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为“阳脉之海”,总领一身之阳气,而大椎穴为“三阳、督脉之会”,也就是说,全身的阳气都在大椎穴处交汇。按摩这个穴位就相当于打开全身“暖气的总开关”,能达到调节全身阳气的目的。
大椎穴位于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处。在家中淋浴时,可将淋浴头对着颈后连续用热水冲洗,能让你在寒冷季节感觉浑身温暖。一般淋浴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20分钟),体弱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还应酌情减少时间,水温在42℃左右为宜。
第二个“暖气开关”——肩井穴经常做一些肩部按摩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在按摩的时候会感觉到自己的肩部不但很轻松而且还会有点点的暖意。这是一位内身体的气血顺畅了,身体阳气开始运动起来了。而藏在我们身体肩部的“暖气”开关也就是肩井穴。所以,按摩肩颈不但能够初进血液循环还能够让你的肩颈部更加的暖和起来,还能直接治疗或辅助治疗肩膀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坐正,按摩者立于被按摩者身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自然搭在被按摩着双肩井部位,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作有节律的拿捏动作。如果再用空心拳帮老人捶捶后背,效果会更好。需注意,肩井穴位的按摩力度不要过重、过久,尤其有血压高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可久按重按。
第三个“暖气开关”——神阙穴寒冷季节腹部容易着凉腹泻或者消化不良,而腹部的“暖气”开关就是我们的肚脐———神阙穴。神阙穴是长寿要穴,也是腹部的保暖要穴,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放于肚脐,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按揉至发热,可使腹部温暖、面色红润,缓解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等症状。
第四个“暖气开关”——阳池穴天气再冷我们的手总要拿出来工作和学习的,其他地方能靠衣物长时间保暖,我们的手呢?我们的手上也有一个“取暖开关”,它就是阳池穴!这个穴位顾名思义就是阳气聚集的地方,它位于手腕背横纹的中点处。刺激阳池穴,时间要长,用力要缓,两手交替按揉,可缓解手部冰凉的症状。
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还用不着别人帮忙。
第五个“暖气开关”——劳宫穴有朋友可能觉得只按阳池力度不够,没关系,我们手上还有另一个取暖开关,就在我们的掌心里,叫做劳宫穴,当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就是该穴。劳宫穴五行属火,可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做逆时针按摩,每穴按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能够起到暖手助热、宁神养心、促进睡眠的作用。
也可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掌,右掌按摩左劳宫,左掌按摩右劳宫各36次,可使宁神养心,促进睡眠。
第六个“暖气开关”——足三里上肢暖和了,下肢冰冷怎么办呢?根据《灵枢》记载:“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足三里。”秋冬季节养护阳气,常按揉足三里穴可补中益气,让下肢温暖。该穴位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常用的方法是拇指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第七个“暖气开关”——涌泉穴不少人最怕冷的地方就是脚,甚至穿棉鞋都暖不起来!我们的脚上也有一个“取暖开关”,它就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心,在足底前1/3凹陷处,是养生防病的要穴,尤其适合肾虚、怕冷、体乏、精神不振的老年人。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建议每天用双脚掌对搓,或用右手搓左脚,左手搓右脚,坚持按摩可使精力旺盛,体质增强,提高御寒能力。
经常按摩这七大穴位,在配合昨天小编推荐的冬季暖身菜,保证你从冰美人变成暖公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