答不上来,但如果你发一下声,他能鉴定你是否放开来唱。如果能够回答你怎样放开来唱,讲到打开喉头,在气息的支持下调节声带,声音不能叫放开来,恰恰要求集中、统一,往上下拉开·······他肯定学过声乐的基础知识;如果你遇到一个叫你或指导你先从训练放开来基本功的人,他肯定是一个声乐的行家。我们想象一下,好象站在一个大圆桶里发声,声波在大圆桶内旋转、回荡。当我们走出了大圆桶,仍是发出象在大圆桶内的声音效果。放开来唱的目的是为了让声音走向相反:是如握成一个拳头,振动频率正确,能引起各个共鸣腔的共振,即共鸣。放开来唱,未进行过基本功训练,可能发不了声,也可能发出象散沙一样的声音或是更严重的喉音。光能做到放开来还远远不够,还要能发出正确的声音。
放开来唱这个原则必须坚持到底,先在反复的练声中找到正确的感觉,练(一)a、o、e、y、u、v;(二)o、a、o、e、y、u、v;(三)y、a、o、e、y、u、v······以次类推,在六个母音前以次加o、e、y、u、v.即在不同的母音声道上发其它母音,求得优势互补。a母音比较响亮、明朗,靠前,振动范围大,下腭比较放下来,软口盖抬起,咽肌竖立,但共鸣位置比其它母音低,声音不够集中。o音比a音暗淡一些,靠后一些,但上下更贯通,共鸣位置相对高。将e理解为半个o.y音,声门靠拢,声音集中,音色比较尖锐,共鸣位置较高,喉科医生常用y音来检查声带的闭合。u音比较深沉、闷暗,靠后,但共鸣声势大,特别是咽腔、胸腔的共鸣强烈。将v音视作半个y,更能理解它。两个母音搭配起来练,扬长避短,比单个母音练习的时间还多。押韵的十三道辙就是复合母音、单个母音所组成的。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区别,前者强调放开来唱,声音略靠后,共鸣充分调动起来,轻得下、响得了、传得远,低得下、高得上、站得稳,在歌手角度上,声音在整个人体内振动、回旋,同时又好象脱离了身体,飞向空中;在观众角度上,歌手的歌声传向好远的空中。声音长上了翅膀,展翅飞翔,与喉音、鼻音、舌根音彻底决裂,即很清楚地知道产生错误发声的原因、纠正的方法,除了会用中下部共鸣外,会用鼻咽腔、蝶窦、眉心共鸣,声音的位置有根基,又有高耸入云之感。声音的距离拉开,取决于气息的距离拉开,气息往往是在共鸣声中运动,两者相互影响。如果共鸣单一或带有杂质,则干扰了气息的活动空间。气息始终保持正确、有条有理的运行,就容易及时发现、纠正发声方面的偏差。如果气息这一环节不能稳定,那么,会乱了套。
放开来唱,对于一种极端(捏紧嗓子者)来说的,但对另一极端(撑大嗓子者)来说,应是注意分寸:适度放开。开口音只有一个”啊“,其它都是半开口与闭口音,因此要适应在外部不放开的情况下放松牙关、舌根,保持内口(喉头)的开启状态。放开来唱与吐字清晰有矛盾,但一定要处理好这一矛盾,在放开来唱的基础上训练字正腔圆,知难而进,持之以恒,艺术上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心血。
五、《放下来唱,下沉上扬》
(一)
放开来唱与放下来唱,是互为因果。只有放开,才能将着力点往下移,让胸部、腹部参与进来构成一个一个度一圈的支持点。放下来唱,共鸣的范围上通鼻咽腔,中通口咽腔,下通胸腔,密集的共鸣波在圆形的腔体内互相作用,产生泛音共鸣。这时发现自己不费多大的气力却有成倍的音量,系混合共鸣,又下沉又上扬,而且音质纯净悦耳,巩固了放开来唱。
当我们咽吐沫时脖子中上部的喉结往上移动,女性的此部位同样往上跑,只是外表上见不到。当我们伸懒腰、打哈欠时喉结稳住不动。正确的发声法的标志喉结稳定、喉头开启,喉头声带处于安稳的位置。喉结的内部就是喉头,声带在喉头里面。发六个母音,喉结的位置在稳定的情况下存在上面一点下面一点的区别。发“衣”音的喉结位置比发“啊”音高。发假声,喉结必定向上移位。
打哈欠发生在人疲劳时,尤其是早晨起床时、晚上入睡前。要将打哈欠的短短的过程回忆出来。口腔张开,脸部肌群、牙关、软口盖等都被调动了起来。有一股气流喷上来,十分有力、坚决,又回下去,同时发出了声音。声乐这门学问,正确与错误之间的差别只有一点点,如不仔细辨认,似乎没有差别。事实上,正确与错误的发声法有着本质的差别。正确的发声法必定是放开、放下来唱,标志是气通、气足、气长,声通、声亮、声透。
通俗地讲,不用嗓子唱,而好象用整个身子唱,才叫放下来唱。放开来唱是放下来唱必备条件,再进一步好比楼上的人在喊楼下的人,好象将打水桶往井下打水不断地在放绳。将气息吸进来,往下再往下,力求深入一些,吸到哪里就从那里开始运气。一部分气穿越声门,一部分气又折回来,又下沉,一波连一波,周而复始。
放下来唱,重要的一步是将气息放下来,深一点、足一点,到胸腹部报到。胸式呼吸同样能唱很高很强的音区,但质量不理想,高音不能持久地站稳,缺乏穿透力,强度不到火候。胸式呼吸肯定不符合要求,胸腹式联合呼吸才对。有人放开、放下之后无法发音,那么先练短音、跳音,再到长音。另一些人放开、放下后能发音,但不自然、不圆润。这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继续练下去会有收获。
喉音、鼻音是放下来唱的障碍。喉头不开启,气息不通、软口盖无力塌下是造成喉音、鼻音的主因。有人唱了一、二十年仍改不了喉音,等于还是进不了艺术的大门。克服了喉音、鼻音,离放开、放下来唱已不远。放下来唱,不等于撑着唱,下沉中有上扬。有些年过七十、八十的歌唱家的嗓音还是那么嘹亮,就是因为他们是放开、放下来唱,而且坚持每天练声、练唱。很少听到有白声唱法的歌手年过七十、八十岁嗓音还行。
吃一惊、吓一跳,微笑、半打哈欠,吞一个小汤圆等,都是为了启发我们打开嗓子。将喉咙掉到胸腔内唱;声音好象不是自己所发出;声音离自己很远等,都是引导我们放下来唱。好嗓音,一半靠天生,一半靠训练;好歌手,一半靠方法,一半靠保养。
一流的发声方法,一流的嗓音条件,一流的保护措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即使方法好,又是年轻力壮,过度的练唱、过度的疲劳度是正常嗓音的隐患。一个歌舞团内不要说二、三十岁的歌唱演员都有艺术指导老师辅导,就是四、五十岁者同样有专人指点,活到老,学到老。
中国有一位男高音歌唱家,能轻松唱到小字三组C,人称“全天候歌手”。一天中任何时间段、任何地点,不论有无乐队伴奏,不论听众有多少,他都能演唱,而且连唱好多首。55岁那年连轴转,一天跑好几个地方疲劳过度,引起倒嗓,休养了两年才恢复。他是金嗓子,一不小心,在他艺术颠峰时期出了差错。
(二)
提起来唱,是发声的一个误区,就象高楼建在沙滩上,失去了基础,既未吸好气,又未呼好气,气息的支持点无法形成,让喉部承受所有的负担,使气通声通成了一句空话。与提起来唱相反的就是放下来唱,该积极的部位要积极,该放松的部位要放松,有一幅事先谋划好的设计图。气吸丹田,其实只能到肺叶底部,丹田还在下面一点,是五脏六肺与腹部大肠的一层隔膜,是呼吸肌群中的龙头,起主导作用,吸气、保持气、呼气都得依靠它。气息不能吸到丹田,但能直接影响丹田的形态。我们说的气息下沉,指的是丹田以下十几厘米的肚脐以下二到三指处的小腹,有人称它为“下丹田”。气沉“下丹田”,并从此处为起点开始运气,一不要考虑它的收腹,二要想到有一根撑杆的一头顶在此处,也称支点,它的上部一点先微微收缩,它才跟着收缩,仍保持支点的角色。叫横隔膜的丹田又名“中丹田”,在“下丹田”支持下更好地发挥作用。“中丹田”单独也能发威,力量小了一点。
医学上的五官科医治耳鼻喉、眼、口腔的疾病;呼吸科管人的上呼吸道包括咽腔、气管、支气管、双肺;内科涉及心脏、肝胆、脾脏、肾等;神经科调理全身的神经系统·······我们歌唱与医学息息相关。电视、网络的普及使广大观众获得比没有图像的收音机进一步的信息,既调动了听觉,又调动了视觉的积极性。观众就象对一个歌手进行“会诊”,如果他乐感不够格,相当于医学上的“心率不齐“;吸气湣⑵偕啵咨⒑敖械榷际呛粑啦煌ㄒ鸬模槐且簟⒑硪簟⑸喔舻仁橇礁龇矫媸蠖斐傻模浩⒃擞貌坏薄⒖凇⒑碛泄夭课坏骺夭坏薄I蚴褂貌坏薄⒐认萑搿钡股ぁ埃股 ⑸痛吧窬橹际芩鹕耍枰侥晔奔洳拍芸蹈础I毙孕〗峋材桓鲈拢由匣瘟疲型恕R桓龈枋志秃帽仁且桓鲆皆海挥蟹畔吕闯枇⒍喔隹疲偌骺啤盎嵴铩保页鍪悄母隹频募膊
放下来唱,从声带到下丹田的气息有否对流?当气息变成了声音就是声音的对流,这是下声道;从声带向上,到眉心的声音有否对流?从下丹田到眉心这样一个长距离,两端意念上在是相通的。从嘴唇到咽壁,这是前后的距离;从左胸到右胸、从左腰到右腰·······这是左右的距离,和上下、前后距离一样,都要拉开。放下来唱,也可以说是拉开来唱,照顾两头,所以,下沉上扬连在一起,既要下沉又要上扬。有一个歌手唱的是男高音声部,是在当兵的时候开始学歌唱,复员后进了一家万人造船厂,跟同厂一个音乐爱好者(会演奏五、六样民族乐器,又会歌唱)学了三年,提起来唱的缺陷改不了,启蒙老师早就发现了这一缺陷,但不知如何纠偏的具体方法,最后引导这已年过而立之年的复员军人报考上海音乐学院夜大学,刻苦攻读了两年,成就了放开、放下来唱的学业。歌唱一旦唱“油’了,纠正过来十分费力。
歌唱的十个要领,放开、放下来唱是首要的两个,对于其重要性、具体表现、训练步骤是否了如指掌?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在这两点上有着不同的解读,但在基本的发声原理上不能有根本的分歧。不放开唱,不放下来唱,气道声道不通,喉头不稳定不开启,声带受挤压、阻挡,不能面对底气,哪来优美动人的声音?放开的主要部位是喉头,但必动全身,上到眉心,下到下丹田,口腔内的五音器官、上腭、下腭,软口盖、咽肌、会厌、声带及附属肌群、丹田等都参与,还有许多“无名英雄’助一臂之力。不能否认,有些天才的歌手通过反复看、听、推敲、分析高手的演唱,化几年时间也要将”密码“破译出来,而且学得形象神象。然而,以后难免会走回头路。有些歌手、歌唱家登上歌坛已有多年,得到社会、大众的公认,出过多张唱片,为多部电视剧唱主题歌、插曲,声乐比赛屡次获奖,忽然销声匿迹几年,原来进一个省级音乐学院进修了。结业后再听听他们的演唱,和原先相差不大,但他们系统学习了声乐的原理及二、三十门音乐理论课,艺术视野大为开阔,受益终生。
六、《丹田用气,上下贯通》
(一)
丹田用气、三个主要共鸣腔连一体、声带调控,这三方面协调起来、调动起来,才是我们歌唱的内涵。简而言之,用气唱,用共鸣唱,用好声带,其中用气唱是基础.。理论上知道了这个道理还不够,还必须将之贯彻到实践中。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的摸索、总结,从曚昽到一知半解,再到豁然开朗、融会贯通。
我们平时说话、朗诵,有时候间断地、不自觉地用到了丹田,但不知道丹田用气的作用有多大。体育老师在操场上喊口令:1、2,1········左右左·········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都用上了丹田。真正意义上的歌唱,必须不折不扣地丹田用气。丹田是人体中呼吸肌群中最大的一个器官,以它为中心,另有胸肌、肋间肌、腰肌、腹肌等组成一个系统。要将这个系统全用上,才是声乐的好手。
发声方面的错误倾向,如白声、喉音、鼻音、舌根音、舌头后缩或上抬、单一共鸣、喊叫、四呼五音不规范、牙关紧、浅呼吸·········其根本原因都是没有很好地用气。白声是用气的,但未达到应有的气势,未真正进入歌唱状态。散步不是跑步,歌唱要有跑步的激情。喉音有轻度与重度,有偶然性的、个别性的。我们要彻底放弃沉重、烦躁的喉音。造成喉音的原因是喉头不开启,气道、声道都受阻,气息不能直冲声带,与放开唱背道而驰,在不该使劲的喉部过多地使劲。鼻音同样是气不足、气不通,加上软口盖塌下,本来软弱无力的气息不能有效地使鼻腔内的空气产生共振,形成共鸣。舌根音是与气息运动的方向出现偏差,有压舌根的现象,同时咽肌处于疲软状态,使舌根紧张,也引起周围肌肉紧张,从而产生过多的舌根音,说明气息未用好。
气息的主导作用加上发声器官的配合是极为重要的,气息站稳了,舌根就可能有正确的状态。气息的运行速度、强度达不到一定的标准,共鸣就不能往上往下发展,只能局限在喉腔这个小范围内。气息必须均匀、平稳,有时需要快速冲击声带。单一共鸣是气息输送不畅,以及喉头尚未打开。喊叫,是明显的拔直喉咙吼叫,没有足够的气息作后盾,声音苍白、不悦耳········
与错误的发声法划清了界限,是不是大功告成了呢?艺术的境界是无止境的,更高的标准是十个优点:字正腔圆、自然流畅、上下贯通、铿锵有力、如诗如歌、以情带声、顿挫抑扬、能高能低、中气十足、博采众长。克服了喉音、鼻音、舌根音等,只能说明他进入了声乐声乐艺术的大门,不代表他的歌声有声有色、有韵有味、珠润玉圆,离专业化、科学化的程度还有一段好长的距离。
白开水和咖啡,小溪和湖泊,菜花和玫瑰,虽是同一种类,但格调、层次有有高低、上下之分。小提琴、二胡弓法、指法隐藏着技巧;钢琴的右手与左手协作配合大有文章可做,我们总是将用气与声带调控、共鸣综合起来研究。某一高度的音,不需要过强的气息,如果我们不加区分,不“对症下药”造成的后果是气多声少,反之,用过弱的气息,变为气少声多。这个“声多”,接近于白声、喊叫。
放风筝一般是春秋季节,和风习习,天高气爽,当风筝飞在半空中,放风筝的人将他手中的线不时地放线或收线,因为空中的气流在不断地变化,不能让风筝随风而飘流,要随时控制它。歌唱和放风筝太相似了,有时用气猛了,马上有所减弱;有时用气不够舒展了,胸部略微放松一些,增加歌唱的激情。
消耗一分气,才能补充一分气。有的学员不轻易输送出气息,使嗓子的负担加重了。正确的态度:慷慨地输出气,不断地补充进新的气。比较一下坐势、站势,散步、快步、跑步时的发声、气流的速度、需求量的大小。自然声区、中声区、高声区对于气息的输送强度、速度有着不同的要求,我们要多想想、多问问,找出正确的答案。初涉歌坛,凭一股勇气,虽孤陋寡闻,但虚心好学,经过几年实践,回过头去看看,声乐技艺深奥,看不见、摸不着、猜不透,然而有规律可循,大的方面才几个,要抓住主要矛盾,吸好气,用好气,将自己比作一件乐器,由另一人来演奏。
(二)
丹田用气,对于发声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它与下丹田(肚脐以下二到三指处)是连动的。气吸丹田,意思是将气吸得深入一点、饱和一点,而且是稳定在丹田部位,由丹田来拉住、托住气息,同样是作用于反作用的原理,将气息往下、往四周送,引发反弹,有一股气反弹向上,另一股气向下,形成川流不息的气息对流,同时,丹田向四周扩张,除了腰脊椎部分不能活动外,其余多度的圆环都积极运作。不懂或忽视气吸丹田、丹田用气,必然会捏紧嗓子唱,发出尖细刺耳的声音,貌似高位置,实际掉在喉部,飞不起来,另一种表现形式:因喉头未打开,气也不通,用的不是带有反作用力的气,不是丹田气,不是有一定压力的气,虽有点音量、力度,但喉音重,同样没有震撼力、感染力。
不论是练声,还是练唱(以一首歌的谱子作为练声曲),以练跳音作为“热身”,先要气吸丹田,从鼻开始到丹田,吸气象闻花,将香味切实地吸进去,并且通过轻轻地扩胸,扩张丹田、下沉丹田中间部分以及与此相关部位,同时打开喉头,象半打哈欠,并继续保持着,此刻更能体会丹田、声带、共鸣三者的协同,尽管参与的呼吸肌群有不少,但是数丹田为中心。丹田、气息、共鸣在快速地运动,必有冲击波、惯性,歌手要利用好这些物理原理,即有时屛息静气,声音仍在飞;有时呼气肌群(以丹田为主)极小幅度的收缩,获取了不一般的声音能量。
练习丹田用气可以有声的,也可以无声的,发无声的“哈”,连发五次、十次、十五次、二十次······要求上下贯通,有一定的气势,犹如老式蒸气发动机的火车头的烟囱,“哈”声越来越密集,车轮就动了。C、S均是可选的轻声练习音。单独练双唇音的B.、P、M;练舌头放松、灵活性的”啦“、”唻“;练软口盖高抬的纯”啊“;练鼻咽腔共鸣的”嘛“······这些单个字的练声方式在其它章节都不至一次地提到,这里着重联系丹田用气而言的,意义有所不同。喊嗓”嗨“,让马路对面或远处的人听到,这和发高声区非常相似,让声音传得远,在这种感觉上容易找到高音的位置。气吸丹田九分直接喊;如果吸了十分,有一个转换(胸部有意识地放松一点)后再发。
吹奏铜管乐、竹管乐同样强调丹田用气,气吸丹田这一步与歌唱应相类似,但呼这一步,前者比较简单,后者有声带参与、各个共鸣腔加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道理贯穿进来,喇叭是在体内,所以不能等同看待。管乐的管道始终是贯通的,歌手的气道、声道因某一发声器官的懈怠或紧张而发生变数:不是堵塞,就是状态不端。有人虽明了丹田用气的重要性,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没有完全了解全部技巧。气吸丹田,其实没有通道直接通丹田,只到达肺叶底部,丹田(又名横隔膜)于此相贴近,有了气一起鼓了起来。各个共鸣腔大部分是直接相通的,有的是不通的,但照样能产生共鸣,间接振动引起共振形成共鸣。
每一片树叶的条纹各不相同,每一个歌手的音色、音质也是千差万别。从广义上来说,歌曲是是不分声部、性别、年龄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我为祖国献石油》、《马儿啊,你慢些走》、《祝酒歌》、《北京颂歌》、《再见吧!妈妈》《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那就是我》《小白杨》、《说句心里话》、《假如你要认识我》、《吐鲁番的匍萄熟了》、《为了谁》、《天路·》······谁都可以唱。但从狭义上来讲,为了照应每一首歌的个性,各有特定的歌手代表。有一个女中音将马玉涛演唱的代表作《马儿啊,你慢些走》降低了四、五度,丢失了原作的骏马奔腾、豪情满怀的风采。“慢些走”,仍是有一定的气势。
补充上期中乱码段落
医学上的五官科医治耳鼻喉、眼、口腔的疾病;呼吸科管人的上呼吸道包括咽腔、气管、支气管、双肺;内科涉及心脏、肝胆、脾脏、肾等;神经科调理全身的神经系统·······我们歌唱与医学息息相关。电视、网络的普及使广大观众获得比没有图像的收音机进一步的信息,既调动了听觉,又调动了视觉的积极性。观众就象对一个歌手进行“会诊”,如果他乐感不够格,相当于医学上的“心率不齐“;吸气淺、气少声多,白声、喊叫等都是呼吸道不通引起的;鼻音、喉音、舌根音等是两个方面失误而造成的:气息运用不当、口、喉有关部位调控不当。声带因使用不当、过度陷入”倒嗓“,使声带肌、声带韧带及神经组织都受损伤,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康复。声带急性小结静默一个月,加上积极治疗,有望消退。一个医院,只有放下来唱,设立多个科,召集各科“会诊”,找出是哪个科的疾病。
放下来唱,从声带到下丹田的气息有否对流?……
精品课程:1、声乐2、吉他3、葫芦丝4、尤克里里5、乐理、视唱练耳6、高考音乐艺考生专业培训特色:1对1教学、5人小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