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成为过往。细数,硕果累累,感动莫名!
时值浮针面世20年,20年的风雨兼程,成就了浮针医学!
浮针医学的成长路,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倍加珍惜,值此新旧更替之际,感谢大伙一起努力,一起奉献。
未来,我们将唯针灸现代化马首是瞻,努力向前,派福众生!为此浮针医学专委会将属于浮针医学的一些瞬间,凝结成浮针医学日历,奉献给大家!
浮针文化:上工少涉,诚朴勤仁;源自传统,守正融新。
浮针疗法是符仲华老师年在第一军医大学工作期间发明,是使用一次性使用浮针,在患肌附近的皮下浅筋膜层进针,通过浮针扫散配合再灌注活动,大面积的疏通筋脉,改善供血,促进新陈代谢,快速、有效解除患者病痛(包括肌肉软组织疾患,内妇科杂病)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浮针疗法属于现代针灸的范畴。
浮针疗法第一次在媒体上出现是《南方日报》年9月16日第十二版,报道的题目是《浮针出世疼痛逃遁》;第一次在学术期刊上出现的时间是年《针灸临床杂志》第十三卷第二期题目是《浮针镇痛验案举隅》,此后在20年的时间里,有上百篇论文发表;年获得全军的医疗成果二等奖,第一军医大学校长李康将军亲自题词:“慈心配仁术银针拨大樑”。02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专利号:.8
浮针疗法的流程与其他治疗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治疗时分上下半场的,我们通过详细的问诊检查的结果进行治疗大约5-20分钟的时间,然后观察,下半场根据患者的反馈再行治疗;观察的目的有三:一、审视我们的诊断;二、观察疗效;三、让上半场治疗的患肌得到有效的休息。
年,浮针疗法的第一篇SCI论文发表;第一次在国外教材出现这本由Elsevier出版年1月出版的医学教材中,第15章是浮针疗法的英文版,共5万字。
浮针疗效示意图是符仲华老师在年提出来的,该图显示:如果每一次治疗都使得当场的疼痛程度锐减到0的话,慢性疼痛程度常常在反弹,即第二次治疗的疼痛可能比第一次治疗后的程度大,但是一般不会反弹到第一次治疗前的程度,如此类推,浮针疗法的治疗次数大部分在2-5次,其多寡主要决定于患者的医嘱配合情况,及是否得到有效的休息;以及病程的长短、疾病的性质,个体的状态等因素。(注意:只是针对的慢性疼痛,如果急性疼痛,常常一次就好了)。
再灌注活动是浮针医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浮针操作过程中的辅助手法中延伸而来,在浮针操作过程中配合应用,与浮针操作完美结合,可谓黄金搭档,使浮针疗法如虎添翼。于年横空出世,同年问世的还有我们浮针的专用枪——浮针进针器。
浮针适应症,成大树;软组织伤病,颈肩腰腿痛;干咳哮喘苦,胃肠诸般病;妇科杂病全,男科也能治;为病苦难堪,万般无奈时;且看浮针树,患肌是魁首;浮针枪上膛,皮下筋膜层,扫散再灌注,疗效如桴鼓,医患笑开颜。
首届浮针医学年会在年南京召开,在这一天确定了浮针节----每年十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为了提升浮针人的临床业务水平,促进大家学习,让大家比、学、赶、帮、,超,在医学路上不断前进,年推出浮针医学段位赛,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年在浮医院成立了符仲华浮针医学专家传承工作室;,浮针发明20年之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成立浮针专业委员会。
患肌是指在运动中枢正常情况下,放松状态时,目标肌肉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
患肌在年提出。浮针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反复思考和推敲,搜寻证据,查找源头,如同警察破案一般,第一、二现场的说法由此而来。第二现场指的是患者出现症状或者主诉所在的位置,并非真正的病变部位。例如,绝大多数的局部性麻木、水肿、畏寒、部分疼痛,都是由于其他部位的肌肉功能性病变引起,第二现场理论年2医院带教时提出。
浮针医学年会,浮针人的盛大节日,我们在这里分享一年来的成功的喜悦,解惑失败的迷茫,更有我们尊敬的符仲华老师与我们分享浮针医学一年的成果,还有各路大咖带给我们的医学知识,这一天将是是我们每一位浮针人翘首以盼的节日。,北京,我们再聚首!浮针医学专家组在年4月成立,主要成员有:符仲华老师,刘玉忠,于波,贺青涛,李振,王文涛,孙健。专家组启动至今,足迹遍布全国,讲课场次余次,授课人数在两万余人。浮针遍天下,派福众生行。
为了更好地广深推广,年6月符仲华浮针医学三阶梯课程(巡讲、纠误、跟师)启动,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的的一致肯定。
从《浮针疗法》(0年),到《浮针疗法速治软组织伤痛》(3年),再到《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年),直至《浮针医学纲要》(年10月)的出版,每一本书都凝聚者浮针发明人符仲华老师的心血,也是大伙积极进言献策的成果。浮针医学的发展是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止于至善。
浮针六大怪:
不找痛点找患肌,操作只在患肌外;
扫散还要患肌动,病深刺浅患者爱;
打针不痛无伤害,立竿见影疗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