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是一种由发作性头颅部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及某些体液物质暂时性改变所引起的头痛。特点是反复发作,呈单侧或双侧疼痛,具搏动性,程度为中、重度,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等症状,约20%-30%的患者在疼痛发作之前有暂时性视觉、感觉和运动失调等先兆。每年大约有15%-18%的女性和6%-9%的男性出现偏头痛。在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中未发现有偏头痛病例的死亡报道,但偏头痛频繁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和工作,且目前尚难以治愈,其治疗目的为终止发作、缓解并发症和预防复发。现将偏头痛的发作期治疗进行介绍。

偏头痛发作期治疗效果以用药2h后疼痛消失或疼痛程度由中重度减弱为轻度为最重要疗效指标。发作期药物治疗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药物。非特异性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镇静剂、阿片类药物等。特异性药物包括麦角胺和曲坦类药物。

非特异性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阻碍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起到抗炎、镇痛、退热等作用,既可缓解头痛症状,又对三叉神经节的神经性炎症有抗炎作用。据欧洲神经学学会联盟推荐的非甾体抗炎药用法为:乙酰水杨酸mg口服或mg静脉滴注、布洛芬-mg口服、双氯酚50-mg口服、安替比林mg口服、安乃近mg口服、托芬那酸mg口服、对乙酰氨基酚mg口服或mg栓剂。

止吐药

止吐药可以促进镇痛药重吸收,治疗偏头痛恶心、呕吐症状。甲氧氯普胺即胃复安10-20mg口服,20mg栓剂,10mg肌肉,静脉或皮下注射,副反应可出现运动障碍,孕妇和儿童禁用。多潘立酮20-30mg,口服,不良反应反应较胃复安小,儿童可用。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治疗中,联用镇痛药、止吐药和抗焦虑药,已见成功报道。

其他药物

阿片类药物,非偏头痛治疗一线用药,欧美国家门诊普遍应用哌替啶治疗偏头痛。但其治疗效果不及双氢麦角胺,也不及止吐药,与酮咯酸疗效相当,且有明显的副作用。

特异性药物

麦角碱类

麦角碱类是5-HT受体激动剂,主要激动5-HT1A受体,已有直接缩血管作用。酒石酸麦角胺0.25-0.5mg皮下或肌肉注射。麦角胺咖啡因片,每片含酒石酸麦角胺1mg、咖啡因mg,舌下含服。头痛开始时即服2片,如需要30min后再服1-2片,1日不超过6片。与麦角胺酒石酸盐相比,双氢麦角胺具有恶心、呕吐发生少、头痛复发率低、无反跳痛,能在偏头痛发作的任何时期给药(包括先兆期),静脉给药可使血浆中血药浓度迅速达峰,是快速抑制头痛的最有效给药方式,每日静脉注射1mg对儿童重症偏头痛的治疗效果较好。甲磺酸双氢麦角隐亭通过短暂的附着在动脉壁,与α-肾上腺素受体结合,选择性扩张缺血区毛细血管,增加真毛细血管网血流量,改善器官微循环而不作用于心脏和大血管,故不影响血压。麦角碱对多巴胺,肾上腺素受体也有激活作用,副作用较大;其衍生物体内蓄积过量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肌痛及周围血管痉挛等副作用,故不适用于偏瘫型、眼肌麻痹型和基底型偏头痛,禁用于严重心血管、肝肾疾病者及孕妇。

曲坦类

曲坦类药物为选择性5-HT1B/1D受体激动剂,抑制偏头痛时颅内血管扩张,减轻血浆蛋白外渗,可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三叉神经的血管活性,抑制硬膜的神经原性炎症反应和血浆外渗,阻止血管肽的释放,避免血管舒张和硬膜神经原炎症。目前国内有舒马普坦、佐米曲坦、利扎曲普坦。舒马普坦剂型有口服,皮下给药、鼻腔给药和直肠给药四种剂型。成人25mg、50mg、mg口服和速释片,30min后头痛开始缓解,4h后达到最佳疗效;直肠栓剂25mg;皮下注射6mg(成人),约10min起效,症状复发可在24h内重复注射6mg。鼻腔喷雾20mg,给药方式起效快,副作用很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佐米曲坦口服2.5mg,在给与2.5mg1次后无效,不必再加服;若有效,但症状持续,可于2h后再加服。24h内的总剂量不得超过10mg。利扎曲普坦口服5mg,在给与5mg1次后无效,不必再加服;若有效,但症状持续,可于2h后再加服。24h内的总剂量不得超过30。

曲坦类药物通常服药1h内效果最明显,偏头痛发作期间无论何时服药均有效,建议发病后尽早服用。曲坦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感觉异常,包括刺麻感以及头、颈、胸部的温热感。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昏、面红、颈痛、颈僵。第一代曲坦类舒马普坦不良反应的多少和程度与剂量相关。第二代曲坦类的不良反应有疲乏、失眠、口干、恶心等。因为曲坦类有收缩冠状动脉的作用,可以引起拟心绞痛发作的胸部症状,也有报告称可以引起心肌梗死;所以,曲坦类5-HT1B受体激动剂,应该禁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尚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动脉硬化性周围血管病患者。另外,禁用于偏瘫型和椎底动脉病变所致的头痛。

结语

偏头痛治疗药物的选择可根据欧洲神经病学学会联盟的推荐:口服非甾体消炎药和曲坦类药物用于偏头痛发作的急性期治疗。在口服非甾体消炎药之前,推荐口服甲氧氯普胺或多潘立酮。在极重度偏头痛发作时,首选静脉注射乙酰水杨酸或皮下注射舒马普坦。偏头痛持续状态可用类固醇治疗,虽然并非总是有效果,也可用二氢麦角胺治疗。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使用单纯非甾体抗炎药不超过每月15天,使用复合止痛剂不超过每月10天,使用曲坦类不超过每月9天,使用麦角碱类不超多每月10天,对于诱发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药物使用频率(使用天数)的影响远大于单次使用的剂量,因此要教育患者尽可能减少使用次数,为担心诱发过度使用性头痛而多次小量使用恰恰最危险。目前偏头痛治疗药物种类较多,各类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不尽相同,临床治疗中应据药物特点、头痛程度及患者个体差异给与个体化治疗,达到治疗偏头痛的预期目标。

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如您喜欢本文,请分享给身边更多的人,感谢您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