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轻灵劲呢?
李雅轩云:硬劲不如僵柔劲,僵柔劲不如松沉劲,松沉劲不如轻灵劲,轻灵劲不如虚无劲。
在此,李雅轩将劲力分为五种,即:硬劲,僵柔劲,松沉劲,轻灵劲及虚无劲。硬劲就是常人所用之劲,僵柔劲乃练过太极一段时间后,人体各部位僵柔不一的局部发力,发力时接触点有硬力感的劲力。松沉劲是整劲,劲由脚底起,瞬间达接触点。轻灵劲为带有内劲之整劲,接触点感觉较轻。虚无劲是接触点几乎无感觉,所谓飓风刮至,百草俱倒。
演武只为输赢,是何种劲没人注意,但杨健侯不这么认为。劲要发得巧妙,方为上乘。杨建候在助其父教拳时,已注意禁止硬力的使用,杨建候教人们发整劲,学轻灵劲。至此,杨家拳已有了自己的风格。杨建候在其执掌杨门帅印之后,将拳架也进行变革,在杨建候所定的中架子里,大量的川字步取代了原来的大杆子步。这样一来,杨氏拳彻底跟陈氏架分了家。
杨健侯的轻灵劲极具魅力,如果你能熟练的玩轻灵劲,打死你也不会去练别的拳。但这种东西需要较强的内劲,否则玩不好也玩不出来,杨门吴门有多少人花了毕生的精力,所追求的不过是此劲而已。至今,杨门吴门亦有人能玩此劲,但比杨健侯当年之发劲相去甚远矣。杨健侯不是玩,而是用。
其实能发太极整劲已相当不易,更不用谈轻灵劲。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推手比赛中使用的全是硬力和僵柔劲,全不见太极整劲。
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由四肢爬行变为两腿直立行走,脊椎变形,两胯关节被压死,在人的大脑越来越聪明时,四肢与身体的整体性功能退化(好像值得)。练太极拳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把尾闾摆正,将两胯松开,松两胯关节最好的方法就是盘架子和走矮步,所谓虚实分清也是分在两胯关节。松开的感觉好像是往生锈的轴承里滴油,是一点一点松开的。当你打拳时能自动观注到两胯时,说明两胯开始松了,从开始松到完全松开可能需要几个月或几年。最好常看松胯松的好的人打拳,全身关节松开是以后的事,开始练拳时,松两胯最重要。松开两胯,摆正尾闾,就要松踝关节,否则两踝处筋肉会肿痛起来。胯松了踝松了,就可以身化身发了,身体发劲听起来太高深了,其实应该比手发劲容易。整劲是由脚而腿,至腰身而臂膀再经腕部由手到接触点。初练太极,即便腰胯松了,内劲经肩过腕也所剩无几,腕关节的松尤为重要但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因内劲不能到手,所以人们推手不过是用硬力或僵柔劲。因此,最初能发出的松沉劲如不是身也不会是手,而是大臂或小臂。可惜从没有人提到这一点。
我第一次发整劲是在和美国人约翰推手时,他用左手按我右臂,我右臂上扬将其打出,其劲整而快,不同以往。后来小臂也可发出整劲。
郑曼清说,太极有手不用手,其实能用手是最难的,唯高手才能用手。郑曼清自云,朋履挤按,得一履。但郑曼清是用肘履,郑氏所传四正手中,履也是用肘。太极有手不用手,郑曼清是讲发劲的顺序。太极最后才用手。
唯杨建候为神沾圣手,只要被摸着,你就跑不了,一轻二整,三快四灵。何谓一轻二整?我们推车或推墙时,都会用全身之力,但你如果你沾着唾沫捅破窗户纸时也能用全身整力,就是一轻二整了。杨建候就能。杨建候认为轻灵最重要,真能轻灵,也就用不着唯手先着力。杨建候把武禹襄的打手要言的最后一段,稍加改正,就便成了,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杨健侯有天把这一段抄写一遍,在上面加上标题,太极拳论,准备给几个徒弟讲解大意。正在此时,进来一个人,是个富有的邻居,姓叶,是男的,但外号叫三娘们儿。此人有三大爱好,第一贪财,第二好色,第三就是爱吹个牛。杨健侯平常就讨厌他,但三娘们儿的几个亲戚在京城颇有势力,所以杨健侯也不想得罪他。他一进来就看上杨健侯写的文字,三娘们儿仔细看了一遍,看不懂但装懂。他问道,这太极拳论写的是真好,是谁做的。杨建候没过脑子就回答,是张三丰做的。杨建候心里想,我骗死你这王八蛋。
三娘们儿嘴快,第二天整个京城都在讲张三丰创了太极拳。
谁是张三丰,杨健侯就是张三丰!
关于杨建候,写得比较详细的还是陈龙骧的《杨氏太极拳法》,现摘如下:
杨鉴,字健侯,号镜湖,人呼为三先生,晚年时人呼为老先生,生于道光二十二年(年)。幼时即从父练功,当时之刻苦情形,一般人皆不能忍受,健侯亦曾欲寻短见,幸被发现,未成悲剧。武功精绝,其拳刚柔并济,实臻化境,刀、剑、枪、杆无一不精,性格温和,不轻易与人较量。从游者尤众,一轻指点,多有成就。当时他派中有善用刀剑者,与健侯交手,健侯仅以拂尘挫敌,每每一搭手,其人则处于背势,多被擒拿,使人不能近其身。又善用枪杆,任何劲力均可发于杆头,他人枪杆遇人,无不连人带杆同时跌出。当时,西安有名王大力者,号红店客,两手能举五百斤,一日能行三百里,善用大刀,爱好大枪,在陕西名气很大,授徒五百余,闻健侯名,特赴京中见健侯,欲与较技,说:“太极拳则闻名久矣,太极枪尚未见识过,也有如此神异否?”健侯不得已,只好颔笑允之。二人取枪来到院中,王大力举枪直刺其胸,健侯侧身履之,王扣枪欲按乃落空,王抽枪回来,健侯乘其回势用太极枪中扔枪法掷之,王连人带枪仰面跌出六七步外,王起来后说:“今天才真正了解了先生的神技啊!”乃尽弃以前所学,拜健侯为师。
健侯周身皆能发人,而发劲辄在一笑一哈之间,而且善于发弹,发无不中,三四弹在手中,往往能同时射击三四只飞鸟。尤其神异的是,能止燕雀于掌中,不能飞去。这是因为鸟类在将飞之前,两足必先下沉,沉后得势,方可耸身上飞。健侯能听其两爪下沉之劲,随之往下松化,则燕雀无力可借,所以不能上飞,由此可知健侯太极听劲与化劲之灵敏奇妙,绝非他人能够望其项背。有一次在北京某戏院看戏,台上武生失手将单刀飞出,健侯挥手返其刀,毫无稍偏,满座惊奇。健侯为清朝神武营教练,时年已七十余岁。一天从外归来,有莽汉持棍出其不意,从后面偷袭,健侯忽转身以手接棍略为一送,莽汉已跌出(约3.3米)丈余。健侯于民国六年(年)无病而逝。在临终前数小时,得一梦兆,即知将死,呼家人及门徒至前,一一叮嘱,届时沐浴更衣,含笑而终。
杨健侯对太极拳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杨澄甫的八十五式大架,是在杨健侯的架子上稍变而成,定步推手,四正手皆是杨健侯所创,杨氏大履,活步四正手亦为杨健侯所定。(完)
安般太极,可以速成的太极!
安般太极:dingbo_
苏州丁波: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最给力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样